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的故事(三则)
一、根成与蛇
根成是聋子四爷收养的。
聋子四爷是个老光棍,背驼,拄根手杖,破烂的对襟黑棉袄,腰上系根长腰带,耳聋,说话声音很大。这是四十多年前我印象中聋子四爷的形象。
聋子四爷无儿无女,根成无父无母。根成十一二岁,从甘肃逃荒要饭一路走来。看他可怜,看他乖巧聪明,经人说话,聋子四爷收养了他,让他住在了自己破烂的厦房里。
厦房,是关中农村特有的,三面是厚厚的黄土墙,在上面担上檩条,椽子,铺上荻子苇子编的簿子,抹泥,搧瓦,剩下的一面墙安上门窗。冬暖夏凉,节省木料。在劳动力不值钱的六七十年代,缺乏木料的关中农村普遍修建的是这种经济实惠的房子。
聋子四爷家的房子只有两间,灶房和炕一通,年久失修,睡在土炕上,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土,脚下是烂柴火,能看见从房顶瓦缝里,投下来的亮光中飞动着灰尘。
根成来到家里,住在这样的厦房里。
根成上学念到了高中,考了两年大学,没有考中。聋子四爷去世了,他一个人生活,
我七八岁的时候,一天午饭后,街上有人吵吵。小孩子好奇,跑到街上,看到根成光脚,手拄一把铁锨,脸色黑青,转眼失色。地上盘着一条红绿相间的手腕粗的花蛇,抬头伸脖,蜿蜒蠕动。说,他正在炕上午休,从房上掉下来一条大蛇,就在耳朵旁边。他心惊胆战,急忙跳了起来,跑出房间,拿起铁锨,把蛇挑了出来。这条蛇一点也不惊慌失措,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倏然游走。
蛇是有灵性的,也许真有所谓天降祥瑞。
生产责任制后,农村经济改革,村上成立了建筑队。根成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把这个建筑队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又是高中毕业,对建筑的活路很快都熟悉了,最后自己开始揽活,成了小包工头。
房地产市场火热的时候,他最先起步,买了地,开发商品房。在傻子都能发财的房地产行业,很快赚的盆满钵满,成了县上有名的人物。他现在是村里的首富,住到了县城,开着宝马。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根成现在六十多岁了,一个孩子在帮助料理他的产业。
二、安安与奶牛
安安是我的小学同学,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瞌睡。
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安安就趴在课桌上睡着了,还扯起鼾声。老师用扫帚棍敲一下,抬起头,坐一会,眼看着眼睛又闭上,头低下去了。老师没办法,让站起来。他站在那,一会儿又闭上眼睛,险些栽倒。
安安现在养奶牛,养了三头。他养的奶牛,体型大,产奶多,黑底白花。每年还产三头小牛,挑好的留下,卖掉次的。只保持三头牛产奶,不至于太劳累,也不至于牛奶卖不了。
城里人毛病大,送到小区的牛奶不放心。我们村在县城跟前二三里地,安安养的这三头奶牛,成了香饽饽。每天下午,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电摩的,有开汽车的,来到村子,眼看着安安和他媳妇,给奶牛洗净奶头,把牛奶挤进大桶里,然后灌进自己拿的瓶子里,回家。在家里取的奶比送到小区的一斤还要贵五毛钱。
现在,安安两口子,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每天早上六点,他媳妇起来喂牛,安安起来给小区送牛奶。送完牛奶上午没事的时候,安安打打麻将。可能在麻将桌上也爱打瞌睡吧,听说,安安输了好多钱。
家里经常交织的是牛奶和牛粪味,一到夏天邻居都受不了。
三、黑娃和猪
黑娃是养猪的。
先在家里养,嫌规模小,脏。挪到了村子东北角的公路边,办起了养殖场。
几年时间,养殖场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存栏头数达到500头,这在一个县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养殖场了。年出栏可以达到一千多头。平均每年可以挣到二三十万块钱,是一个不错的营生。
五六年前,县上经过考察,认为种植猕猴桃是一个有前景的产业,再加上渭河两岸是猕猴桃的适生区,可以大力发展,号召栽种猕猴桃。达到一定规模,前三年还给补贴。
黑娃心热了,以每亩1000块钱,把养殖场周边1000亩地承包下来,全部栽上猕猴桃,按县上的要求做循环有机种养殖试验基地,也就是用养猪的粪上猕猴桃地,不用化肥。
树苗,水泥桩,搭架的铁丝县上无偿给提供,还补贴一部分的租金,要把黑娃的种养殖基地作为全县的示范。
做了两年,很像那么回事,地里水泥桩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线。我们参观的时候,地里的路修好了,能走车,养殖场剩几十头猪了,卖猪的钱都用在了猕猴桃树上。
前两年听人说,黑娃拖欠了承包地的租金,他们两口子在猕猴桃地里浇水,累的不像人样。后来有一次见到,黑娃开着小轿车,在县政府。说是跑项目,他的种养殖基地成了市级示范基地,还申请了有机猕猴桃的认证,注册了品牌,印制了包装箱,争取到了奖励资金。
去年因为有一个展会,和黑娃联系,要了他的几箱猕猴桃,拿去参展。想给他宣传一下,提高知名度。看到他租了一个200多平的门市,做猕猴桃的展示大厅,装修的很气派,花了不少钱。猕猴桃作展示,那是钱烧的。
今年路过,看到猕猴桃的展示大厅成了一家茶叶店。问老板,他说是黑娃跑了。地里好几年入不敷出,欠承包费,欠贷款还不上,经营不下去了。
如果他继续养猪,也许不会跑路;如果他规模不要做的太大,不要做那么多的表面文章,也许还能维持。
黑娃今年五十了,不知道还能翻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