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当代高级书法家

灵神幻化书法美学辩证谈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7人  中华诗人书法艺术家

                      "灵神幻化" 美学价值辩证谈                                      —— 兼论书学理念与书艺美学六部曲

                        塞北剑豪• 王 平  (北京)   

        欲使书法提升档次,增强品味就要研究古代书法的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就是书法的含金量,增加作品的含金量无疑是书家追求的目标。古往今来书法家王羲之、怀素、柳公权、赵佶、黄山谷、何绍基、鲁迅到毛泽东传统书法中,绽放书艺美学的精华点就是:“灵神幻化”。灵神幻化是书学理念的高标准,只有树立书学标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推进书法作品不断地向美学艺术高峰攀登。

灵神幻化书法美学辩证谈

        书艺美学标准是书法创作者的精神追求,是书法家的意识深入实践破解书学矛盾的哲学信仰,是深化书法意境的鞭策力。毛泽东指出:“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毛泽东的“骨神兼备论”就是灵神幻化美学艺术发展的基础。其内涵是:“灵”即指:灵性,灵感,灵活,书法不仅需要灵性的感悟,还需要灵感的催化,更需要掌握灵活性,这是书艺美学的精髓; “神”是指:精神,神解,神韵的总称。书法不仅是书写自己的精神世界,还要展发社会的主旨精神;不仅对字型的结构进行神解,还要对篇章的布局结构进行神解;优秀的书法作品洋溢出一种神韵,承载着书家的精神世界,这是书法的美学灵魂;“幻”可以理解为虚幻,美从幻生,书法要虚实相间,相依成趣,才能产生书学意境的美感;“化”既表现为形体的变化,还属于内容的变化,指书法创新,这就是书法的美学气质。统一起来叫“灵神幻化”。灵神幻化书艺美学效应就是:神韵焕发是美学的基础效应,浪漫洋溢是美学的关键效应,精妙塑造是美学的保障效应,灵感创新是美学的动力效应,章法优美是美学的根本效应,书艺价值是美学的商业效应。书法作品中蕴含着这六种美学艺术效应,就实现了灵神幻化的高标准,只有这样中华书法才能恢弘光大,绽放异彩。灵神幻化的核心是“书学六论”,充分体现出辩证思维的哲学理念,一并展示给与会的读者,以便聆听多方面的教诲与评判之声。  

  一,意境的跳跃性思维,是产生神韵美学的基础灵神幻化的第一部曲就是创造意境,书法的意境关乎于美学价值的判断,关乎于书法的内在品质。书法既有内在的静止性,又有外在跃动特征,意境就是强调在静止状态中的跃动美学效应。我在1997年秋,研习怀素的自叙帖 深深地领悟其飞扬流动的风格,率真飘逸的笔法,圆润活脱与锋利交融的气质,无不透露出一种动感意境。不愧为“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的评价。我从这幅名家书法中提炼出:书法的美学效应主要体现在“神韵”二字上,书学的意境只有展示出神韵时,才能是高端创作艺术的绽放。书艺效应的第一准则是:书家意境的跳跃性思维构建神与韵的统一,静默与跃动的统一。这就是书法的有序发展及其联系的哲学基础,也是书学创作的基石。    书学创作只是停留在平面型思维的静止状态是不够的,书法不仅是不够的,书法不仅是在写字,更是在写意,在抒发书家的心理意境,书学的至高意境就是以书法的静默形式换发心理的跃动性思维,使之感情洋溢笔端,促使书法的神韵绽放。神,属于精神感召的力量,发奋的意志是 “神”产生的根基。书法作品首先要讲传神,书家的字发源于悦动心中的字型,通过抽象视觉跃然纸上,灵动性产生美感。只有意临笔端,笔度胸臆,才能写出诗一般绝妙书法。其次,是入韵。韵,是讲格律,诗词有明显的格律,书法有隐晦的格律,它酷似一支歌的曲谱:抑、扬、顿、挫以柱期间,书法就是一幅充满韵律的图画。毛泽东书写的七律长征 气度不俗,格调非凡,大有“乌蒙磅礴走泥丸” 的书学境界,这种敢于藐视困难的精神,使之挥洒不羁,收放自如,入韵就是这种意境的体现。这种随神而就,驭韵而飞的恣意豪放,才能体现出化神奇为本体的书学效应。  书家的跳跃性思维如同诗人填写诗词一样,句与句之间隔断时差,上一句还在人间,下一句飞到仙界,显出笔法神来之妙。“鹤侣吟”一词,作者就是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使两只仙鹤沉浸在“嘻戏悠悠轻振羽,引颈徘徊鸣心曲”的人类爱河之中,突然一转,进入了“桂酒蟠桃排盛宴,缠绵在燕阵罗帐里”的天宫生活。产生艺术思维的跳跃性。书法也是一样,字与字之间的纵向跳跃,从纤细笔触中一跃而至浓墨厚重的格调;行与行之间的横向衬托也是一样,从第一行的灵巧构思,进入第二行布白深沉,再进入第三行的重墨挥洒;表面上似乎没有联系,实质联系得十分紧密。点的隔断构成面的链接,呈现出意境与书韵的点面融通,使观赏者沉思之,领悟其中的艺术价值。这样,书法就要从平面型思维境界,进入跳跃性思维领域,才能出珍品,出精品,出名品。平面艺术是跳跃艺术形成的基础,跳跃效应是平面效应的展发,这就是书学辩证法。我读徐右冰先生关于“书家以豪逸,有气,能自撰为极” 的书法字幅,颇感韵味深长,堪称神与韵相得益彰的上佳作品。    书法的跳跃性思维是神韵的载体,神韵是体现书法古朴浪漫艺术现书法古朴浪漫艺术价值的先决条件,是书法评奖的重要基点。     

