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羁绊
实习开始没几天,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我奶奶打来的。我小声地跟她解释我现在在哪,为什么还没有回老家。曾姐听到了,问我打算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奶奶,奶奶还是必须去看的。
回想起小学初中那会,奶奶和爷爷在城市里租了一间几平大的小房间,骑着一辆三轮车每天起早贪黑去进货、买菜。往往凌晨四五点就出发,中午再回来午休一两小时,晚上要六七点才能回来。每次路上遇见奶奶了,或者我去那玩了,她都会掏出一大把零钱数几块钱给我用。与之相比,我的父母几乎从不会给我零花钱,除了自己用早餐三元钱(初中五元)省下的,就是奶奶给的了。
因为是小本生意,奶奶往往会攒起许多一毛一毛的“毛票”,而一块钱的却相对比较少。所以,经常性地给我一大把几十张叠好的“毛票”,我也欣然收之。那时的我呀,比之现在更加腼腆,常常好意思用“毛票”买东西,但是我只有毛票。偶尔,还是一大帮一毛的硬币,揣在口袋里走起路来莎莎响。记得有一次,那是我长大了些,拿着十六块钱一百六十张“毛票”去沃尔玛购物,我惶恐地问收银员,你们收不收“毛票”。她可能是出于职责,还叫上了另一位同事过来数钱。
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是,一个学期马上要结束了,我爸难得中午过来问我要不要钱用,最后给了我几块的样子。而有那么两次,奶奶会把我叫过去,然后让我抱着一鞋盒的“毛票”回来,每天从里面取走一点。
奶奶是想不惯着我的,但她总是做不到。我一直知道奶奶的钱是辛苦赚来的,是精打细算省下来的,所以每隔两三天才会去玩一次。不过,有时奶奶给过我一次钱之后,第二天看见了又会给我一次。我知道奶奶的想法,她应该是不想给我太多钱,怕我学坏,怕我出去上网,但自从我从她身边离开来到父母这里,我们之间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说的话,多少可以呆在一起的时间了,至少从来不会和小时候我们一起住在乡下那样,好像没有什么能比给钱更能让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我以前从未想过奶奶的想法,我只知道,我跟随父母来到城市以后,她也跟着过来买菜赚钱了。
初中的第二个学期,我们一家搬到了离初中学校不远的地方,但是却离奶奶很远。奶奶行程的终点,似乎只能够到我回忆的起点。我们从这头去市场买菜的时候,奶奶和爷爷会推着三轮车从那一头走过来,我们极少相遇。偶尔看见了,奶奶还是会给我塞上一把“毛票”,叮嘱我不要学坏,不要上网。
第三个学期,奶奶和爷爷回去乡下老家了,每到这个时间,都会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玩玩。每次临别的时候,奶奶都会不断挽留,给我的再也不是厚厚的“毛票”,而是一张张百元大钞。
人是很奇怪的生物。我总觉得在老家不好玩,可每次回去待久了,又不想走了。
我和曾姐说,能不能提前两天结束实习,我想后天回家看看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