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亿美金,全球最快IPO诞生:我们为什么投了瑞幸
成立20个月,瑞幸咖啡刷新了拼多多、趣头条IPO的速度。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消息,5月17日晚,瑞幸咖啡正式敲钟上市,发行3300万份ADS,每份定价17美元,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加上同步私募配售5000万美元,共募集资金6.95亿美元,市值达42.5亿美元,成为今年目前在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
快,是瑞幸咖啡诞生以来的主要基调——快速开店、快速融资,再到如今快速上市。在一片惊讶声中,这只背负着巨额亏损的“独角兽”还是稳稳地抵达了大洋彼岸的敲钟舞台。
亏损、烧钱、口味、资本游戏......虽然存在着巨大争议,但不得不承认,瑞幸已经创造了中国创投圈又一个神话。在上市这样一个特殊时点,瑞幸背后的三大投资方——愉悦资本、大钲资本和君联资本接受了投资界的采访。
全球最快IPO
“成立刚刚一年多的瑞幸为什么这么快去上市?”
“衡量快慢的指标并非是时间。今年B+轮融资后,瑞幸咖啡估值达29亿美元,这个估值水准已经是很适合去上市的体量了。”面对大多数质疑,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对投资界表示,“在这个市场里只有数据、价值这些客观的、中性的指标,没有所谓的快和慢。”
“有说法认为这时候去上市是因为没钱了,这么说缺乏基本常识。任何时候,没钱去融资都是糟糕的事情,我从来都是让我们的被投企业在有钱的时候去融资,没钱的时候你去融资,你在谈判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表示:“瑞幸成立20个月就上市可能创造了一个新纪录。一个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IPO有很多好处毫无疑问,其中一个是很好的融资。Luckin作为一个新品牌,新模式,它快速成长过程中前期需要一些资金投入。提前接到一个公开市场融资窗口,毫无疑问对它接下来去继续执行它的战略构想有很大的助益,它是企业发展阶段很正常一个决策。”
一开始就以挑战者姿态出现的瑞幸,一路的融资速度和扩张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之初,首轮融资2亿美元,投后估值10亿美元,直接就是独角兽。消费升级、咖啡市场爆发等等,横空出世的瑞幸靠烧钱补贴直接就干掉了小玩家,剑指星巴克。
前三轮中,大钲资本、愉悦资本、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瑞幸的主要投资方。上个月,瑞幸咖啡完成1.5亿美元融资。其中,星巴克股东贝莱德(BlackRock)作为领投投资财团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投后估值29亿美元。
可以说,瑞幸咖啡是一个典型资本催熟的样本。寻常品牌五十年的缓慢进阶路径,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瑞幸飞速走完——成立9个月,瑞幸门店数超过入华12年的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截止三月,瑞幸门店数量已超2000家,而星巴克达到这个店数花了17年。如今入华20年,星巴克门店约3500家。
瑞幸的速度实在太快,大多人在寻找答案时用资本“烧钱”来解释其成长。
瑞幸咖啡的门店由2163家快取店(自提+外送,无堂食)、109家悠享店(自提+外送+堂食)和98家外卖厨房(外送,无自提和堂食)组成。成本主要来自:门店租金和其他运营成本、物料成本、一般行政费用,以及营销费用。
门店数量仍在扩张中,租金和物料成本居高不下。快速扩张的背后是烧钱和巨亏。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1季度,瑞幸咖啡营收为4.79亿元,同比增35.94%,净亏损5.5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了4.20亿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及天使投资人的净亏损达31.90亿元。
不过,瑞幸投资人并不认同外界“激进”的观点。首先,选址装修周期都不短;第二,每家店服务半径1-2公里,这和传统的养店模式完全不同;最后,消费习惯、一杯咖啡的成本结构也都在发生改变。
背后渊源:
“这不是哥几个攒的局”
无论争议有多少,不得不承认的是,一路飞奔的瑞幸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传奇范本。资本在瑞幸背后扮演的绝不是一个烧钱推手的角色。
