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贝:小拐拾棉花

2020-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业余养花

此文的作者叫刘艳秋,当年有点沉默含蓄,长得却秀气、机灵,酷像《英雄儿女》中的王芳。

她聪明、好学、勤奋,毅力坚强,是蹉跎岁月中走出的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退休后仍葆青春活力,热情、好动,是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好群主。


忆海拾贝:小拐拾棉花

我们是秋天去小拐的,正值拾棉花的季节。棉花真多,一眼望不到尽头,到处是白花花的棉海;拾完一遍,没几天就又开出来了,再拾的话,就叫二遍花,没第一遍多,质量也不一样。

新疆兵团种棉是矮杆密植,单棵不大,棉花盛开的时候,周身几乎全白,就像积雪压枝的小松树;由于亩株数多,所以整体产量相当高。

拾棉时都带着像围裙一样的白布花兜,以便两手都能腾出来摘棉朵,遇到棉叶混进时,还要用嘴把它含出来;由于株矮,大部分时间都弯着腰,一天下来,往往是腰酸腿疼,相当累。

起初我也不太会拾棉花,很慢;连队有拾棉高手,人家还总结的有拾棉口诀:“眼尖手快,轻抓猛拽”;为了提高效率,我就边拾、边在心里默默反复的背诵,按照口诀去练;还真管用,没几天,我拾棉花的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记得当时从乌尔禾来的龙林生同学,他脑瓜好用,动作灵巧,很快成为了我们同学中的拾花能手。

我们女生经常在一边看他拾棉花,就象表演舞蹈一般,姿势优美、动作快而协调,一会就能拾一大袋。

后来我想过,可能就是从看龙林生拾棉花后,让女生对他有了好感!

其实要想争当拾棉标兵,不但要快,还要把时间用足,清晨要早起,下午要晚归,中午还不能休息;尤其是早晨,棉花都带着露水,压称,它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标兵的出现,往往需要很多人的服务,同时也起到了带动作用,激发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的热情和干劲。

还记得有一天中午,在地头简单地吃过饭后,老师看大家实在太累了,让我们稍休息一下。

苏锷利、郭新玲、常新花、李晋和我等好几个同学就沿着地边的渠沟往上走,避开同学的视线后,寻了块细沙堆满表面的干地,想躺下睡一会儿。

刚躺下,苏锷利突然坐起来说:“这样躺着会有小虫子爬进耳朵里”,吓的我们都马上又坐了起来。但苏锷利很快就想出办法了:让我们拿棉兜里的棉花堵住耳孔。这样我们才安心的躺下睡了。

当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起来还不敢偷懒,又累又困;在中午温暖的阳光照耀下,躺在软软的“沙滩”上,我们几秒钟就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隐约听到有人在喊;睁开眼,迷迷糊糊的一看,是我们三班(三组)的班长欧阳易清来了。

我们急忙坐起来,掏出堵耳朵的棉花后,才听到易清说:“你们几个还在睡,大家都已经干了很长时间的活了;那么大声地喊,你们也不答应!”

我们几个都哈哈大笑了!苏锷利这一招真不错,不但耳朵里没有进去小虫子,还多睡了很长时间的觉。

后来,过了很多年,我也没忘记,觉得这是我睡的最香最舒服的一大觉了!


(写于2015年6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