        二,形式美与古朴典雅的统一,是绽放浪漫艺术的关键灵神幻化的第二部曲就是实现典雅,书法的典雅特征是以古朴为基点,离开古朴就无从谈及典雅,古朴就是吸取古代书法朴实的风格,引入典雅的艺术境界;典雅是古朴艺术风格的展现,是经典与雅致共享的艺术品。书学动或静的形式与古朴典雅内容之关系,属于哲学辩证法范畴,研究书艺美学效应就要进入这种内容与形式的探讨。 2000年春,我开始研究清代东洲居士何绍基所撰:行书“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圆池诗屏” 洋溢着:行笔稳健成熟,姿态超然的形式美和清秀质朴,风雅逸荡,秀韵天成内容美的品格。在这幅书法诗屏中,窥见艺术美的效应为浪漫性。因而,书艺美学效应的第二准则是:书家的古朴典雅风格,铸造书法的浪漫艺术,书法是古朴与浪漫的统一。    艺术的浪漫性是指在作者任意、自由挥洒的形态中呈现美感,其形态中呈现美感,其主要特征是豪放无束与灵动可掬。虽然字型外在的形式美与谋篇布局的形式美,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观察体验。然而,书法家还要追求古朴典雅的内在风格,才能达到艺术境界与艺术手法的统一。德国诗人、作家歌德说过:“外貌美只能取悦于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书法家只追求形式美那是偏激的想法,也是对书法片面性的理解。时下确有一些书法爱好者故意卖弄书法形式之风骚,圆融笔墨以强化外在形态美,容易导致形而上学,偏离大众的艺术审美观。大家都知道:形式是内容扩充效果的舒展性需求,形式为内容服务,好的形式彰显内容的完美,好的内容必须辅之以优美的形式。书法应该构成古朴典雅的内容与浪漫形式的和谐统一,外貌美与内心美的统一,这是书学合二而一的辩证观点。    实践证明:古朴典雅不仅是书法蕴含古风,文辞亦孕育其中。所以,书界提倡书法家应是词汇运用专家,或者是诗人,自撰诗词、联语以娱之,或者是大学生,体现书学队伍的知识涵养与文学水准, 或者是有艺术造诣的中学生,这都是书法界发展的高标准诉求,也是中华书法长期发展的根本任务。书学的形式美只是书法意态的高度流动,没有蕴藉思想的作品不能成为好作品,没有流动的风韵也不能成为佳作。作品思想与内容的潜在交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构架,才能构成作品完美度与优雅度的美学视觉欣赏。用公式表示:           