瑞幸的诞生,源于陆正耀的咖啡情怀。在刘二海的描述中,这是一个横跨近十年的故事。“2008年时,在尼亚加拉瀑布跟陆总讨论神州租车的时候,他就带了一杯咖啡过来。聊完神舟之后,他说咖啡的生意也不错,在加拿大没多少人喝星巴克,他这杯是加拿大的国民咖啡,又便宜又好喝。到了2017年下半年,他问我是不是还记得说过的咖啡,我说当然啊,这事就这样启动了。”
随着瑞幸的疯狂扩张,“烧热融资”、“资本游戏”的质疑声音此起彼伏。尤其是瑞幸背后的主要投资方基本都跟神州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哥几个攒了一个局”的说法,刘二海也做出了正面回应:“我和陆总是很熟,十几年了,但这钱是LP的钱啊,熟人再熟,他白拿我们家钱也不行。这是理性的投资行为。 ”2018年,愉悦资本先后在A轮和B轮参投瑞幸。目前,刘二海代表的愉悦资本在瑞幸持股6.75%。
瑞幸是大钲资本的第一笔投资,但却并不是彼此的第一次交集,其创始人黎辉在担任华平亚太区总裁时曾投资过神州租车。对于瑞幸,大钲资本出手也十分豪气,从A轮、B轮总共投了将近1.8亿美金,是瑞幸咖啡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人。在已经披露的瑞幸股权结构图中,大钲资本持股11.9%。
和愉悦资本一样,2018年6月和2019年1月,君联资本分别参与瑞幸咖啡的A轮和B轮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君联资本亦是其创始团队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的最早期投资人。
“从2006年结识至今,十三年来双方积累了深厚的情谊和信任关系,君联资本一路支持和见证了神州租车团队的发展和成功。”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总裁陈浩表示。
三大投资方:
我们为什么投瑞幸?
瑞幸一度引发VC圈分歧,虽然不乏支持者,但唱衰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在刘二海看来,瑞幸标志着中国新基础设施时代到来。他给瑞幸的商业模式定位是“瑞幸就是新基础设施下的传统行业转型的代表,应该叫’数据咖啡’比较准确。”
刘二海的投资逻辑正是2018年瑞幸咖啡横空出世时提出的“互联网咖啡”发展理念的一个映射。简单一杯咖啡,后面有物联网、物流、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支撑。不同于传统咖啡,不管是在店内还是在店外,瑞幸咖啡的消费者都是通过APP来下单,用户所有的数据都在平台上,这使得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千人千面、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
瑞幸所代表的“线上线下联动、无限场景的新零售模式”正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可以用户自提,也可以给用户配送。如果要实现配送,没有完善的物流体系,是没办法实现的。咖啡机上的物联网模块监测咖啡机运行状况,防止人为误操作,保持产品的一致性,这需要物联网支持。”刘二海说道。
在刘二海看来,瑞幸发展过程中最值得在商业史上书写一笔的是,在这些新基础设施的共同作用下,第一次实现了商家与大量个体用户直接进行沟通,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突破,“瑞幸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写程序的工程师。”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介绍道。在黎辉看来,瑞幸赚的是效率的钱,最核心的底层是技术,这是真正以技术驱动的业务模式。
目前,瑞幸总部的技术团队有800多人。“ 数百人的技术团队重新把咖啡的商业模式和流程重塑,最重要的几个模块包括门店管理系统、 CRM系统、中后台库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补货系统、支付系统等等。在这基础之上,搭建一个能够支撑非常大流量的技术平台,把前端、中端、后端结合在一起的,这个平台对于瑞幸业务以后的发展其实是至关重要的。”黎辉表示。
投资最重要是投人。在投资方看来,瑞幸背后是一支具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钱治亚带领的团队,是我们合作过的创始团队里面应该说战略规划能力最强,落地执行能力超强,对商业的洞察或者说对消费者的理解洞悉能力非常强的一支团队。”黎辉说道。
投资也绝不是给了钱就了事。投资之后,大钲资本跟瑞幸做了很多交流讨论,包括供应商、渠道拓展、选址、日常商业分析等。在黎辉看来,投资人对于项目的未来发展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我们每个礼拜都碰一次,最长一次我们整个团队拿着电脑熬夜算门店的模型。不是拍脑袋说出来的规模、投入速度,我们都会去盲目配合。”
