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大学生活大学生世界

我为什么越来越想逃离师大了?

2017-06-11  本文已影响119人  小小的世界和小小的人

爸妈口中的“某师大”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曾经的某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某师范大学并且沿用至今。

在东北,除了东北师大,这所学校是所有考生中最理想的文科大学之一。

如果能重新填报志愿,我真的想殊死一搏

2014年7月15日是内蒙古本科二批志愿填报的日子。

那天,我的志愿填报截止时间是下午三点。

下午两点五十,我的志愿始终进不了浙江传媒学院(浙传当年在内蒙理科招17人,我排19)。

在接下来的五分钟里,我疯狂的刷新着页面。两点五十五,我的排名还是19。

身边的朋友说“别再盯着浙传了,还剩五分钟换个学校吧!某师大也不错,专业也是你喜欢。就这所学校吧。”

两点五十七,我迅速的换了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专业一在内蒙计划招收5人,我排第五。

两点五十八,我的专业排名第五。

两点五十九,我的专业排名第五。

朋友们都说“你基本录上了!”

三点,系统提示“该时段考生志愿填报结束”。

三点零五,三点前的统计数据在招生网上公布了。查了下自己的排名,毫无疑问录取上了。顺便查了下浙传的录取情况,很后悔。如果当时在坚持一下,可能以后就去浙江上学了。

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看到希望。有的时候眼看着就要跑到了一条死胡同的劲头,如果能坚持的走到头,可能还会有另一维度的天空等着你。选择放弃,往往意味着更大的付出。

一年8500的学费,真的值吗?

和朋友算过一笔账:我的专业一年学费是8500元(普通文科专业)。

同样的专业:中国人民大学一年学费5500元,中国传媒大学一年学费5500元,浙江传媒学院一年学费3960元,内蒙古师范大学一年学费3500元。

这意味着什么?

我四年的学费,如果是在人大或中传上学可以提我念七年的书(四年本科+三年学硕,研究生国家每年补助6000元),而且能额外为我提供至少半学期的生活费。在浙传和内师大基本上能在额外提供一年的生活费。

曾有学弟学妹的家长问过招办的人,为什么我们这种专业的学费这么贵?招办的工作人员回答说:“因为使用的设备比较贵。”查了下国内同一级别本科院校的设备情况,基本差不多。但人家的学费真的很便宜。

坐在冬冷夏凉的教室里上着课,天天去设备处舔着脸借机器,还要看着设备处老师一脸嫌弃的样子,做很多事情还要自己倒贴着人民币。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我究竟是来花钱上学,还是花钱买人家脸色来看?”

后来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专业的基本上都是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专业没学咋地,油嘴滑舌倒挺溜的。

一所好的大学不能有太多的形式主义

上了三年的大学,感受最深的就是形式主义根植于校园之中。

图书馆里,学生们天天和管理员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管理员们一言不合就嚷嚷着要收学生们的书,学生们听到消息就要去图书馆自习室搬书。去咨询什么时候能够再开一个自习室,听到的答复永远都是:过两天、下周、要等领导决定。

学生组织里,好多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天天都在琢磨着怎样巴结自己的上司。为了组织的活动而选择逃课去干活,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选择努力表现自己,为了以后让自己手中有点实权来装X而选择斗来斗去·····为了徒有的虚名,放弃了好好提升自己的机会。这样做真的值吗?

请个事假,要爹妈手写保证书外加身份证复印件,签了若干告知事项,折腾了好几天,终于把学校和学生的责任理了个清。拿些材料,两个相隔二十公里的校区来回跑,折腾了几圈也没人能回答个明白。

······

当一所大学的形式主义优先于学术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在中国不是只有一所兰大有着自己的焦虑与不安,但有的学校连焦虑与不安都没有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没落的开始。

高考志愿填报完的那天,爸妈和他们的朋友都对我说“学校不错,恭喜了。”

朋友对我说“XXX真的是个不错的地方。”

三年后,我走在这座城市里,经常在问自己“爸妈拼死拼活挣的血汗钱,却只买到了两张证,这样真的值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