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八景

2018-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许永杰

作者:黄卫平

编辑:许永杰

来源:《古镇陈炉》

陈炉坡子民居

          地方八景出现于明代,陈炉的“炉山不夜”,也在明代就被写入了《同官县志》的同官八景,故陈炉八景诗的出现,或也早在明代,最晚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作者不详。或者也是在某一个文人创作后经过历代修改完成的。

        炉山八景其实只说了陈炉古镇的风景,立地、上店两镇并不包括在内。全诗文字是:

炉山不夜第一景,
泥池水镜陶容生。
石罅玉柱丰年兆,
层洞错杂宛花城。
四堡撑天遥相望,
周陶宗古迤长兴。
古刹密集琼云护,
烟霞彩屏话丹青。

          炉山不夜第一景

        古代陈炉陶瓷烧造开始以后,往往需要数日日夜不停地添煤加薪,方能烧冶成功,而此家开窑,那家方才装窑,此起彼伏,自明代至民国陶业兴旺时期,整个炉山,炉火昼夜不熄,白日火焰升腾,炉火熊熊,视野不远,一到夜晚,就形成了灿若星河的陶冶夜景。历代《同官县志》皆有记载。明万历年四十六年编纂的《同官县志·八景》有描述如下:

        “去县三十里,即陈炉镇也。其山自麓至巅皆有陶场,土人烧火炼器,弥夜皆明,每值春夜远眺之,荧荧然一鳌山也……”

      清乾隆二十八年《同官县志·地理形势》记述是:

        “炉山不夜,即陈炉镇也。其山自麓至巅,皆为陶场。土人燃火炼器,弥夜皆明,每莫夜远眺,荧荧然一鳌山灯也。”

        民国三十三年《同官县志·工商志》的亦有记载:

      “陈炉镇,在县南三十里。住民八百户,星布于半山间,为邑巨镇。镇民皆业陶,而以农为副业。陶场南北三里,东西绵延五里,炉火杂陈,彻夜明朗,有‘炉山不夜’之称,为‘同官八景’之一”。

      “炉山不夜”的奇观一直延续了600多年,这在中国陶瓷史和中国工商业历史上,也是个奇迹。

          泥池水镜陶容生

沙沟泉泥池

        这既是一道风景,又是记叙了唐宋以来陶瓷制作的一道重要的工序。陈炉陶瓷生产为一家一户式的作坊生产,陶瓷制作前需要采选泥料,把选好的高岭土,陈炉人叫作“坩子土”,风化拣渣,然后运到耙场,放人耙池,按比例加水,以畜力或者人工木耙杆搅拌。搅拌均匀成糊状后再注人清水,放入蓄泥池沉淀。一个个蓄泥池有圆有方,数量又多,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宛若古代有圆有方的青铜镜,映照出手工业古镇陈炉古雅的风姿、陶瓷制作的工序和窑工的风采,犹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陶瓷制作的一幅幅生动的插图。

        泥池水镜今仍可鉴赏,站在通往永受堡观景台的路边,可以看到沙沟泉的上边,有两排方方正正的泥池,那是20世纪50年代陶瓷手工作坊合作化后集中修建的,可以一窥当年“泥池水镜”胜景。

          石罅玉柱丰年兆

沙沟泉下的石罅冰凌

        这是陈炉在冬天独有的一道风景。石罅玉柱的壮观在沙沟梁上。这里的石罅有泉水日夜不停地流出,名为沙沟泉,为陈炉人的生产生活提供着不竭的水源。一到冬天,地下的泉水带着水温仍日夜不息地往外流,而冬天陈炉的气温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最低的夜晚,达到零下十数度,泉水流出了就结了冰,渐渐凝结成一个巨大的冰柱,最大时整个崖坡都结成了冰,数人合抱也不能抱住。陈炉人说,这是丰年的好兆头,来年不仅农田丰收,陶业也会更兴旺。这也是陈炉年年岁岁心中的期望。

        如今在寒冬腊月,在陈炉沙沟梁仍能看到这道冰雪沁人的奇观。

          层洞错杂宛花城

陈炉湾里民居

        陈炉其实就是一座用窑洞箍起来的古城堡,只是缺少一座城堡大门而已。到陈炉会看见奇特的窑洞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排山而上,层层叠叠,相互参差,中间绿树掩映,露出用匣钵笼帮、陶盆瓷缸垒出来的“罐罐墙”,色彩斑驳,景象壮观,而家家门前、窑顶和罐罐墙之上,植有花树草木,有的利用墙角隙地,有的用陶盆瓷器或匣钵栽种花草,一到春夏季节,各色鲜花盛开,宛如一座花城。当然,一到寒冬,丹霞般的层洞错杂,格外清晰,也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特别是近年来,陈炉景区管委会将陈炉古镇的这一特色进行强力打造,植树8000多株,同时利用边角隙地围圃栽花,创建园林化“花城”景区,取得显著效果,走进陈炉古镇,会让你品味到“宛花城”的真正内涵。

