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爷这么一笑,整个东方文化就要重构了
我们羡慕傅园慧什么?
这届里约奥运,中国选手傅园慧着实火了一把,源于其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让国内外网友都着迷。喜欢她的人,实际上都是被这种率性的性格所打动,能够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我们大部分人,也只是人生某个阶段,尤其是成年以前才能看到的。随着时间推移,很多顾虑便生长出来,最后连开怀大笑都难了。
东方文化的魔咒
之前曾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感觉欧美人大多都非常随性,能玩得很疯,而日本人以及东南亚人反而是比较拘谨,这么一想,可能和生活水准也没必然的联系。日本人可能是最在意别人看法的那种,如果你盯着一个人看,那他就会非常不自在,感觉自己哪里出错了,如果你在说话时皱了眉头,那么更要命了,他会觉得自己失礼了。这可能是东方文化里特有的,西方人用移情来说明,并且在上世纪所谓卡纳基热的时候大把挖掘了一把,而对我们东方人来说,数千年都生活在这种文化中,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我已经尽力了。也许这该是东方人解脱沉重背负的时候。通常,我们被关注时,尤其出在聚光灯下,好似就成了个演员,需要取悦大众,然后开始慌忙找理由,给领导留台阶,给对手留情面,对关注自己的人表达歉意。但是,在一个个人主义盛行的土壤里,却背负集体荣誉感,很容易造成认知错觉。并非个人主义就得批判,集体主义也并不意味着心甘情愿对别人负责,只是作为个人,想的越多,越可能是对他人没那么重要的。
歆羡和责骂,如同扬起的灰层,总会落地的。
人有时会被舆论迷惑和左右,但只要自己知道真相,最后总会水落石出,因此,我们在乎的荣誉应该是身后的,对于目前,大无必要紧张,时间能说明的,比自己一千一万句还要管用。
幸福是一瞬间的事情,不要过度延迟满足感
我们从小被教会要延迟自己满足感,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忍耐度以及进取心,这样自然有益处,但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没法得到应有的幸福感。实际上,我们所处的社会比家教更甚,每当你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就会有声音出来说,这点算什么,你还有努力的空间,努力到死,吃得苦中苦。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终究原因,而西方文化大约也受影响,成功学里有教导人要耐心,但是,实际上,每一个里程碑都是值得庆祝的,我们的生活里少了太多仪式感,一段时间的努力,值得放开庆祝,重要的是,让这种正反馈激励自己,而非一种消极的压迫感,即一山更比一山高。不然,我们这一辈子追求的幸福感,可能就是空中楼阁。
包容度是幸福感回归的前提
文化环境不一样,但也终究不会一成不变,如果要在当下过得幸福,大抵上就是得平衡好延迟满足感和为里程碑放肆庆祝之间的关系了,当然,前提有两个:
1、自己不在意别人的看法;2社会包容度的提升。
自己不在意了,才能优先做出改变,而社会包容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反馈效果强弱。社会包容度低的环境里,如此“放肆”总会招来红眼,甚至给穿小鞋,社会包容度逐渐改善才能推动这一文化改变。而社会包容度是个人的集合,倘若越来越多人变得率性,
“我努力了,你骂我关我屁事”,
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那些顽固的人就会慢慢改变看法,最终整个社会包容度就会提升,幸福感就会上来。
维GDP时代过去了,让我们活得开心点吧
当然,有人质疑说幸福感和物质有关,当然有关,在当下都能丰衣足食的情况,我们的幸福感已直接和个人活法有关,和社会文化有关,与富裕程度关系却没想想中那么大,之前拿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国家的人做比较就能看出了。
文化的改造和进步与经济的进步一样重要,经济吸引人在于努力的结果马上就能得到反馈,但是如今这样的反馈离幸福感越来越远,就在于我们终究是感情动物,文化才能让我们活的自信,在波动中求得心安理得,获得率性。
对国家而言,维GDP增长论实际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上上下下被保8保7所束缚,实际上也需要改变,今后我们L的平台上估计要待很多年,隔壁日本就是个例子,新兴阶层给房地产泡沫绑架,未来二十年都难以脱身,而当下已经缺乏单纯的技术革命能够支撑越来越快的发展。
当然,暴力的财富增长并不意味着幸福感同比上升,文化如果原地踏步,财富再多也是幻想终究会消逝,唯有文化是可持续积累的。对经济束手无策,乱折腾也没用,多一些幸福工程,走心一点,社会文化水平上去了,工匠精神、服务水平就都上去了。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文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