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诗文历史.地理.人文

腊八节与故乡的腊八会

2017-04-09  本文已影响47人  闲淡山人

(转自飞天6711的搜狐博客)

分类:风情园 | 标签: 风土人情

2007-01-28 12:17 阅读(68)评论(12)

                             «腊  八»

     前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因为一些事情的忙碌,本该当天记下的感受拖到了今天,算是腊八后记吧。

       我的故乡在晋南运城地区,处于晋豫边界的黄河岸边,位于中条山东部的末段。著名的小浪底水库的蓄水区,就是我们家乡的老县城—古城的所在地。黄河在我们这里出山以后,就奔向宽阔的华北大平原,经豫冀鲁注入渤海。山西是三皇尧舜禹的故里,而舜王故里舜王坪就在我们家乡。

      在我们故乡,农历腊八是个非常隆重而热闹的节日。忙活了一年的人们,在腊八前后的寒冷冬日里,要赶三天的庙会。十里八乡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换上从箱底里翻出的一身新衣裳,或是呼朋唤友,或是全家老少相随,到城里去看热闹和走亲戚。在十字街和公社文化站前的舞台大院里,经常是挤得人山人海。在舞台上有地方特色极其浓郁的戏剧表演,有山西梆子、眉胡戏、蒲剧,也有从河南的南村和班村公社或是从洛阳来的豫剧团,也有学校排练的样板戏或是快板、三句半之类的小节目登台亮相,选出的优秀节目将会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进行比赛。

     还有更热闹的高跷队、踩旱船、扭秧歌、舞狮子、耍龙等表演。古城公社的城关大队有十个小队,分成东关、南观、西关、北关四支表演队。其他的大队如小赵、辛庄、东滩、西滩、胡村、允岭、店头、堡头、关家、赵家岭、东坡、南坡、北坡、宁董也都组队参加,一路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和芦笙,鸣放铁铳、烟花爆竹、钻天雷和二踢脚。更有从其他乡镇赶来打擂台的,如东边的潭家、同善、英言、窑头,西边沿黄河而上的河堤、安窝、解屿,北边的王茅、长直、皋落,塬上的陈村、华锋,甚至有从河南渑池县沿黄河南岸过来的南村、班村来的表演队,与舞台上的丝竹曲艺表演文武相映,煞是热闹。

      街上路两边也是摆满了各种手艺摊和小吃摊,南街是棉花站和畜牧站。准备腊月或正月里结婚的在棉花站轧花和弹花,人多得排起了长队。畜牧站里给骡马钉铁掌的,给牛看病灌药的,进行牛马买卖交易的排满了南关的沿河街。而从亳清河南面的南观过来的人流仍是络绎不绝。南街上面的丁字路口,是从西关过来的人流必经之地,丁字西街有新华书店、信用社、粮站、政府大院、法院、武装部等,办事的、街边写对联的、买小吃的全在这里扎了堆。

      十字街口更是热闹非凡。东边是生产、五金和布匹门市部,西边就是农行以及日杂百货、食品门市部。南边是丁字街口,西边和南边来的人流在此会聚,又向上涌来,东关来的人流自东而来,北边来的人流从上而下,三面而来的人流在此回合,往西到文化站和舞台大院而去,真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腊八节里的小吃很多,有卖甘蔗的,有卖锅盔、炒琪、爆米花、麻花、棉花糖、糖葫芦、醪糟、羊杂碎汤、羊肉泡馍、烧饼、山楂糕、山楂卷、果丹皮,也有卖糖果、面包、饼干的,品种繁多,数不胜数,而最有特色的是吃腊八粥。腊八粥跟八宝粥的做法很相似,可以放大米、小米、大豆、黄豆、小豆、绿豆、黑豆、蛮豆、花生、玉米、大麦,还可以放红薯、干红薯片、红枣、板栗、红萝卜、白萝卜、青菜等,可咸可甜,随意组合,但不可或缺的是要加入面食,而面食又与平日里的面条、面片、面疙瘩、饺子等不同,是和好面之后,先将其搓成比包饺子略细而比做炒琪略粗点的长条,切成段之后,用双手搓成中间粗两头细的面股须,或是用手指压成椭圆形的面丁,然后下到已经将五谷杂粮炖得八成熟的锅内煮熟,就成了风味独特的腊八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