          四堡撑天遥相望

北堡

        陈炉古镇四周筑有四座古堡,至今仍可看到。其中永受堡最早,建于丘壑之上,始建于明代中期,陈炉后起的各堡,皆归设在这里的永受里管辖;崔家堡建在西边,三面临壑,十分险要,始创于明崇祯九年;南堡傲立山巅,与立地镇宝瓶堡遥相呼应;北堡在炉山北巅,傲视全镇。南堡北堡创建时间不详,据考据也在明代。在清嘉庆年间前就已经是四堡分据四方。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西社窑神庙碑记》有“东有南堡,突兀秀丽;北有北堡,绵立婉蜒;西有崔家堡,为水口金鱼;南有永受堡,华莓嶙峋。四堡罗列,冈峦耸峙,若为朝拱”——既是镇民居住之所,又是防御守卫的堡垒,四堡互为犄角,可以独立守护,又可以相互支援。

          周陶宗古迤长兴

        陈炉八景中唯有这一句是虚写,说的其实是陶瓷在后周时代开始烧造的历史。古镇陶瓷烧造历史悠久,早在后周,乃至以后一代一代,一直是尊崇古法,流传于今。但这一直是一个谜,虽然在窑神庙梁间板记有记载,更在陈炉窑工的口传中一辈辈流传下来,之所以成为陈炉八景之一,是还要在陈炉窑工中一辈辈口传下去。口碑是现代电子信息科技出现前,保留陈炉陶瓷烧造之谜的最好办法。

          古刹密集琼云护

北堡兴山寺

        陈炉曾经古刹林立,以致山上香火缭绕,犹如有琼云卫护一样,形容古刹之盛。陈炉的古刹,据不完全统计,有数十座,散布全镇,至今有香火,有遗址的仍有20多座,儒、释、道三教齐全,神、仙、鬼三界灵应,著名的有窑神庙、兴山寺、白马祠、崇仁寺、宝山寺、清凉寺、大雄寺、佛爷庙、老爷庙、药王庙、龙王庙、玄帝庙、四圣庙、山神庙、土地庙、娘娘庙、圣母庙、三官庙、东圣阁、文昌阁、雷云观、五神庙、七神庙……,有的寺庙,供奉的是同一个神灵,庙宇却有几座,散布于陈炉各地,比如窑神庙、山神庙、佛爷庙等;有的庙宇,同时供奉不同的神灵,如四圣庙、五圣庙、七圣庙等等。这些密集的古刹,有影响的被记入明、清、民国三部地方志《同官县志》的就有十多座。说是“陈炉八景”,仅“古刹密集琼云护”一景,就包含着超过八景的很多的景致。陶瓷的兴盛,煤炭的开采,古庙的林立,庙会的兴隆,使得陈炉这个古镇,驮瓷器的、拉炭的、赶会的、上香的、走亲戚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明清以来一直是渭北的名镇大邑,关中人皆以能上一回陈炉为幸事和骄傲。

            烟霞彩屏话丹青

罐罐垒墙

        烟霞彩屏形容的是陶瓷烧造的壮观形象,赞颂缭绕的云烟如霞彩,把陈炉古镇映照得像一幅画在屏风之上。而”话丹青”又引申出对陈炉窑工的赞美,也是陈炉窑画工交流瓷艺的写照。陈炉窑工在瓷器上题字作画,挥洒泼墨,有古拙,有稚嫩,有老到,有潇洒;有山水,有花鸟,有写意,有写实,有传统笔法,还有现代创意。一种抽象写意相结合的画法,画出了渔樵耕读、人物山水……被称作东方民间毕加索的作品。

      陈炉人宋振杰有陈炉古镇新八景诗,笔者冒昧,揣其意而涂鸦,使新八景与旧八景相融会,陈炉风景备矣:

神庙壁画传雅风,
古窑遗址逾千金。
馆藏瓷展千秋史,
手工传艺百代功。
民居层叠筑丹城,
兴山古寺展新容。
观景台上眺炉山,
四堡雄奇沐春风。

黄卫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