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心科學十月怀胎心理

新生儿的心理需要

2016-10-16  本文已影响857人  Vidya程莹
球球

新手妈妈总是有点担心宝宝会不会出现各种可怕的状况,有点害怕自己带不好宝宝,这都很正常。来来来,让我们站在新生儿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世界,体会一下他们的感觉。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陪伴宝宝?

宝宝从一个受精卵到小胚胎,在妈妈的子宫里成长约九个半月,最后经过产道来到这个世界。

想象一下这九个半月是什么样的环境?

子宫是宝宝的家,家里充满了温暖的羊水,包裹着每一寸肌肤。

饿了就有的吃,尿尿便便随便来,恒温恒湿很自在。

妈妈走来走去的时候,这个家经常在摇晃。

家里的活动范围很有限,每次踢脚伸胳膊都能触到边界。

家里始终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声。

家里是黑黑的,即使有光线的变化,也是朦胧的。

可是出生后又是什么样的世界呢?

外面的世界突然亮了,怎么摸不到边界了,这是哪里?

妈妈的心跳声没有了,周围的声音很陌生,好可怕呀?

肚子饿了,怎么没有吃的了?

羊水没有了,穿在身上的是什么鬼?

怎么尿尿、便便拉完了,还在屁股周围?

怎么呼吸了这么多氧气,身体受不了了?

(新生儿黄疸就是从子宫里低含氧量的羊水突然暴露在高含氧量的空气中造成的)

怎么睡觉的地方一直不动,跟家里不一样呀?

(就像海盗晕大陆,不晃动的世界宝宝是不能适应的)

。。。

想想这些前后对比,对于新生儿来说要经历多么可怕的变化,比任何一个密室逃生还要恐怖一万倍吧。所以宝宝哭,妈妈们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他是在用哭声提醒我们,他还不适应这个新世界。

既然知道小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如此陌生,那我们就来帮他适应一下吧。

记住核心的三点:

温暖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小猴子的实验,有一个铁丝做的猴妈妈,胸口有奶,另一个是毛绒做的猴妈妈,胸口没有奶,让两个猴妈妈同时和小猴子在一起,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结果小猴子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会去找铁丝猴妈妈,其余时间都依偎在毛绒猴妈妈的怀里。

刚出生的宝宝很需要温暖的怀抱,有个袋鼠法特别能给他们安全感。就是模仿袋鼠的育儿法,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胸口,不穿衣服,不穿衣服,不穿衣服,宝宝和妈妈都不穿衣服。宝宝即能听到妈妈的心跳,还能感受妈妈温暖光滑的肌肤。

刚出生的宝宝处于正常自闭期,妈妈如果体力不济,可以让其他家人来完成温暖的怀抱。那是不是要整天抱着?当然不是,那宝宝一放下来就哭怎么破?

束缚

继承我们的优良传统,打襁褓。襁褓就是最好的模拟了子宫的感觉,完全包裹起来,束缚感、边界感都会让小宝宝充分地体验安全。

我看过月子中心的阿姨,把球球的双手别进他的裤子里,就是用裤子的松紧带控制住他的双手,让他有束缚的感觉。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哭闹的球球就安静了,还特别抗干扰。本来有一点点声音,球球都会有惊跳反应,控制住双手后,承受力倍增。

还有让新生儿趴着睡,他的胸口也是感觉束缚着,他的手放在脸的两边,只要用力就会触到边界,力气大一点还能转头。这种束缚感也会让新生儿感觉安全多了。只是趴着睡,要注意鼻孔不要被堵住,不能呼吸。

摇晃

打好襁褓的宝宝放在小推车里,来回摇晃,很快宝宝就会舒服的睡着。

大部分人抱着孩子,第一反应,就是抖抖抖,直觉其实就是让宝宝有摇晃的感觉。几乎是所有成人哄娃的必杀技。

网上有个视频,老外医生,把新生儿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口,面朝下靠在他的一个手臂上,另一只手上下抖动小宝宝的屁股,并且画圈式的晃动,哭闹的小宝宝立马安静了,屡试不爽。

妈妈们明白了吧,照顾新生儿的核心思想就是模仿子宫里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安全感,帮助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

还有白噪音也是模仿子宫的声音,举高高体验失重感也是模仿子宫的感觉。。。

如果你发现了其他模仿子宫的哄娃好方法,欢迎给我留言,我会再跟大家分享的。

喜欢我就给我点赞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