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再教《土地的誓言》
昨天,我听了一节学校老师的常规课《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统编版新教材在单元设置上是有着整体规划的,可是自己从未认真思考过,这次听课之余,我翻看了教师用书,觉得自己以前真是白教了这篇课文,误了自己,更误了学生。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的家国情怀。他们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民族的语言文字、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从体裁上看,有歌词、有小说、有抒情散文、还有乐府民歌。兼及古今中外的单元式安排,编者真是用心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挖掘单元主题统领下的每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如我再教《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我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再做思考。
走进誓言,倾听感悟
以前再教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范读过,如果我再教,我想一定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散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做到以声传情,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只有读,才可以体会文章倾诉式语言的特色、意味。通过朗读让学生找出东北这块黑土地有什么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我想用批注式阅读法让学生能分析文中的大量铺排和拟人的修辞。紧接着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在这样一片土地上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场景?用文中的词语来体现。在这个部分,我想加入分析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这里的分析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我想由它来带入下一个问题“这么平常的景物作者却极尽笔墨去描绘,这是为什么”?这个时候我就非常顺利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巧嵌背景 巧妙过渡
经过讨论,孩子们一定能够做到更深入的思考。因为美好的故乡现在不属于“自己”了,被敌人占领了。此刻,我插入背景“九一八事变”的简介,再出示作者写这篇散文时的背景。引出下一个问题:“孩子们,让我们再想想此时写下这篇文章时的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再用批注法,找到文章中的句子和词语来表达爱、恨、痛苦等情感。此时,教室里应该再想起读书声,全班读第一段,这时的朗读一是充满了感情,二是和刚才老师的范读有了对比,延伸了文章的感情,仿佛此时的你就是作者,作者就是你。教学到这里,真正架起了师生共同品读文本时的衔接点,那应该是一个感情的纽带。
细读誓言 品评体会
既然是细读,就要细致到每个关键词、关键句、关键的手法。我想用三个方法来细读:首先分析陌生化词语“泛滥和埋葬”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本义、语境义。其次将“无时无刻不”换句型,换成肯定句,谈谈表达效果如何。还可以延伸到七年级上册《诫子书》中的双重否定句型,如果改了就会产生怎样的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句子。最后可以通过改“人称”的手法来分析“呼告”“反复”“直接抒情”三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在这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言学用,同时指导学生作文。
如果我再讲《土地的誓言》就是这样简单的教学思路,可能还不够成熟,就是听课的同时燃起了自己的思维火花。听课可以和别人取长补短、可以让自己看到课本之外的自己,还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统编版教材该有新的教法了。
如我再教《土地的誓言》写在课堂最后的结束语:当同学们齐读完最后的铮铮誓言,我要说:“亲爱的同学们,时间来到2019年的今天,当我们的航母一艘艘交付时,当我们的战机随时开拔时,当我们的发言人在联合国挥斥方遒时,我们都深深铭记着一个道理,今日站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昨日双腿还都陷在泥泞里”。曾经,我们低人一等,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被无视、被歧视,但今天不一样了,当我们的48艘战舰、76架战机亮相辽宁舰,我们强大了。今天的中国让我们有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气,让我们有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硬气,让我们有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的霸气,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图片来自网上,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