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掉进“思维定势”中了

2023-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书书福福悦读

反思前一段时间写作的经历,每天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写了一个月才慢吞吞的把文章写完,算是了草完事吧。

说实在,写出来的东西有点生拼硬凑,真不能令自己满意,总感觉缺点什么,没有多少新味,思想也不够透彻,但是一时之间就是不知哪来出了问题,反复检查,来回的阅读,重复的思考,就是找不出个所以然。搞得人有些心力憔悴,明明记得当时对这个问题有非常多的想法,有很多比较独特的见解,现在好像都不见了,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剩下些零星点点的东西,只好了草的凑成了一篇文章。(这其中当然有拖延的问题,总想着逃避,结果拖着,拖着,有些灵感就消失了)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注意到“思维定势”这四个字,突然间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陷进“思维定势”中去了。先前写作的那一个月经历,基本是写一句,反复来回读一遍,再修改一遍,然后再根据前一句想着怎么写下一句,然后又反复来回的读,来回的修改……整个过程基本是写一句,修改一句,这无形中把自己推进“思维定势”中去——思维塑造语言,语言又反过来塑造思维。

怪不得前人说,写作前要先列提纲,搭好框架,想好再动笔,提笔要一气呵成,写完后再修改。如果写一句修改一句,就很容易分散掉集中在思想上的注意力,长此下去,思想也会因为注意力的分散而被丢失,这有点顾失彼此,主次不分。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而不是遣词造句,要先顾全大局,以思想为主,其次再考虑细节上的遣词造句。如果总是注意眼前的细节,就很容易丢掉全局性———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当然“思维定势”有好的一面,但坏的一面是束缚了思想,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即思维总是摆脱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缚,限制了新思维,新的可能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