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编辑的失业33天

2016-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Haining

久未提笔,终于决定为自己写点东西,要加油!
对自己简单喊话完毕,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要写这个“失业33天”。
那当然是因为真的失了业,没什么事干——昨天,在陈丹青“画册作为静物”展览的交流环节中,他说:画那些画册只是因为没事干,画画册本身也是没意义的,但就是这样画了好多年,又办了展,而这次展遇上了侯莹的现代舞,让他第一次对办展有了光荣感——所以,那就像他那样,赋闲无聊没事儿干的我也就写吧。毕竟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积少成多,万一也可以解集成册,万一也能被人读到,再万一被人喜欢(想得多想得远的毛病又犯了),那我也算是了却心愿,又找到光荣感,还不至于使这一段没有工作的日子空置、无聊、没价值,那就是“写”的最大价值了。也许,写、写这段时间,就是度过这段时间最有价值的方式了。
写什么?接下来是这个问题。
嗯……就写这段时间的每日生活,做了什么,吃了什么,见了谁,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如果有个好结果——如果被允许像预设一部小说一样,给这个33天(虚数啦,也许)设定一个结局——那自然是最好的了:找到好工作、事业新起点、人生光明的方向,乃至真爱、美好的关系,或者以我目前蒙蔽的双眼看不到的更好的东西(想得多想得远症)。事实上,当我跟做书的朋友李丹异想天开地说写“失业33天”的时候,就被指引出,故事需要这样一个一路向上的升华,也许中间有迷茫、寻找,但是结尾要是那样的。
可是,生活究竟是现实的,虽然它有时候比戏剧还要戏剧化,但是我并不保证33天之后一定是大欢喜的结局,还有可能一路沉沦,哈哈哈,还有可能就好像啥都没发生——那倒不失为一种开放式的结局,呵呵呵。
既然把它作为半自传式的写作,唉,其实,我怀疑自己会把它写成日记,因为现在完全没有想要虚构改编的心,那就索性先照着日志的路子走吧。然而,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而且也是对我自己好的快乐结局,我只有努力活了。
嗯,就这么办吧。
可是,有点难呢,必须声明,我的潜在读者们!
毕竟,在33年的人生旅程里,目前是极糟糕的一段了:失业,无产(没有固定资产,也没理财,没收入,没有婚姻——当打算申请去欧洲旅行签证,被告知需要所有这些,才感觉整个世界深深的恶意,对大龄单身无产阶级女青年),孤身一人在魔幻的北京,活下去就很难了。可我还是要活出花来,穷开心起来。
为什么呢?这样,我的故事才会有趣。
是为序吧。
先想到这么多。想到再说。
14:16
2016/4/18(初稿)
13:54
2016/04/21(略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