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勋旧书新颜创意 | 圆满婚姻的修持
每当提笔想写写婚姻之时,却发现无从下笔。只因为,自己的婚姻虽已八年有余,但修行远不够,总觉云里雾里。
别人的婚姻,岁月静好也罢,忍痛分离也吧。毕竟不是当事人,难以知道地透彻,也是不好评判。
只是似乎没人不期待圆满的婚姻,让婚姻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就像此前无比羡慕杨绛与钱钟书先生的“完美婚姻”。
李子勋旧书新颜创意 | 圆满婚姻的修持01
婚姻之事,对女人来说,是一辈子的事。也有人说,人是因为昏头了才结婚的。但,一旦结了,个中滋味,怕更多是冷暖自知。
婚姻这事,就像李子勋老师在《婚姻的烦恼》里说的,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事。如围城般,在城外时想进去。进去历练一番,想出来的不少。但也是想得多。
只是近些年,觉得这围城的进出也并没有太多障碍。实在过不下去,有孩子了也离婚。也有没结婚几天,因为鸡毛蒜皮的事闹了别扭,一气之下办离婚的。
有年轻的女性朋友说,没有找到那个三观契合又符合增值条件的人,还是宁缺毋滥。一个人单着,也逍遥自在。她说的增值条件,是能带来彼此生活品质提升的条件。
聪慧,理智,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又兼具自我独立的物质条件,这样的女性应该是越来越多。
自然,没有谁还愿意将就着找个人,再将就着在婚姻里抱怨沉沦。稳定长久的婚姻,不再是表面上的,而是更要符合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连结婚生子都不再是人生课程中的必修课。也正如李子勋老师所说,婚姻是人性与文明的产物,也许也会随着人性与文明的发展而消亡。
同样的观点,社会学家李银河参加国内某论坛时也表示,“从爱的形式上看,未来的爱情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挣脱婚姻的束缚,婚姻制度有可能走向消亡。”
02
消亡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李子勋老师也说,只有爱情是不够的,婚姻更是一种生存的方式。至少几十年里还会是如此。对大部分人来说,依然如此。这就是一种制度和文化的惯性。
“人类最复杂,最高级别的人际关系就是婚姻关系。”婚姻关系也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里面囊括了权力分配、亲密需要、情爱的表达、双方人格的成熟、各自价值的实现……
婚姻不像爱情,是两个人或者一个人的事。最后必然落实到两个家庭之间,落实在现实的日常里。由一个人变成“我们”,或者“我们仨”。而“我们”背后是各自的亲朋好友,各自的地域文化和价值观。
各自的原生家庭且不论,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也足以导致沟通不畅,理解受阻。就像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
“婚姻中的交流越来越窄”,时间越久,好像越没有什么可交流的。其中有默契的功效,但也形成了太多刻板印象,和很多理所当然的固定认知。
看似两个人的事,最后总引申出世间百态。而婚姻中的幸与不幸,总伴随着各自的支持系统,也伴随着各自的成长与进化。
“所有的关系都是从自己的关系中引申出来的”,我们有几分喜欢自己,就能窥见多少幸福。
这最高级别的亲密关系,就是每个人此生在红尘中的修行。只为了完善自己,懂得爱,也懂得生命的喜悦与圆满。
03
这本“婚姻红皮书”是李子勋老师破解婚姻心理密码的合集。他认为情感关系是不能被客观评判的,只能共情和分享。
所以,文章结构均以一个主题,从东东和西西夫妻俩的角度来呈现问题和看法。也从子木先生和子木夫人两个视角来观察分析。最后夫妻两人一起给出建议。这样的分享与共情,好过专家式高高在上的建议指导。
都说婚姻不易,主体内容上从“相爱容易相处难”、“家长里短烦心事”、“婚姻触礁的苦恼”和“另类婚姻诉求”四部分娓娓道来。探讨的问题都是婚姻中平实而常见的日常。于平常中得见相处的智慧。
说到“劳燕分飞不成家”,我竟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了去。家不成家的苦恼由来已久,却找不到应对的最佳方法。
“该去谁家团圆”也是朋友之间春节之前必然会询问的话题。因此而生气闹别扭的也不少。最后倒是商量出一套轮流回家的机制。有爱,才有商量与妥协,也是双方更加平等的体现。
“家庭地盘属哪边”就是孩子出生后,有父母介入进来,家庭里权力平衡的问题。其中又必然涉及婆媳相处,或者是丈夫在岳父母和自己父母之间的平衡与心结。
东东西西的每个问题都像一面镜子,照见婚姻中的自己。类似的情景,总是能带动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处理问题的方法。
因为有两个纬度的呈现,也让我们能了解一些对方是如何看待同一问题的。才慢慢发现自我的武断和理解的不易。
顿时发现,两个亲密的人,正是因为在乎,沟通的问题都会升级,负面的情绪被放大,加速关系的癫狂或毁灭。
在这些“不易”“家长里短”和其他的情境中,我们大概都能窥见自己的影子。在给出的建议里,结合自己的实情调整应对之法。所谓的,婚姻需要经营,大抵是这个意思。
04
此书出版已有十年之久,婚姻里的情景虽大同小异。但,人们之间连接的方式更加丰富,对婚姻的态度也改变了很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觉得结婚是一定年龄必须完成的任务。越来越独立自主的男女,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爱情与生命力有关,而婚姻似乎有很多束缚。
要爱情的,可以有婚姻,但或许不想要孩子。更甚者,也许觉得婚姻都不一定需要,只要双方生活在一起自在而快乐。
