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赵小明:因为被拒绝了情书,男孩发动同学骂女生不要脸!

2017-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奶爸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

最近小明看到个事例,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小县城里的幸福家庭,丈夫在一家私营公司上班,每天工作都很忙。妈妈呢,为了照顾孩子,现在在家里当一位家庭主妇,每天就是照顾丈夫和孩子的衣食起居。有个宝贝女儿今年上初二了。

可是最近遇见有一件烦心事,平常没事妈妈和女儿聊天的时候,就经常听女儿说班里谁喜欢谁了的事情,有暗恋的,有写情书的,每次女儿都说的兴味盎然,这个妈妈就觉得好笑。笑眯眯的问她有没有喜欢的男生。她赶紧摇头:‘我会喜欢谁啊,我得好好学习’。

可是突然有一阵子,女儿情绪低落。问她咋回事,怎么也不肯说。经过再三和女儿沟通,才说出了事情,原来班上有个男生喜欢她,总想靠近她,一直给她写情书,却被女儿严厉拒绝了。

但是男生还是纠缠她,女儿很反感。结果现在这个男生看她女儿一直拒绝,发动同学见到她女儿就用特别难听的话骂她,甚至还骂她不要脸!这位妈妈就在网上问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

手机的盛行,使得现在的小孩越来越早熟,很多零零后都玩起了直播化妆,像早恋这种事就更不用提了,遇到这种问题家长们那可是急坏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西方人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西方会鼓励孩子多和异性交往,如果到了初中、高中的孩子没有一个异性好伙伴,家长都会觉得不太正常。当然,这是和西方的文化相统一的,我们不可以完全照搬西方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也带来了后续的问题,比如更多的孩子会在很早的时候尝试性行为,导致堕胎这种现象出现很频繁。

有时候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把孩子推得更远,甚至会促使孩子更早的去尝试性行为。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保持在中国当前背景的一致性,这其实是和孩子的自主性、自律性、成熟度相关联的。

换句话来说,如果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充分培养他的自主性,等到了青春期,又突然套用西方鼓励的方式去教育,那么孩子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自我管理不强,在面对早恋的问题时,他会无法掌握尺度,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处理这类问题之前,首先评估你的孩子自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这些方面的认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了,也就是思想上有多么的成熟了。之后再决定当遇到这种问题,是否应该过多的和孩子进行讨论和管理,还是要减少这方面的管理,给孩子自主的选择空间。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刀切的应对方式,因为不同的孩子成熟度不一样,所以选择的应对方法也不一样,具体要怎么做小明给大家提供三个建议。

第一,早恋是孩子不容易说出来的问题,也很难和父母讨论,因此在这件事上,要始终和孩子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深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父母只是指责,一旦和孩子沟通的渠道关闭,其实也就失去有效影响孩子的途径了。

至少父母双方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和孩子敞开讨论这个问题,在这个敞开讨论的过程中,做到不轻易对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评价,仅仅做到听就够了,能听至少还代表着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

第二,可以尝试和孩子展开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通过父母协助孩子研究在这个年龄阶段外国的孩子谈恋爱的现象有多少,他们的学校是怎么样处理的,对比下中国又是怎样的情况,最好能够研究出一篇论文,有理有据,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起协助查找资料作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慢慢的形成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点非常的重要,其实很多早恋问题,只是个模仿现象,很多孩子在学校观察到同桌,其他朋友早恋,就很容易模仿。不信可以看看,在大学里面,女生宿舍只要有一个女生或者男生宿舍只要有一个男生谈恋爱,其他的就跟着谈恋爱了。

所以有时候无论父母怎么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教育,都不如孩子身边的朋友对他产生的影响更大。从这个角度而言,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很难把意见强加给孩子的时候,到不如让孩子通过完整的知识了解,形成对早恋行为正确的看法,那么早恋可能是很好的机会,让孩子开始了解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怎么展开的。

第三,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书籍,比如关于心理学里面亲密关系、恋爱关系等等这类的书籍,通过这些书籍的学习,让孩子用心理学理性的视角观察他们身上特有的,出现在青春期的一些情感背后是什么样的原理

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学习心理学,不是更好吗?而且这些学到的知识,等到他们成年后,进入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后,就有更好的应对的方式策略,因为你在他青春期时就为成年的亲密关系打下了基础。

小明相信以上三点,家长都去展开的话,这个问题是可以处理的很有效很有价值,在这个阶段,父母千万不要把任何问题看做是危机,不能做简单的处理,应该真正让孩子借由问题,作为他的一次成长机遇。

点击“了解更多”,详细了解小明


赵小明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1年临床精神分析师受训资历,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理战、态度劝服、谈判专家,

本土化音乐治疗创始人,

梅兰竹菊主题音乐团体治疗系列创始人,

《互联网心理学》作者,

互联网心理学创始人,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作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