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书来哈利波特专属读书

什么?你以为《哈利.波特》只是给小孩看的书?(五)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89人  毕馨月

金色飞贼

一、新纪元运动的发展与凯尔特文化的复兴

        新纪元运动(New Era Movement)也被称为“新时代运动”,“宝瓶时代运动”,以及“东西方文化合流运动”,指的是兴起于西方19世纪60年代的一场将西方非主流地位的古老文化与现代知识系统进行整合,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和心灵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并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纲领,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界面广阔。

        文学方面的诗歌、戏剧、小说成就之高自是不必言说,在宗教、哲学以及心理学的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突破。正是新纪元运动提倡非基督教文化的全面复兴,使得凯尔特文化根脉得到了重新的挖掘与召唤。

        借助作家之手的加工,被漠视的古老文化从腐枝枯叶里苏醒,重新焕发生机。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被边缘化的异教复兴为主流文化,被妖魔化的女巫再次神圣化为女神,密瓦尔的猫头鹰再次于暮色中振翅起飞,被丑恶化的鸱鸮成为魔法世界传递信息的使者。

        对新纪元运动的条理化认识有助于对这一切变化的产生进行理解,进而觉察出这部书风靡全球的奥秘。

二、何为新纪元运动

         新纪元这个名称源于星象学,广义的新纪元运动融会了占星术的理念与知识,因而又称之为“宝瓶时代运动”。简单的诠释是指:在地球运行导致岁差的作用下,太阳每运行一周年,在下一年春分时节返回的位置,轴点就会偏差20度,太阳会在黄道上倒退。

        太阳要从白羊宫0度的位置回归到白羊宫0度的时间大概是26000年。占星术语将其称为一个“大年”。太阳跨越每一个星座区间的平均时间是2000年,占星术语就将其称为一个“大月”。

        从双鱼世纪到水瓶世纪,就是指太阳的运行跨越了一个“大月”。

       星象十二宫,每一宫都有其特定符号,如图表中所示双鱼宫的符号即是鱼形♓,是两条联结在一起的鱼,分别代表相生相克的两极,星相学家将其释为善良与邪恶的对立,梦幻与现实的冲击。

十二宫

        双鱼时代是基督教占据统领地位的时代,伊哲萨斯(ICHTHYS)也被称作耶稣鱼,在希腊语中就是鱼的意思,公元59-68年,罗马皇帝尼禄对基督徒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迫害,他故意在罗马城中纵火嫁祸在基督教徒的身上,将教徒裸身投入斗兽场兴致盎然地围观他们活生生地被野兽撕碎。

        用削的极尖的木棍刺穿教徒的身体,插在地上建造成人肉树林。在教徒身上捆满干草,入夜后点燃,以照亮其游园会。基督教徒被迫流浪在外,为隐瞒身份,鱼形符号成为信徒之间联系的暗号,夜宿在外的基督徒会在自己的屋子外面悬挂鱼形的标志,以期遇到拥有同样信仰的人,秉烛夜谈,称颂上帝。

        因而,伊哲萨斯的希腊语拼写ΙΧΘΥΣ是希腊语的第九个字母I,第二十二个字母X,第八个字母Θ,第二十个字母Υ,第十八个字母∑组成的。对应的希腊文完整单词分别是I-esous,Ch-ristos,Th-eou,U-ios,S-oter,英文单词为Jesus,Christ,of God,the son,the Saviour,意思分别是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救世主,这个单词所蕴含的意思即是“上帝之子耶稣基督是救世主”。

        玛丽琳·弗格森(Marilyn Feguson)在其《宝瓶同谋》(TheAquarian Conspiracy)中借用占星学的这一概念,将双鱼时代形容为一个黑暗暴戾的时代,并认为取而代之的宝瓶座时代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解放,使人在感受到光明与爱的荣光。

