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绑龟姿势超狼狈,却被瑜伽老师精准认出,社死又暖心!
(依旧是4月青城山活动系列的文章,接下来还有几篇,希望用我的个人观察与感受来收官,期待明年跟各位汤友再会!)
在青城山第二天的mysore练习,我跟前一天的到达时间差不多,只是门口排队的人明显不多,等了最多半个小时,我就进场了。
我这人做事啰嗦,进去后,还要脱衣服,去洗手间,放背包,之后开始找位置。摘了眼镜之后,我像半个瞎子,恨不得找个空位就开始练习。毕竟,这么多人一起练,能被老师辅助的几率并不高,还是感受现在的氛围更重要。
我看结束区有位子,就想铺垫子,恰巧旁边是Mysore Beijing的助教朴老师,他让我往前走,还给我指了个空位置。
听人劝吃饱饭,我走向了新的目标。没想到,Ashtanga Chengdu的静静老师让我等一下,她看到前几排有个男生做到了后弯,让我等男生收拾垫子,就过去。
果不其然,很快,那位男生就开始收拾东西了,当我走到他身边后,他在特别认真地清理垫子周边的水汽,一点点都擦到了。
这其实是老师们的善意提醒,每位练习者离开时,最好用布把四周清理干净,就像不曾在那里练习一般。或许是练习人多,地板材料不吸水,8:00多进场时,地上都是湿湿的,等练完后,地板上依旧是水淅淅的。
等我铺好垫子之后,心里有点犯嘀咕,到底要不要先静坐一下呢?这是我往常的习惯,可以让呼吸平稳下来。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好不容易有位置了,不赶快做体式,还静坐,是不是有点煞风景?
就在这种思想斗争中,我好像数完了20多个呼吸,开始当天的练习。尽管我知道机会难得,也清楚练习时要专注,但就是感觉意识飘忽不定,感官都是向外散开,关注别人的。
比如我左边的小姐姐,怎么拜日式做得那么慢,呼吸时间可真长,做完拜日式,她后面的体式倒是做得嗖嗖快;我右边的小姐姐,她本来领先我好几个体式,怎么快要被我赶超了呢?
还有老师们在旁边走来走去,不断辅助同学,还会问同学,感觉如何,是否需要帮助?是否想要被辅助?
感受到这些,我很清晰自己的练习质量并不高,也很想摆脱这种意识游离的状态,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将意识拉回到呼吸上,告诉自己,感受呼吸,感受身体。刻意这样做,似乎真的有用,到坐立体式之后,我的练习就沉浸了许多。
幸运的是,那天被老师辅助了两个体式。做到龟式时,我总感觉自己的肩膀没办法更多地塞到大腿下面,正在纠结呢?就听到有老师过来,问我感觉如何?能绑手吗?接着还说了一句,是Tracy吗?
瞬间,我很惊讶。全程我都是脸朝下,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背面朝向老师。听声音,我辨别出是Tao老师。
我去老师的教室参加过其他老师的工作坊,但没有跟她练习过,也不记得被她辅助过。她到底是怎么通过背面认出我的呢?难道这是阿汤老师的特异功能吗?能从背面识人?
在绑腿前,我感觉老师认认真真用她的毛巾帮我擦了背,先是左边,再是右边,我想说,自己到底出了多少汗?
老师的辅助很轻柔,帮我把腿绑上之后,又帮我把两个胳膊肘抬了一下,让双手扣得更紧一些。
这段时间,我走路比较多,本以为髋会很紧张,但其实还好,没觉得髋紧,腿后侧紧,也没有不舒适感,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绑了个小乌龟。
另一个被辅助的体式是肩倒立胎儿式,我自己只能双手扶着膝盖,无法让膝盖靠向身体。邹杰老师走过来,在我背部的方向,用膝盖确保我的背不会掉下去,然后我的膝盖就能落下来了,接着双手似乎也能抓到一起。
其实,老师的辅助方式跟我对这个体式的理解不一样。我一直以为臀部要更多靠像头部,后背要向上用力,然后双膝才能落下来。
可是,在老师的辅助下,我的臀部似乎是太过靠近头部了,反而被往回拉了一下,这样身体受力的部位是肩膀的位置。我有点懵,对这个体式的理解,还需要时间继续体会。
这几天在练习之余,我都会背着包到处走。每天早上醒来,身体有点酸痛,但是练习阿汤的过程中,没有觉得无力,并且练过之后,整个身体是一种很通畅、很轻松的感觉,好神奇。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只能参加一半的课程,便要匆匆回北京上冥想课。期待未来有机会再跟老师和同学们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