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出炉,离不开后期APP的运用。
(本文是修改的前后对比案例)
当用手机在拍照时,再怎么具备眼力、审美,都难保拍下来的都是经典,都离不开后期的适当处理,行话叫:二次创作。
后期的处理可以把第一次拍时失误的地方,弥补回来。将一张不起眼的废片拯救成大片。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发现之旅,重新发掘美的过程,当把废片拯救过来后,是很爽的体验。
接下来,是学员发给我,请我拯救的照片,也算是小小的示范。
后期修改,一般来说,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 首先,构图。审视构图是否需要裁剪。
2.考虑对比度、亮度、色彩等等的基础调整。
3.考虑风格的呈现。(初学可以参考一张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模仿其风格)
■ 先来看第一张的调整。
这是学员拍的原片。
问题有两个。
1.构图不讲究。
2.色调过暗,无层次感
在拍的时候显然忘记了考虑构图,不过这有救。可以运用最常规的三分法,很多软件(包括手机自带的编辑功能)都有【水平线矫正】的功能。
我在《这几个摄影APP,让你微信朋友圈更有颜值》文章里着重分享过软件。
以snapseed为例
第1步:
这一步,解决构图问题。遵循三分法的简单原则,把水平线校正在三分之一的位置。
第2步:
这个功能很神奇,可以让昏暗的画面瞬间出来层次感。
第3步:
最后进行细节微调,可以适当用下【突出细节】的功能。注意,这个不能用得过分,否则画面会显得很假。适当拖动一点。
来看前后对比。
■再看第二张。
关于做减法的问题。可以大胆减掉多余的元素,是画面更加简洁,主体突出。
原片:
作为游客照,已经算不错的了。不过呢,我在想,作者在拍这里的初衷,绝对是被这些有趣文艺感的陶罐所吸引,不然,这位女士就不会去陶罐旁边蹭合影了。后来我在跟作者交流中,也证实了是这样的。
既然陶罐吸引了我们,那为什么近点、再近点,把它和人物作为主体呢。
事实上,没注意这点的话,人物后面的元素就很杂乱了,抢了主体。
怎么拯救呢,很简单,遵循【减法】原则,做一个裁剪,就很容易出效果。
↓
再加个自己喜欢的滤镜效果,就ok了。
好了,以上就是两张来自学员的简单修改案例。
很多情况下,不熟练的朋友在拿出手机时,不会条件反射性的注意到每个技术点。好在有强大的APP,来帮助我们二次调整,将废片拯救成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