        1980年出版的这部作品在当时受到热捧,被译为日文,德文,西班牙文,荷兰文等多国文字,并于1987年在台湾出版了中文版。在译者序中廖世承先生写到,“《宝瓶同谋》使我内心长久以来私自向往的精神乌托邦轮廓清晰起来,内部结构成立,并获知许多方法。我有这一切得益,有这些了解,以至于我不愿在此称之为‘精神乌托邦’,而觉得称之为‘精神远景’比较恰当。”

        新纪元运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875年白里夫斯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和1920年爱丽丝·安·百利(Alice Ann Bailey)的通神学教训 。

        通神学会主张非常激进,直截了当地表明废除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促进世界上非主流宗教发展的立场,并且还声称他们是受到灵体直接的启示和引导,强调由印欧人种主导社会并且应当建立一元的新纪元宗教社会秩序,这些主张并没有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三、新纪元运动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的运动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心理学界对人类过度追求发达科技的质疑与非人性化科技产品的反思。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更使通讯技术手段发生质的改变,通讯手段的变化推动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筑的社会模式的变动,而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颠覆了人的传统心理结构,引发了无处不在的心理危机。这就使得各种各样的非理性主义观点和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内核相似度极高,重新强调人的自身价值的人本主义思想潮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产生。

        以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和狄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对人类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创立,以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中心”,深度挖掘人的潜能和价值。

        这个阶段所取得的最大成绩是西方思想界学者不再固步自封,而是将关注点转移到东方世界,想要从西方传统之外的古老而神秘的智慧里获得灵感,找到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危机的秘钥。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 Jung),潜心研究东方卷宗,在东方模式中寻求到和谐之美。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Krishnamurti),铃木大拙(Suzuki Teitaro Daisetz)等东方灵性导师前往西方传授其思想观念。东方宗教(尤其是印度教和佛教)中心理念和思想精华的广泛传播给新纪元运动奠定了丰富的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个阶段是新纪元运动的“通灵时期”,对新纪元运动的整体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一阶段,新纪元的理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通灵”在世界绝大多数宗教和民俗中都存在,原本含义是指一个被称为灵媒的人在一种丧失清醒意识的飘渺状态下,灵魂离开躯体与无法明确究竟定义为何物的灵性存在沟通交流以达到某种目的,捕捉到某种信息或者是寻求到某种帮助的方式。通灵人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说满足了人类心理需求,是一种对心灵弱点的补偿。

        他们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直至当代依然存在。在新纪元运动发生以前,通灵仅仅作为一种不可言说的仪式被运用在有限的场合,例如教皇的加冕仪式。

        而新纪元运动所指的“通灵”和以往人们所理解的概念有显著不同,主要表现在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运用的是现代科学语言,更强调的是人作为世界上最有灵性生物的重要性而不是对某种无法解释的神奇力量的盲目崇拜,所重视的是个人的灵性成长以及社会整体的转型和飞跃,启迪人们的思想,发掘人内心的智慧,使人摆脱基督教原罪论给心灵带来的压力,告诫人们无需生活在恐惧中,也为21世纪即将到来的人类心灵革命做出预言。

        当代西方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异次元生物不断出现,超能力者不停涌现都和新纪元的通灵文化的发展存在着紧密关联。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被认为是新纪元运动的繁荣发展阶段。

        研究型学者认为新纪元运动重新塑造了西方文化,使基督教文化与世俗人文主义文化并驾齐驱。在双鱼时代,人们遇到任何困难都习惯于向神明求助,认为神与自己心意相通,把神明视为万能之主,神的意志决定了困难能否解决以及解决的途径。而在宝瓶时代,人们的思想得到启迪,不再将自己的一切交由神明掌控,很大程度摆脱对神明的依赖,自我精神觉醒。

        阿姆斯特丹大学哲学教授福特·雅克布斯·汉拿赫夫(Wouter Jacobus Hanegraaff)认为新纪元运动的最大特征在其包容性,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多元性和混合性的特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它无意成为基督教会的对立面,更没有什么反对基督教会的纲领文件,它强调宗教领域的个人自主性,认为任何人,任何观点都不比自我拥有更高的权威,自我作为独立的个体可以不通过任何其他的介质顺应心灵找到生命的价值。

