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正能量

“我被我妈绑架了”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4人  故事有主
嘿,欢迎你来到这儿 我是萌主

文/萌主

01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问道: “你的梦想是什么呀?”

当一名警察为人民服务

当一名医生为人治病

当一名老师教书育人

当一名科学家造福社会...

当我小学时被问道梦想是什么,满脸幸福且毫不犹豫地说:“当老师呀”

那时觉得老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呆在和谐的校园和一群天真的孩子们相处,太幸福了

但后来,一切都变了...

初中时代的我,记不起当时是受什么影响,竟想当一名演员,在拍戏和生活中,活出两种人生,在聚光灯下享受众人捧月的快感。

四处搜集资料,联系剧组,甚至在初中毕业填报了影视学校。

对此梦想挥之一笑的父母,把这种非常人的梦想归为年少轻狂。

这个无处安放的梦想啊,只能在无数个深夜自己悄悄偷念。后来的岁月里,我时常想象着,如果当初去学影视表演,现在自己会是什么模样。

年少时期,最难过的就是这种无能为力了吧

02/

后来的某个时间段,我妈曾侧敲旁击的让我去上师范学校,大概总结有一二原因。

一是: 女孩子出来当老师有多好,铁饭碗,不累稳定,时间多;

二是:她自己的梦想没有圆满的实现。

你看,大多数的父母在对孩子的工作建议上总是异常的殊途同归。

一部分的父母希望自己孩子从事的工作,可能来自于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或是认为该工作还算体面。

家人对孩子的关爱毋庸置疑,但让子女替自己圆梦确实有些不近人情,您有梦想,孩子也有。用过去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比真的被绑架了,还要让孩子感到无力。

“我被我妈绑架了”

还有一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以后能够从事编制内的稳定工作,当然,在老家工作那就更好了,在父母身边,不用聚少离多,不用四处奔波,也没那么辛苦,充足的时间可以回归家庭。

我从小是姥姥看着长大的,她老人家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做老师一类的稳定工作,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老人家并未考虑过是否我真的喜欢或是真的适合,直到现在,老人家的愿望一直未变。

我从不否认这些稳定工作带来的益处,反而觉得父母们讲的很有道理。

一方面,职业的选择应据个人优劣势情况以及个人兴趣等方面,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另一方面,年轻是用来拼,用来闯荡,用来摸索的,这正是难得的拥有着无数的可能性的时期。

把孩子以家为圆心,几公里为半径的圈在六七线的小城市,安安稳稳,日复一日,不用辛苦不用操劳,不用担心公司谁的业绩优于自己,不用担心房租哪天到期....

实在很难想象,正式活力四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过着这么舒服安逸的生活,能有多大的突破。

在咪蒙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中,她描述了自己人生的几经变化,从在一个城市创业,到找到自己心爱的人考虑未来,再到选择去另一个城市重新开始。

我很欣赏咪蒙的这种魄力,在自己任何想要改变的时候,总能鼓起勇气做出选择。

03/

刚步入大学时,也曾被父母教唆着考教师证呀等等,显然直到现在,也没有摆脱掉束缚,反而被绑架得更严重了

那会觉得父母的想法越来越脱离95后的我们,代沟似乎被时代的快速发展拉扯的日渐增大。

能够理解所有的父母们大抵有着类似的心愿,不求子女大富大贵,但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简简单单,生活幸福。

然而我在这思想道德被绑架的漩涡中,几经挣扎,我发现我还是难以屈从。

自己仍旧想要挣脱出来,从未想丢掉自己折腾的想法,也依旧坚持着。

而如今回想起,大二时被学习和工作填满的生活,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充实幸福感。

即使在日夜颠倒,拼命工作的过程中饱受着孤独,异样的眼光和常人的不解,那都没有关系,迎合他人融入集体那样的我一定不开心。

“我被我妈绑架了”

04/

我们都是复杂时代的人,是处在父母和自己理想的夹缝中的人,父母的关爱自然要理解和珍惜,但自己年轻时的热血沸腾和想法千万不能丢。

对于父母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固然有它不可替代的益处,倘若无心于此,从事了也未必会顺利,开心。

前几天在《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看到一句话:“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安逸了,人就会变得懒惰。”

双手双脚式的赞同,没毕业的自己,目前无法确定未来几年的自己到底会作何选择,但应该不会放弃,妥协,将就,安逸。

年轻时期多经历试错呗。不想过平淡的生活,就慢慢经历,摸索,折腾折腾,慢慢就会明白人间疾苦

也慢慢会明白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爱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在最好的年华里,早早见到繁华的世界,满天的云卷云舒,形色匆匆的人群。

内心便更加笃定,付出并不会白费,这个世上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别放弃,等着拥抱你想要的一切。

让我们成为青春里的同路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