  内容——思想——现实——知识——形式                        ——————————————————----                              书法完美度与优雅度的视觉欣赏价值 

这五个要素的有机构成才能形成书法主辅相依的艺术结晶体。近代画家徐悲鸿先生所撰“直上中天在星斗” 的书法意境就是源自于奔放的现实生活而产生的,它是书家智慧、知识贯通的结果,是历史源泉持续涌流的创意,是书家长久积淀的必然产物。浪漫是文学作品的特征,书法是文学艺术的艺术再造,点染浪漫的书法作品,才是艺术宝库的菁华。    在书学艺术浪漫效应的激励下,2001年我参加北京首届“东方杯”我参加北京首届“东方杯”中国书画艺术大赛时就琢磨,什麽样的书法能获奖呢?首先,我考虑的是选什麽内容贴近时代?那时国内官场气候不太好,我就选择了自作诗词•繁森精神赞,宣扬公仆精神;其次,我就研究每个字的古典风格,突出溢古创新的特点;第三,我选择了贴近大草的书写形式,构建优雅的高标准。这样,使通篇作品呈现出灵动飞跃,圆润洒脱,古韵典雅,气势饱满的艺术风格。结果被评为金奖,2002年被北京东方纪元书画艺术研究中心聘为高级书画师,作品收入《中国书画艺术家大典》。    古朴典雅的书风,娴熟的书艺底蕴,构成了书学艺坛上一支色彩斑斓的圆舞曲,艺术价值光照古今。         

        三,意断神连的草书风格  是展示精妙华彩的保障   

      灵神幻化的第三部曲就是展示神连,神连体现书法的精妙。每一现书法的精妙。每一个字都是断开的,每一行也是断开,这是固定的体式。但在断的过程中还要体现连,如果故意使笔墨相连那就使作品不伦不类了,所以,必须是神连妙笔的升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有内在的联系,外在的联系,内外交集的联系。书法也是一样,既有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又有行与行之间的联系,还有跨越古今时空的联系,也有书家意念与实践贯通的联系。既使书家的笔法意念呈断开之势,而作品的内在精神还要相互连接。使之云霓跳跃,波澜起伏。2001年,我无意中发现北宋•赵佶的草书•千字文笔锋上下奔放衔接,左右意念照应,断连自若,给人一种动静徐疾,自然浑古,发自毫端的纵横、跃动之风采。书艺美学效应的第三准则是:字型表面状态的断与精神之连相得益彰,体势意念上的断与气质韵律之连相呼应。草书的艺术价值蕴藉在若断若连的精妙华章之中。    书法作品内涵精妙实属重要。精,这里指字型的精致,笔画的纤细或粗犷都蕴含着一种俏美的感觉;妙,属于清微之妙,清净恬淡,别具一格,体现思想艺术深度,给人以平中见奇的视觉美感。意断神连的艺术美表现在:1,一个字之间断落之笔触,若断似连,表象的断体现着意念的连,而非真正的割断;2,字与字之间呈错落有序,大小均衡。这里的断就是那种不太整齐,不大匀称,超出一般的特点;3,字的末笔呈竖时,书家趁势拉长展示飞白艺术效应,似乎有断的感觉,有人就此展开评说,其实这正恰到好处,展示了意断神连之妙;4,上字锁笔时,如果遇到竖、横、捺这几笔,书家就会用尾锋暗示性的引起下字的首笔,亦起意断神连的效用。草书的艺术价值表现在:意断是为了展示神连,神连是意断的灵魂,只有意断才能体现神连的效果,只有神连才能展示书家的风范。唐•韩愈指出:“喜怒窘穷,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这就是强调神连的辩证艺术,书法就是要突出这一精神本质。    只有断中隐连,连中溢断的书法才具有欣赏价值。怎样才能做到意断神连呢?1, 草书应一气呵成,如书长卷亦应以一种意念持续下来,越呈酣续下来,越呈酣畅淋漓之状,越能显现意断神连笔锋之轩逸流淌,若书卷间断,则无法进入这种境界;2,纵向上下的字结起应自然贯通,脉流轻连,络结弦丝,达到意断犹未断的玄妙之感;3,横向间距不宜过宽,行距之间的字虽然是断开的,也似乎构成相连的意境感觉,通篇呈现精美网状,形成视觉冲击力,夺人眼球;4,字型要强调突出天覆地载之美,天与地之间要有贯通,覆与载之间要有链接,期间飞旋的实虚之笔就一定会出现断连的层次,这种意境只有书法家才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快慰。蔡邕在书法九势中指出:“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应带,无使势背”。形式递结如纽带,丝丝链接,环环相扣,没有错乱之感。按照这种审美取向,我们可以赏阅毛泽东的草书,从中领略这种意断神连的美感。展卷即见其戎马倥偬时代的将帅风情,释放出凛凛英气的个性,及其自主、自决、自断的意志,整篇灵活飞动,气势逼人。哲学家的意境连接着将帅风格,将帅风格统御书法家的那种刚劲、柔韧、直率、潇洒的书学筋骨,自然连接着书家的意境,连接着书家的情感,连接着书家的神韵。只有掌握这种书艺价值观,才能进入草书的高端领域,才能登上书法家的大雅之堂,才能在各类赛场斩将冲关。2003年我参加“北京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大展”,就选自作律诗“古风•香山行吟”,运用诗词美的意境,舒展行草与狂草兼容模式进入书学美的手法,使整篇作品洋溢着“意犹断而神相连”的韵律之美,“形拙而意巧,粗犷而蕴奇”的美学书风冉冉可见,荣获赛展一等奖。实践告诉我们:运用意断神连书学方法就会收到这样的美学艺术效果:             

