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孤独症少年用工资请全家吃饭:爱,能创造奇迹

2023-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涂涂妈学育儿

刚刚看到一条暖心的视频:近日,重庆一位18岁孤独症钢琴少年舒海峰,用刚刚领到的工资,请全家人一起吃饭。视频中的舒海峰,脸上一直挂着稍带腼腆的笑容,和家人互动。上菜了,他首先夹了一块香喷喷的鸡肉给外婆,并且说:“外婆,您辛苦啦。”

或许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外婆伸出手,摸了摸他的脸。而舒海峰的妈妈一直乐得合不拢嘴,她反复念叨着“太开心了”。

这样的画面或许曾经是她梦寐以求的,而今天终于实现了。海峰这些年苦练钢琴,曾经在国际钢琴大赛中多次获奖,现在他在重庆一家高档餐厅商演,可以自食其力了。

以前医生告诉海峰妈妈,海峰得的是孤独症,这是一种终身无法治愈的疾病,可能要他们一辈子养着他。而如今,儿子却能用自己挣来的工资,主动请全家人一起吃饭。怎能让人不激动呢?

只是,其中家人的付出,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孤独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没有太多的反应,不主动与人互动,对别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就好像是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因此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养育自闭症的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有些家长会因此崩溃。曾经就出现过家长绝望地带着孩子一起轻生的惨剧。所以自闭症这个群体,以及这个群体的家长,都值得全社会的关爱与关注。

对于自闭症的病因,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也没有什么特效药。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康复教育。

前段时间,我接触过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同时她也是一家自闭症康复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在给我们科普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课堂上,她讲过一句令我非常震惊的话。

她说,一般的家长在得知自己孩子是自闭症时,可能都是情愿要一个普通的孩子,也不愿意要十个自闭症的孩子。但经过这么些年来,她现在情愿要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也不愿意要十个普通的孩子。

现在,她的儿子已经22岁了,她觉得这个孩子就是来报恩的。在家里,儿子对她非常的孝顺,每天会帮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拖地,洗衣服,晒衣服,什么活都愿意干,非常的听话,懂事。

而她这些年,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成长。因为这个孩子,她变得越来越好了。

她劝告那些家里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做康复治疗,越早介入,效果越显著。

自闭症孩子有些发病率较早,可能在一岁多的时候,家长就能察觉孩子有些异常,但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的发育只是比别人慢一点,以为这是正常的。但其实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能大意,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检查,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确诊自闭症谱系障碍,需要有三个完全条件:

第一,沟通障碍。

表现为孩子对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对语言的理解有困难,说话语速异常,姿势很少等。

第二,社会互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与人的视线接触,不看别人的脸,与别人没有或很少互动,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

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冷漠,叫他没有反应,对妈妈也不会表现出依恋,不认生,谁抱他都一样。

第三,行为统一性。

就是孩子的行为很刻板,重复,对一般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玩具等,都不感兴趣,可能会对一些非玩具的物品感兴趣,总是重复某一个行为。

而且有80%左右的患儿会出现精神发育迟滞,而且智力发育也不均衡,操作智商可能会高于语言智商,但也有极少特别的孩子,他们会表现出某一方面天才的特质。

比如有一个孩子,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认字,但是他却能把他看到的字全部读出来,无师自通。这些行为连科学家都无法解释。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父母的礼物,如果上天送来了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作为家长,除了接受现实,就是积极配合治疗,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去陪伴这个孩子。

而作为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个群体多一些关注和包容。

记得在那次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交流会上,有一个家长含泪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她说:“我不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只希望你们多去宣传一下自闭症的知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

我们的孩子,现在在你们眼里,你们会觉得他们可爱,他们做错了事,你们不会责怪他们。但当有一天,他们成年了,我们先于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做出了异于常人的行为,你们还能包容他们吗?你们还能包容一个50岁、60岁的自闭症患者吗?这个社会会不会对他们喊打喊杀?”

这位母亲的肺腑之言,让我们沉思。那些自闭症孩子长大后,他们去了哪里?当我们遇到一个对你不理不睬、甚至还会搞点小破坏、不守规矩的成年人,我们真的能理解、包容他们吗?

作家马尔克斯曾经说过,凡是爱无法治愈的,药物也无能为力。爱是解药,爱是润滑剂。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只要我们的心中多一点爱、对这个世界多一点包容,接纳这个世间形形色色的人,世界真的会变得更美好。那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成人,也能融洽地在这个地球上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