祖传心灵鸡汤,专治跌打损伤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4人  你不再欣赏我

白岩松说,对于《道德经》,我建议30岁以上的人去读它,因为有些书没有到年龄去读,你以为你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算是真正读过,也才能真正读懂。

当然,对于这句话,我是赞同的,但只赞同一半。对于《道德经》,我认为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去读它,而且要反复的阅读,所谓的温故而知新,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更能读懂书中的含义,也更能体会人生的况味。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分为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共81章,前37章是《道经》,后44章为《德经》,这其中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它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甚至用过,只是不知道他就出自《道德经》。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这句话是在初三的时候,当时只是我也只是觉得这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于是就把它加到作文里去。当时根本就不理解它的真实含义,就像猪八戒吃人生果一样,只是胡乱的把它吞了下去,至于味道怎样,根本不知道。从初三到大一这四年的时间里,这句话一直都伴随着我,可终究还是不明白它, 就像一直知道福建有道名菜“佛跳墙”可它是怎样的味道却不知道。

直到大一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看到了《道德经》,当我借回宿舍细细翻阅,翻阅之下我才猛然发现,原来古人早已将自然万物,生活俗事叙述的清清楚楚,许多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答案,古人早已将他们写好放在哪里,就等着我们去翻阅。

于是才开始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人的生命来源于地,所以人法地;地的本体来源于天,所以地法天;天的本体来源于道,所以天法道;而道的本质表现于自然,所以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囊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道法自然。

当时真的是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有些东西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在第八章中老子提出了水的善行,用水论述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他的意思是说:最高的善行就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别人而不与万物相争;他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他最接近于道。

老子以水论道,同时表达“不争”的思想,水滋养万物,却不于万物相争,正是因为它不争,所以天下才没有谁能争的赢它,正是它不争才会长久,才能壮大。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老子的这种思想太消极,如果凡事都不争,又怎能进步呢?可是当我们纵观整本书,你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消极的思想。

物极必反

任何矛盾的方向无不像它相反的方向转化,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而像相反的方向转化,就如道家的阴阳变化一样,老子将这统称为道的运动。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之祸之所伏’

老子的老师商容曾问老子:

(张大嘴巴),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在

商容:牙齿还在吗?

老子:不在了。舌头在因为它柔软,牙齿不在了,因为它刚强。

因此老子提倡“不争”用柔软老子胜刚强。

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谋求发展。

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有这样一句话“飘风不终期,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况人乎?。”再大的风它刮不了一天,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又何况人呢?

我们人的一生都会遭遇许许多多的‘风雨’,生活中不乏有人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磨难而走向死亡。在大学校园里,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面对问题,选择极端的人越来越多,可事后都会发现,才多大点事啊。

无论面对多大的问题,我们都应该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相信时间是一剂良药,它会抚平一切。再大的风雨都会过去,老天都不能长久,又何况人呢?

大智若愚

在现在总是存在很多的曲解,认为是拥有大智慧的人装傻,其实不是。他是说真正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像是愚笨的,表现的很纯朴,也不和人计较。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虚怀若谷。

、、、、、、

道德经一共洋洋洒洒五千言,却涵盖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当我读到最后一章时,老子以极其精简的话语对全书总结,“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简短的14个字却涵盖了丰富的哲理。

他说自然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去伤害他们;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都不与别人争。在这里老子再次回到“不争”的思想上。在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已经提出了不争的思想。由水的启发,老子列举处七个善字,所表达的思想皆是“不争”在书中第二十二章老子再次提到“不争”的思想——夫唯不争,固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不和别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争的赢他。老子一再教导人们效法水的不争。同时也表达了老子的人生态度:清静无为,恬淡寡欲。

现如今各种鸡汤文进入我们的眼球,我们开始在这种碎片化的知识里‘遨游’每天进出各种媒体,浏览各种资讯,我们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懂,感觉自己很有知识,其实我们是有知无识。

我们总是将那些真正值得阅读的东西,搁置一旁。将消遣娱乐,捧在手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