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

孩子听完鬼故事,大人来做捉“鬼”人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21人  合硕咨询贠老师

只要有孩子,家长都会有一两段跟莫明其妙的恐惧做斗争的经验。

有时候是一堆天天都在用的电脑,因为孩子忽然害怕,得拆开了给他看;有的是某种奇怪的声音让人惊恐,结果全家严防死守,杜绝再现;有的是听了吓人的鬼故事,噩梦连连,家长要重新解释,还得坚持做睡前按摩,缓解情绪。

这些确实都是很好的方法。帮助孩子暂时隔离刺激来源,把模糊的害怕对象具体化,以及亲密的肢体接触,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常常不足够,而且时间久了,还可能有新的依赖。比如,每天都要按摩,没某个人陪就不能入睡,等等。

所以,治标还要治本,我们可以做下面几件事试试看。

一,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尤其是可能引起孩子紧张害怕情绪的。

  从意识层面讲,人们知道某些东西并不存在或不可怕,但仍然很不舒服。有时是因为现实中确实存在让人害怕的人或事,因为没有意识到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通过其他形式来释放这些情绪。

比如,不孝顺的人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好,但没有改正,就害怕鬼来抓,这是咱们常说的“心里有鬼”。那么,如果把内心这些不清楚的结搞清楚了,放下了,也就不需要非到外界找个东西来表达了。

所以,关注,理解,并处理这些真实的情绪和来源,常常可以起到无为而治的作用。

二,丰富沟通方式,弱化某些行为与恐惧之间的关系。

总是因为成绩好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那么,他看到小红花就会想到成绩。如果我们扩大范围,用很多种方式奖励好成绩,小红花也用来表扬成绩之外的其他好行为,很快孩子就不再会把这两者紧紧联在一起了。

缓解负性情绪也一样。在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时多一些活动方式,并且给这些活动赋予其他的意义,这样做能减轻条件反射,不至于因为家长的特殊行为更让他想起恐惧的事。

还拿那个听鬼故事的做例子。

家长可以继续做按摩,再发展出睡前数数,看画册,听音乐等新内容,也跟孩子讲“看这个绘本明天可以参加讲故事主题班会”“听说这段音乐能促进小脑袋更聪明”。这样,很多事情之间不再是一对一的关系--因为我害怕所以他陪我做某事,而是多元的网状联络。

三,适当时候逐步撤出。

家长面对这种事情时,要重视,有耐心,但千万别牢牢焊在这儿,自己念念不忘。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很快会遇到更多更有趣的其他事情,如果我们把第二条都做好了,完全可以渐渐淡化这个主题,不再为它做专门的事情,看着他迈过这个槛儿,开心地继续往前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