              江南小赛拨云路, 塞北大展毫锋锐。                            歌罢东瀛金奖后, 再震欧美展雄威。 

意断神连的书艺效应在于:书法刚劲婉转,韵律流动,字里行间韵律流动,字里行间演绎着奔放、自由、含蓄的情感,才是激越灵性感悟,促进创新思维产生的源泉。         

        四,灵感与创新 是增强书法美学价值的动力

      灵神幻化的第四部曲就是获取灵感,灵感是创作的源泉,书法的艺术效应就体现在创新手法上。而创新要运用哲学 “度”的标准来加以界定,“度”的书法创新标准就是遵循规律。2006年暑假,我决心进一步提高书法的质量,研究创新手法,就翻阅古籍书典,查看三希堂法帖,不论张芝的创新,还是颜、柳的创新,灵感告诉我:毛泽东的书法系“羲之风骨,怀素神韵,融入哲学家的风格”,具有承古创新的美学艺术价值,是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巅峰。特别是1923年他写给杨开慧的贺新郎词,如风云流荡,疾驰无束,情思绵绵,意境高翥,骨劲锋利,曲尽人间之妙。“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笔法嘤咛,爱意缠绵;“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如泣如诉,洋溢着送别之苦;“要似昆仑崩绝壁”极尽创新特质;“恰像台风扫寰宇”透露出一种漫天驰骋的灵气和神韵。从古代草书集大成者,毛体书法格局中体悟出书艺美学效应的第四准则是:书法实践的积蓄产生灵感,灵感推动作品孕育精华,是绽放书艺之蕾的重要因素,是创新的直接动力。体验创新,就要从这里开始。    纵观中华3000年的书学历史,从甲骨文到篆书,从隶书到楷书,到篆书,从隶书到楷书,从行书到草书,日益繁华的书法园林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而且,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临摹的很相像,而且在于创新发展。书艺美学效应的辩证发展史揭示:书法源于古而不囿于古,以古为鉴,承古开来,拓古创新,新意古风相谐相长。“古”就是创新所要把握的“度”,承古拓新就是书法继承必须遵循的规律。一提起创新,人人都会觉得是书学的较高境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只要掌握了书法的运行规律,就会觉得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乃至水到渠成,似乎也就不像想象的那么难了。书家欲达到创新的目的,必须做到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先要获取灵感,然后在灵感的启示下唤起笔墨灵性,顺势而就,因势利导,进入字形合理创作空间。实践证明:灵感是创新的泉思涌流,创新是灵感的转化形式,没有灵感就没有创新的作品出现,一次次的灵感推动创新不断发展,一次次的创新促进书家的灵感持续而不断的爆发,导致书法艺术境界高度提升。    何谓灵感? 灵感是书家反复追求某种书学境界时,那种忘我的精境界时,那种忘我的精神凝聚突然展发的现象,是关于对某字,某词,某句进入书学意境研究中,百思而不得其法时,突然在一觉醒来,或者半醉半醒的朦胧状态中,萦绕于脑际书学方法的提示。使你感到豁然开朗,翻身跃起,伏案疾书的过程。凡是灵感启动的创新作品,不一定很完美,也容易遭人非议,这只是暂时的。犹如少年行事多于孟浪,青年多与果敢一样,缺点会显而易见。是多所指责,还是推动其向无限发展的书艺空间迈进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课题。我小时候拿着毛主席诗词手稿,将书面翻过来,把字呈给外公参详。外公一看就说好字,我却说:好啥呀,横竖歪斜,每个字都不合规范。(我当时真是这样想的)他老人家说:“你小孩子懂得什麽!”然后,又突然说:“这不是皇帝的字吗?”他老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毛体就是皇帝的字体,真不愧为是老私塾先生啊!这一次,我可领教了毛体就是皇帝体,一改过去“毛体是因人而贵”的肤浅认识。我决心研习毛体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毛体确实是一种创新体,别具一格。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审美观。    创新是在书法规律链条上找到适当的结点,就势演进的创造,就是在古体的外延形态中探索适于自己的新书风。决不能完全抛离古体,更不能随心所欲。那种任意涂鸦,故意造作,绝不等于创新,而是背离“度”的界定标准。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没有1+1=2的自然数论作基础,也绝不能出现1+1>2 的高度证明。这就是说,做任何事都不能离开既定的规律,书法也是一样,遵循规律,探索规律,运用规律实现书法创新才是书学方法论的辩证思维。否则,就是形而上学的书法偏执。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的 “行书论”书轴  呈现行草结合,行隶变体穿插,肥瘦交融,藏金露骨,波耀奇石的特征,洋溢着黄庭坚的风骨外延形态,传阅古今,使人盛赞不已,就是源于古而又拓于古的创新杰作。书法实践又一次证明:创新是书法提升档次的通天云梯。    灵感激励创新,是书法创作中达到艺术价值与商业效应的高度体验,更是书法创作的动力之源。       

