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家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离家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种情绪,但今年,想家这种感情在我身上体现得格外浓烈。
2018年3月2日
今天是元宵节,凌晨,我回到了宿舍,现在是晚上11点。
离家第一天,想家,想爸妈。大一的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如此强烈的想家的情绪,想家想到想哭。离家的时候看到妈妈的眼泪,火焰一样灼在我的心上。妈妈老了,而我回家的次数和时间也会越来越少。怎么办,现实总是和想象背道而驰。想回家了,却又不得不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地方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为他们争光,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撕扯着,斑驳了整个行囊。收拾行李的时候,妈妈恨不得把全家能带的东西都让我带走,而我总是说,不要了,不带了,不拿了,现在想想,就算是为了妈妈放心,再放一点又能怎样?
小时候总想着要长大,现在却不想长大,期盼着,时光啊,慢点走,不要那么着急。好想回到小时候,想多陪陪父母。光阴总是飞逝如箭,不知不觉我就长这么大了,不知不觉爸妈就老了。我总以为爸爸的背还是那么挺拔,像一座山一样巍峨屹立,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座山变得不巍峨了,爸爸开始驼背,妈妈也开始吃各种药,说是检查身体的时候医生说心脏不太好,得吃药。我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想到这里,就不由心疼,不禁惭愧,我对他们的了解竟然少得可怜到如此地步!爸妈是真的老了,经不起岁月的折腾了,可是岁月啊,时间啊,能不能慢点走,让我再多一点时间陪陪他们,好不好,好不好?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总是沉默寡言,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而自从六年级我和妈妈离开老家进城求学开始,爸爸好像就开始慢慢淡化出我的视野,以至于现在上了大学我打电话也总是给妈妈打,极少给爸爸打电话,而回了家和爸爸的交流也总是寥寥无几。每次回家之前总是想着回了家要多和爸爸相处,对他多一点了解,可每次以回去,就忽略了这件事,想至此,也总是愧疚。记忆中,我的爸爸从来没有像别的父亲一样将外界的压力,自己的期望强加在我的身上,甚至从来没有表示过,他对我有多高的期望,可是从他的行动中,我明白,他在我身上倾注的感情不比妈妈少,他只是不善于表达。从二姑家回来,即使喝醉了,他都在说,全村子数我最有福气,吃饱穿暖,儿女们学习也挺好,谁能比得上我?我清楚地听到了他言语中的自豪,也清楚地看到了他神色中的神采飞扬,这是爸爸能够表现出来的最强烈的自豪感。记忆中,爸爸唯一一次语重心长地和我的交谈是在高考录取通知下来,上大学快要离家的时候。他说:“我和你妈像麻雀一样,喂养大一个孩子就飞走了,喂养大一个孩子就飞走了。不过这也是好事,人总是要飞走的,翅膀硬了,总不能在家窝着,要出去见见世面的。”寥寥数语,似乎就是这个山一般的男人倾尽所有的表达能力能够嘱咐我的话。但或许是从小家庭氛围中没有这种含情脉脉的气氛熏陶的原因,每每遇到这样的场面,我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所以面对这样的爸爸,我也总是以三言两语应答他的回话。这并不是敷衍,我的心里其实都明白,这是一个父亲看着孩子终于成长的叹息也好,心酸也好,高兴也好的复杂感情的流露,我都懂。包括这次离家也是,爸爸反反复复地说:“家里有钱,出门在外不要苛待自己,钱,咱有。”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的农民父亲能够给女儿讲出来的最动听的话。但正是因为这样,正是因为他的默默付出,无限制地包容,无条件的支持,无私的爱,才有了现在的我。
离家的时候,妈妈说让爸爸去车站陪我,我本来说算了,妈妈说,去了车站还有一个多小时呢,让你爸和你一起,取票或者干什么的时候有个照应,我说行。可走的时候是哥哥送我,他说不用陪了,就没让爸爸去。我看着妈妈泪眼婆娑的样子,我知道她不舍得我走,但又没办法,只好用让爸爸去送我的方式,求个安心。其实我也好舍不得,但当时我为什么没有坚持一下,让爸爸也去呢,也好让妈妈放心,我为什么就不能多一点坚持呢,我好后悔。其实我知道,妈妈是最想去送我的,但是家里有哥哥的小孩要照顾走不开,再加上妈妈不认识字,不知道该坐哪个公交车回来,所以只好无奈地让爸爸去送我,可就是连这点愿望我都没有帮她实现。刚刚视频的时候,妈妈又哭了,去年第一次爸爸用手机和我视频的时候,看见妈妈,她就在揉眼睛,我还以为看错了,妈妈一定不是在哭,可是现在我确定了,妈妈是在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也变得多愁善感,妈妈的情绪再也不能再我面前很好地隐藏了,所以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眼底的舍不得,也清楚地感受到她的无奈。但正是这样的爸爸和妈妈,让我成为了今天这个样子,我无比感谢他们,也无比幸运地能够有这样的父母。
想家的情绪喷薄而出,无法抑制,故上网搜索,寻求解决之法。打出“想家”二字,搜索引擎就弹出了知乎问答上的提问“刚开学就想家怎么办”。浏览了很多条回答,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想家,却都无奈。天南海北,离家远,后悔当初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离家近的地方读书。看到有这么多感同身受的人,想家的情绪也略有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