“婚姻的烦恼”,是准备结婚,或者身处婚姻中的人才会烦恼的问题。是那些愿意在婚姻中修行、成长的人才会思考和正视的。
“许多缺失感并非是婚姻本身造成的,对生命的探索必须自己去完成。让各自先成为快乐的人,才是对婚姻真正负责的。”
完善婚姻,让婚姻成长,让彼此快乐,并实现价值才是这段修行的意义所在。
“婚姻在经历了萌芽、蜜月、癫狂、现实、回归、平淡以后,婚姻才可达到永远。婚姻从内心到现实,从精神到肉体将两个人融合在一起。即便意外、疾病、死亡都不能阻隔它半分。这样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圆满。”这圆满大概要经过二十六年的时光。
05
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段有关婚姻成长七个阶段的建议。也许很多人会跟我一样,期望在婚姻中成长,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婚姻的烦恼虽多,生活虽不易,都是生而为人的历练。就像成长必然伴随着疼痛,我也相信婚姻里的“烦恼”都是提醒我们反思和成长。任何事情要想获得圆满,必是披荆斩棘之后才获得的。
这本书也是如此,要与新成长起来的群体沟通婚姻的话题,个人有如下一点想法:
①形式上,东东西西的问题呈现可以多增加手绘,或用漫画形式直观呈现遇到的生活情景,把对立分歧的情绪以幽默的方式渲染出来。
东东、西西、子木先生、子木夫人,四个人物可以设计成四个卡通人物图像。用到各自的版块,更有对话的意味,形式上增加互动性。(类似微信上的对话框的样子)
每个话题就像一个共情和分享的“心理会客室”。
②主体内容的四部分可以重组,重新设置标题串联。可以用婚姻成长的阶段串联。
此前的“相爱容易相处难”、“家长里短烦心事”、“婚姻触礁的苦恼”和“另类婚姻诉求”里的细分存在一些交叉,也有一些如今可能不再算作“另类”了。感觉绝大部分的婚姻问题都是“相处难”的表现。
个人偏爱第35页的“婚姻成长的过程”的建议,将婚姻的成长划分成了七个阶段。是否可以按照各个不同的阶段来串联案例?
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不同,表现不同,情绪也不同。而夫妻就是在如此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婚姻也得以完善。
③标题上,可以引导读者在婚姻中成长,探索生命,完善婚姻和彼此。比如,“圆满婚姻的七个阶段”或者“婚姻的成长之路”。
④可增加部分婚姻现状:结婚前权衡各种条件的,决议要丁克的,离婚再婚的,结婚后闪离的,有了孩子的周末夫妻,表面结婚了实则爱同性的……
⑤书后可增加有关婚姻话题的留言与互动。相信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婚姻里发现问题。鼓励夫妻双方就同一问题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第一时间分享给对方,再看看后续故事会如何?
婚姻不易,要走到圆满更是难得。不仅是且行且珍惜,更要在婚姻里成长和完善,变得丰盈而快乐。
附:圆满婚姻的成长过程
1.如果把婚姻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受育于两个人之间的浓情蜜语、山盟海誓。大多数婚姻在它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夭折了,要不是某人的子宫小(爱的能力不够),就是某人的肚量窄(被爱的能力不足)。
婚姻如果停留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人是结婚了,但心还没有结婚。
2. 在结婚的第一年到第二年,婚姻不仅是现实的产物,也是精神的产物,这是两人的蜜月期。
婚姻如果停留在这里,两个人就不得不与世隔绝而生活在非现实的童话般的梦幻里,因为他们已经被充满了,他们的心灵再也容不下一滴水。
3. 在结婚的第二年到第五年,婚姻开始展现它的微笑,让两个沉醉其中的人发癫发狂。在这个婚姻的孩提时期,人们日渐增多的付出伴随着对婚姻的日趋增长的期待,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对情感的依恋和对未来的遐想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困境。
婚姻如果停留在这里,内心忧喜参半,外表却是天作之合,许多人会羡慕你们的和谐与完美。如果就这样一辈子,会脸面很光彩,内心很贫乏。
4. 在结婚的第五年到第十年,是婚姻的反思阶段,依恋蕴含着对抗,自行其是对应着自我约束。那个时候,甜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我在婚姻中的价值,谁说话算话,谁有决定权。
情绪的宣泄和情感的出轨是自然而然的事。婚姻如果停留在这里,争吵、分离、对抗便成了家常便饭。所谓幸福的婚姻只是幻影,亲情、爱情慢慢变成“敌情”。
5. 在结婚的第十年到第十六年,是爱情回归的日子,经过了一番“争权夺利”,发现婚姻原来是一荣俱荣、一毁俱毁。两个人像品茶一样慢慢地品出婚姻的味道来。
夫妻之间有了关爱之心、敬畏之心、感激之心,人性在这里日趋丰满,婚姻的孩子已长大成熟。婚姻如果停留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景象,但这还不是婚姻的全部,婚姻还要继续成长。
6. 在结婚的第十六年到第二十六年的整整十年间,婚姻要经历平淡与感觉耐受,没有激情却敦厚平实,韵味无穷。大多数人家习惯了那种夫妻互补,彼此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婚姻如果停留在这里,基本上要算完满了,虽然生命还在呼吸,生活也在继续,人却和婚姻融为一体。
7. 经历了萌芽、蜜月、癫狂、现实、回归、平淡以后,婚姻就到达永远。
我是80后 ,正在参与心理大咖李子勋旧书新颜创意征集活动,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