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金》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一)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其次:“须菩提,一个真正修行的人,不应该对任何言行,事物有贪执,任何人的言语,和所有的事物,不在心里留下痕迹。要做到,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心中也不会留下做了好事的念头。处处行于布施,随时随地无所住。不要有布施的对象,也不要有布施的观念”。
修菩萨道,不应贪恋身体的感觉。当你坐禅入定时,会听到美妙的声音,会闻到好闻的香味,身体会很享受在定境的感觉。菩萨修行,是为了度化众生,不能只顾个人享受,和个人成就。
“须菩提呀!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这样来布施来修行,心中一切现象不留,有如‘风来竹面,雁过长空’。为什么呢?修行要有胸襟,如果到了这个境界,那福德就太大了,大到你想像不到的程度”。
①“布施”: 布施分内布施和外布施。
外布施是指财物和身体布施。
内布施是指法布施,也就是教导人们解脱之道的方法。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②“色”: 色法在佛学里,分为有表色、无表色、极微色、极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黄、蓝、白、黑,以及长、短、高、矮等,是可以表示出来的。就连我们地、水、风、火,物质世界的东西,包括我们肉体,都可以表示出来。
“无表色”: 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没有办法表示。譬如说,我们大家都晓得原子能,能的本身是空的,因为空,它的能量无比的大,甚至在科学仪器上都看不出来,只知道是这么个东西,但却无法表达的,称为无表色。
“极微色”: 等于现在讲原子、核子,微小到机乎看不见的程度,经由科学仪器还可以看得出来,故称为极微色。
“极迥色”: 远大得很,延伸到银河系统那一边的,包括了整个宇宙中间的这一些东西,称之为极迥色。
③“福德”: 福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世间的福德,文学上称鸿福,是世间法;另一种是所谓清福,是出世间法。清福比鸿福还难,所以人要享清福更难。事实上,无病无灾,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