        五,节奏与韵律交融  是营造章法艺术的根本   

      灵神幻化的第五部曲就是符合韵律,韵律是书法体式的节拍和书法体式的节拍和谐,属于布局创作。节奏与韵律之关系,酷似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一样,节奏属于表象,是人们对书法的感性认知阶段,韵律则属于内涵,是理性认知阶段。书艺美学效应的第五准则是:在书法谋篇布局的辩证思维中,不仅要强调节奏美,更要展示韵律美,韵律美是思想内涵在章法上的体现,节奏美是书艺形态在章法上的表露。2010年9月,我翻阅南宋道人白玉蟾所撰四言诗帖《天阳气清篇》感触颇深,使我探索多年的章法原则终于找到了答案。其草书“清爽雄奇,简淡古雅,气韵生动,谋篇布局大开大合,大放大收,大气磅礴,一贯到底。笔画龙蛇飞动,精神抖擞,疏密相间,俯仰揖让”的古之评语,可视为节奏与韵律交融的书学美感之典范,将错综变化的章法原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节奏,既是字形上交替出现的大小、长短、强弱、纤犷得体的感性书艺规则,也是意念中热情、豪放、含蓄、潇洒的理性规则,还是速度上从容、恬静、明快、迅疾的笔法规则。规则不是绝对的,应按照作品书写的内容与书家的喜好自然而然的组合,使字型结构,字距结构或行间结构形成协调性照应,构成创作的协调美感。东汉蔡邕在论书法《九势》中所言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力在其中,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势,即血脉的自然流动趋势,指书法随着笔力的趋势自然贯通,而不是任意而为之的设计。势,就是书法节奏规则。因此,书家不仅要潜心研究作品中字形变化的动态,还要在笔势运筹的形态中绽放旋律的美感。构成书法艺术节奏美与旋律美的灵神幻化效应。    韵律,就是将书法节奏演化的抑扬休止,清脆嘤嘤,激越高亢的脆嘤嘤,激越高亢的气质。体现在字型的间断与流动状态,布白的淡雅与伸缩状态,意念的连续与急促状态,布局的平和与跃动状态之中,使欣赏者看上去自然得体,趣味有加,这就是书韵。鲁迅先生对书法的评价是:“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他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诗韵体现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而书韵则体现为“纤弱大小细,短长肥瘦宽”的格局旋律,也体现在意念中的奔放与恬淡,激烈与静默的思潮旋律;其目的都是升华创作的美感。书法的韵律属于精神奔放的产物,赖章法的载体而成,是一种源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的艺术造诣,使人的精神闪烁于优美的书韵之中。节奏与韵律是突出章法艺术效应的两个侧面,二者犹如姊妹联翩起舞,比起美女独舞更具魅力价值。章法,是书法作品的局部设计与整体布局之间的巧妙联系,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层次构建,是运笔娴熟与意境畅通的道法自然观的高度展现,是营造书学美感的全过程体验,是艺术与功力和谐灌注的美学效应展示。              章法节奏与韵律相统一的书艺美学效应是:1,字型结构与字距结1,字型结构与字距结构相得益彰,一般不能跨行越界,如属自然之势所致,当视为正常;2,字的大小,强弱,纤犷必须得体,不能故意造作,违反常规;3,书写的内容要和书家的思想韵律形成一体,使之意念贯穿,达到清爽雄奇之妙;4,书法气势的藏与露,放与敛,旋转与伸缩都因该依笔势锋芒所致为要,不宜在该收笔的时候为达某种效果而故意放开,也不宜在藏锋时尽展锋芒;5,节奏与韵律美的关键在于出神入化,道法自然,疏密俯仰,端庄与激越皆从规律而定。这样的谋篇布局辩证方法,才能助你达到灵神幻化艺术价值的高峰。 

