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进藏必须知道的民俗礼仪
离天最近的圣地中国西藏,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的藏族、珞巴族、门巴族等,勤劳、朴实、善良、勇敢。他们沿袭至今的独特礼仪,与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一起,向世人昭示着西藏的永恒魅力和神秘诱惑。
让我们跟着小王一起走进西藏,在卓玛的带领下了解西藏的民俗礼仪。
藏族的社交礼仪
1
献哈达
卓玛初见小王和丽丽,先道了一声“扎西德勒”,然后献上洁白的哈达。
献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是藏族生活中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哈达作为藏族社交中的礼仪,有一定的方式和讲究,敬献动作因客人身份而异:对尊者,长辈,要双手将哈达举过头顶;对平辈,只要双手捧献于对方手上;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接收哈达时,须将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接过哈过后,从头绕过,挂于脖颈,以表示最深切的谢意。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两丈,短者三五尺。上织有莲花、宝瓶、伞盖、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
2
取名
车上小王好奇卓玛名称的含义,卓玛对此作了一番解释。
藏族的名字一般是父母自行起名或者请喇嘛赐名,喇嘛一般会取一些与佛教相关的名字。如:丹巴--佛教之意;江央--妙音之意;格来--吉祥之意;多吉--金刚之意。还有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如:达瓦一月亮;尼玛一太阳;白玛----莲花;梅朵一一花。又比如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字的,如:朗刚----三十日;次松----初三;次捷一初八。还有用星期为小孩起名的,如:尼玛一星期日〈也作"日"、"太阳"解〉、达瓦一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米玛一星期二、拉巴一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一星期五〈也作"金星"解〉、边巴一星期六。
3
敬语和称谓
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更为讲究,尤其拉萨敬语彬彬有礼,悦耳动听,而且尊卑有序、长幼有别,不会敬语的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不懂礼貌,敬语用错更会闹出笑话。
例如称呼格桑为“格桑啦”,扎西为“扎西啦”,教师为“更啦”,厨师为“玛青啦”等。
4
待客礼仪
卓玛带领小王和丽丽前往康桑家庭旅馆,男女主人捧着着色切玛在门口迎接,装着小麦和糌粑,插着青稞,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藏族人十分好客,即使素不相识的路人经过家门口,只要请求也会按照“不使空腹”的规矩接待,敬上茶酒和糌粑。客人需要先从右边捻起糌粑向上抛三次,然后吃一点儿,再从左边那点儿小麦同样向上抛三次,并要念诵祝福语。
假如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家要亲自出大门迎接,并让客人先行。进了锅庄房,把客人让到上首“卡普”或右方“卡西戈”的位置上坐。坐定后,主人家就马上给客人奉上酒或茶。假如是男客人,就由男主人接待,主妇斟上的酒或茶,要先递给男主人;再由男主人双手敬给客人;假如是女客人,则由女主人接待。坐在火塘四周的家眷们,与接待客人无关的,要等客人坐定,开始与主人交谈时,才悄然离去。不能客人一进门就纷纷离开,那样,就会使客人十分尴尬。藏族在这方面的礼仪是十分周到的。
藏族的饮食文化
1
饮酒
请喝青稞酒,是西藏的一项普遍习俗。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
主人敬上青稞酒后,客人首先用右手无名指蘸点酒向上抛三次。此后饮酒实行“三口一杯制”。受酒者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这样一共反复三次;最后一杯受酒者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
2
喝酥油茶
藏族人几乎每天都要喝酥油茶,到藏家作客,主人会斟上香浓的酥油茶敬客。酥油茶是普通茶叶、盐巴和酥油一起熬出的茶,营养价值高,味道香浓。喝酥油茶也是大有讲究的。主人家热情地边陪着客人闲谈,边注重随时给客人把茶碗添满。客人则不能一口把酥油茶喝干,杯中永远留些酥油茶,寓意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假如刚在别人家喝过茶,此时不想再喝了,主人敬献给你的茶就不要动;假如喝了一半,主人再添满后,不想再喝了,也不要动它,等到你告辞离去时,再把没有动过的酥油茶一口气喝干。逢年过节时,到主人家作客,无论酒和茶,当主人家敬给你时,则必须先喝三口,再把斟满的一饮而尽,主人家就很兴奋,不然,就会怪你不懂礼节了。
3
藏族的饮食禁忌
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青稞炒熟磨成粉就是了。藏族人一般忌吃马、驴、骡等圆蹄或单蹄类动物,也不得借用工具炊具宰杀和烹煮这些动物。
更多咨询详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