在投资瑞幸之前,君联团队调研了咖啡市场不同业态下的主要头部公司,如速溶咖啡、即饮咖啡、线下咖啡连锁、咖啡新零售业态、无人咖啡机等。“综合考量,新零售领域拥有适合VC布局的特点:市场空间大、强资本推动、技术驱动提高效率、能形成马太效应。”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邵振兴表示。
选中了赛道之后,就是选团队。“瑞幸咖啡核心团队由神州租车创始团队打造而成,在品牌、营销、线下拓展和门店运营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积累,同时也从外部引进了其余领域相应的资深高管,核心管理团队阵容齐整,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最终,君联资本选中了这个他们最熟悉的团队。
在邵振兴看来,瑞幸团队一起构建了新零售业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选址、线上线下营销快速获客、线下迅速建店交付产品服务,创造了行业高速发展的奇迹。
瑞幸的未来:
投资方准备长期持有
用了1年时间,成为了一家估值22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成立20个月之后登陆资本市场,瑞幸刷新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上市速度。而上市,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只能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没退出计划。我还准备长期持有。我觉得公司还是非常具有潜力的,没必要着急。”刘二海说。
“通过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瑞幸咖啡可以向全球的投资人展示公司商业模式、募集资金、获得更多的投资者支持。在资本层面,公司在Pre-IPO和IPO引入了更多具有战略背景的国际投资机构,包括全球粮食巨头路易达孚、全球知名私募股权基金贝莱德等。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拥有更广泛的融资渠道,能有利于公司业务跑得更快、建立更高的竞争壁垒。”君联资本邵振兴对瑞幸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在2019年年初的一次发布会上,瑞幸发布了其2019年的三大战略目标:新建门店超过2500家,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同时,将从门店、杯量等方面超过星巴克等,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此外,瑞幸咖啡宣称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
开店不是瑞幸的最终目的。钱治亚在2019年1月的一场活动上公开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中国的消费者随时随地、便捷轻松地喝上一杯好咖啡,让咖啡消费成为中国人日常消费的一部分,而不是彰显身份的奢侈品。”
理想很丰满,但长期来看,摆在瑞幸面前最骨感的一个问题依然是什么时候盈利。在刘二海看来,瑞幸属于短期不赚钱、将来要赚大钱的公司。数据显示,瑞幸2019年1季度营收4.8亿,亏损5.2亿,高额的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是瑞幸亏损的的主要来源。
短期有多短,长期有多长,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出一个准确的预测。钱治亚曾表示,瑞幸会长期坚持补贴,持续大约三年到五年。“我们和投资人在补贴战略上态度高度一致,他们还担心我们保守了。刚完成B轮融资,手里有足够的现金,主要用于开店、新产品研发、数据技术加强,补贴用户和扩大市场。”她说。
2018年7月12日,陆正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直白的谈论了咖啡补贴:“咖啡这一仗打得漂亮,一气呵成,炮火充足,星巴克的市值已经缩水100亿美元了,如果星巴克给我们100亿美元的股票,我们就不打了。”
2018年8月1日,瑞幸进军轻食市场,后续还将增加更多消费品类。目前,瑞幸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品类拓展尝试,包括轻食、午餐沙拉等品类的扩张。
与此同时,把成本结构降下来,是瑞幸正在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招股书显示,瑞幸的获客成本和营业成本均处于下降趋势。数据显示,瑞幸的获客成本2018年Q1为103.5元,到2019年Q1为16.9元,大幅下降近84%。
瑞幸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