        六,灵神幻化是书法作品的精神统帅  是实现美学价值之真谛

        灵神幻化的第六部曲是构建美学价值,美学,是人类对于社会物对于社会物质及其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是关于什麽是美?怎样才算美的艺术评判,是关于美的看法及其学问的研究。美学价值是物质的静态美与动态美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美与装饰美对观赏者的吸引力,是从赏阅到需求的量之标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衣和谐的融为一体,人就会体会到,这是世上最完美的美。” 因此,美学价值表现在:自然壮丽之美,羞妮腼腆之美,行为奔放之美,意念豁达之美,精神恢弘之美,道德虔诚之美等等。书法的美学价值则是这些美感中的抽象艺术所要达到的视觉冲击力,取决于书法家的审美感悟,知识视野及创作智慧,属于艺术价值范畴。这些相对的矛盾关系推动书艺美学发展的进程,就体现在:书法字型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协调,姿态的羞赧美与豪放美相协调,布局的形式美与韵律美相协调,书风的质朴性与浪漫性相协调,格调的典雅性与奔放性相协调,意念的灵动性与激越性相协调,创新的规律性与超越性相协调。构成了书艺美学价值的主要内容。2012年,我确立“灵神幻化”书艺美学理念时发现鲁迅先生《自嘲诗贴》他的那种“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的命运与灵气交织的羞赧艺术之美;“旧帽遮颜过闹市”淡漠一切的乐观主义与恢弘的艺术风格之美;“横眉冷对千夫指”大无畏的精神气质与灵动活泼的意境之美;以及“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的情操与豁达奔放的气质之美。 已达到“灵神幻化美学价值”的巅峰之作。历史学家,美学艺术鉴赏家郭沫若评价这幅书法巨作堪称:“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俗,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唐宋,直攀魏晋,世之宝之,非因人贵也。”于此高度的评价之中,可以反馈书艺美学效应的标的就是:追求潜在的价值,不是因人而贵;书法潜在价值则表现为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两个结点,欲使这两个点释放光彩,就必须在书法作品中体现灵感对创作的指导效应,展示书家的思想脉络,即:体现心腕之交应;闪烁出书家内化的精神素质,增强书法的美幻感觉,使之洒脱而有法度;突出对书法筋骨的视觉传导,远逾唐宋,直攀魏晋,世之宝也。这就是郭沫若先生对鲁迅作品中灵神幻化美学效应的预见性诠释。使书家的心灵与书法内容相契合,把内容的完美性与构思的深刻性相结合,形成心境与现实的统一,这就是书法美学价值的奥妙所在。    书法作品灵神幻化的美学价值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创作过程中的书法灵性与生活情感的交织,展示生活体验与抒发心智双重意志的作用。