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轻群体挤爆的地方
2023年,#全国寺庙快被挤爆了#引发全网的关注和热议。
引发热议的点是,寺庙被年轻群体挤爆。同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 310%;2 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 后、00 后占比接近 50% 。
图片
求签、烧香、拜佛,这些以往被贴上封建迷信标签的风俗,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年轻人的时髦追求。
很多年轻人到了寺庙的第一件事就是搜地图,看哪个殿是管事业的,哪个殿是管财运的,哪个殿是负责健康的,哪个殿是求姻缘的,按照类型挨个拜,进了殿就往垫子上磕,看见菩萨就往下跪。
还有个奇特的现象是,财神殿外常常人山人海,姻缘殿却冷冷清清。
图片
不少年轻人对于拜佛求签的姿势,比中老年人们更为讲究。
哪只脚先踏入寺庙,哪只手放在最下面,鞠躬要行多大的礼节,求签时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一位网友总结的特别好:
这一届年轻人——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在作为和作用之间,选择了做法
在关系和体系之间,选择了佛系
在彻底摆烂和艰苦奋斗之间,选择感动上天
......
年轻人为什么爱拜佛?
新型解压和消费方式
蜂拥而至的年轻游客们,无一例外都有着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有人求大厂offer,有人求考编上岸,有人求考研成功,还有人求身体健康。事业、学业、财运、姻缘,乃至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成为了原本六根清净的佛祖服务范畴。
探究原因,年轻人前往寺庙打卡,主要在于缓解压力和寻求安慰。上学难、就业难、结婚难,龟速上涨的工资跟不上房价的脚步,这些都是摆在当下年轻人眼前的现实难题。当个人努力难以实现阶层跨越,年轻人选择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玄学”。尽管大家都知道玄学并不会真正地改变现实处境,但在迷茫和焦虑的情绪面前,玄学却是一剂高效的心理安慰。
其实,类似于寺庙烧香这种在部分媒体看来不学无术的“迷信”行为,也早已有之。从代表好运的锦鲤到塔罗牌、星相运势,所谓的玄学符号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不在。当然,早起排队、叩拜、上香等切身参与的仪式似乎更加虔诚,也更能打动佛祖。于是乎,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从网络回归到线下的庙宇和道观,用传统仪式来求一个上上签。
不同于古代社会的封建迷信,现代年轻人的祈福行为更多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暗示:心诚则灵,好运齐来。人们以跪拜交换愿望,同时也将烦恼短暂滞留在庙宇,期盼与神对话,换来所愿皆成。
另外,年轻人去寺庙也不仅仅是为了祈福,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和消费方式。一方面,寺庙的红墙黄瓦本身就具备观赏性,出片率高,且很多寺庙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游客在拜佛的同时还能一次性完成爬山、赏花等多个项目。另一方面,各大寺庙都具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受到年轻人广泛追捧的周边产品,如北京雍和宫的香灰手串凭借祈福、祝愿的美好寓意和高颜值,已经晋升为和全聚德、稻香村并列的“北京三大特产”,成为不少年轻女性的时尚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