如:声讨战争的书法洋溢着爱国热情,反腐败的书法透露出对党和人民的忠贞的和骨气;    第二,书法就是要突破作者写字的外在形态,洋溢出写意,写,洋溢出写意,写情,写景的抒怀感觉,把作品赋予人格化的艺术思维力量;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心不厌精,笔不忘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这就是告诉我们:书法的字形变换要达到精炼,运笔要娴熟;规矩了然于胸,这里的规矩可以理解为书法规律、规则。把字形、笔调、浓重与淡漠,大小匀称等布局结构都在心里思考好,进入灵感创作的环境,体现潇洒流落的意境;就能达到心胸开阔,飘逸豪爽,神采飞扬的艺术气质;“意先笔后”就是运用灵感驱驰笔法;“翰逸神飞”就是神韵焕发所达到的那种笔法飘逸、体型健美、意境豪爽的书法风格。这就是孙虔礼先生对“灵神幻化”书学方法论的暗示性解读。因此,灵神幻化不仅是书法家的书学理念,还应该是书法学说的核心。    第三,书法是现实的折射反应,越观赏就越有灵气,愈品愈爱,与作者焕发心灵感应。1995年我写给一位朋友的书法条幅,内容是:“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而不迷,适潮流者可进,逆群意者必毁。”这幅字直至2011年我回老家时才发现,依然挂在县委机关工委书记办公室临窗的墙上,日经月华,依稀可见斑驳陆离的霜花浸润的痕迹。谁也不会想到15年之后,它还释放着当年应有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书法内容的灵气与欣赏者内在精神的高度感应,才产生了这种工作在哪里,条幅就挂在哪里的喜爱心情,以及对作者的敬仰态度。由此可见,灵神幻化的美学效用该有多么强大!    第四,一幅独具特色的书法,就要具有形象创意,超出一般的大创意,超出一般的大众视觉,善于从酷似劣笨的相貌中提炼优质的内在品格,领悟差异艺术效应的现实作用,形成自己的新书风。郑板桥做官时达不到糊涂圆融的程度,常常得罪上峰,故而写下“难得糊涂”,一释胸怀。鲁迅说他只不过“叉手叉脚地表现了一点名士的牢骚气而已。”这个叉手叉脚的点评,就是说字体形式的“拙笨”,而实质绝不是超出一般,而是进入了特殊的艺术境界。书法有时就需要这种形拙而意巧的境界,这种境界就产生在灵神幻化书法的美学作品之中。灵神幻化是书法创作的精神统御者,是艺术品绽放美学价值的关键效应。总之,灵神幻化书艺美学理念的六部曲,简称 “书学六论”,集中体现为书艺美学价值的七统一。即:书学意境的平面性思维与跳跃性思维的统一,书学形式美与古朴典雅风格的统一,草书创作意断神连与艺术精妙价值的统一,书学实践中灵感提示与拓古创新的统一,书学章法上节奏完美与韵律和谐的统一,书法内涵的灵性洋溢与生活情感的统一,书学方向上高标准追求与坚韧毅力的统一。这七个统一不仅体现出书学价值,也展示出美学效应,还绽放出哲学的魅力,书法属于跨学科的艺术精华,是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其书艺美学价值的神韵、浪漫、精妙、灵动、节奏美感、韵律美感与创新,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灵神幻化”是作者对古今书法家优秀作品之美学效应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其实践指导效用较强,足资借鉴。它是书家成长、发展,直至成为名人不可或缺的创作精神与艺术价值的双重保障。

灵神幻化书法美学辩证谈

(作者系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乡协艺术发展中心理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