        而这样的观点,正好与现代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所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使用不同语言文字、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人群,泾渭分明地去区别妄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已然是不合时宜的做法。新纪元让人明白,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自我价值是最重要的,自我的选择和决定比任何神明更为重要。

        新纪元运动首屈一指的权威人物大卫·史宾格勒(David Spangler)在其著作《涌现:神圣的重新定义》(Emergence: The Rebirth of the Secred)将广义新纪元运动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现实的商业层面,神秘的魅力层面以及各方各面的“范型转变”层面。

        第一层面是指那些将新纪元的概念伪科学化,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制造出各种新奇理论用以开拓市场的行为,例如,各种健康食品的出现以及健脑益智仪器的热销,思维导图课程的受人追捧,皆是利用了人的心理需求达成商业目的。

        第二层面可以解释为灵修活动在当代社会中的延展形式,包括招魂术,外星人研究等等。

        第三层面涉及到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各个方面,多角度论证了转变的发生,从个人的改变到社会的转型,以避免人类的古老文明被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逼入穷途末路。

        近年来,随着新纪元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西方研究新纪元运动的书籍数不胜数,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壮观。

        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学界对此关注较少,目前尚未有汉语研究专著面世,除港台地区的少数译著以及仅在信徒中流通的个别宗教人士的纯批判著作,这一领域在国内可谓“荒原”,叶舒宪先生是国内关注到这场社会运动的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并撰多篇论文采用神话原型研究的方法对这场社会运动进行了独特论述。

        叶先生在其著作《神话意象》中表明新纪元运动对现今社会的存在规则具有反叛作用,认为其取代性意义大致围绕四个中心来展开。

        第一,针对西方文明以白人为最高文明代表的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让非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取而代之;

        第二,针对以《圣经》神学为基础的基督教的一神论世界观的长久统治,让具有更加悠久传统的巫术——魔法——萨满教的多样性神幻世界来取而代之;

       第三,针对西方文明史中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占主流的传统,让处于边缘的非主流文化如凯尔特文化得到现代的重构和复兴;

        第四,针对父权制的男性中心价值观(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让女性重新圣化,让更加古老的女神信仰得到复兴并试图取而代之。

经过多位新纪元运动干将的努力,凯尔特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了重建和复兴,并在文学与音乐领域大放光彩,博得全世界的关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盛典上,“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携手我国著名歌唱家刘欢,以其轻灵曼妙的嗓音诠释了主题曲《我和你》(You and Me),让全世界感受到新纪元音乐的魅力。

         新纪元音乐是新纪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涵盖了那些与过往不同象征着时代更迭变迁的音乐,更包括那些以自然古朴方式诠释音乐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

         所有非人类社会创造的声响都可以变换成音符谱成乐曲,不同种类的演奏乐器都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发出声响,在宁静、安逸、闲息的氛围中使听者的心灵得到洗涤。

        莎拉是第一位登上古典跨界音乐最高地位的女性,她的声音时而宛如轻烟穿越山林,越过溪涧的潺潺清泉,时而像是脱缰的野马驰骋塞下,奔跑过一望无际的草原,时而仿佛一阵空灵的风,拂过人面,漫步云端,让灵逸飘渺的美妙感觉萦绕于心。她的歌声将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音乐剧三种原本无法融合的音乐空间极具创造性地结合在了一起,她用极为难得的艺术手法将其表现,且韵味不减。

        较之莎拉·布莱曼,更为人所熟知的是被誉为“新纪元音乐女王”,“世界天籁美声女王”的恩雅(Enya),这位凯尔特籍的爱尔兰歌唱家,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一个隶属于爱尔兰西北部的多尼戈(Donegal)地区的一个名字叫做盖尔泰克特(Gaeltact)的小山村,该地至今仍然残存着凯尔特方言盖尔语。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颗国际乐坛上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她的作品既优美又通俗,不同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的人都可以欣赏。她1988年发行的专辑《水的印迹》(Watermark)、1991年发行的《牧羊人的月亮》(Shepherd Moons)、1992年发行的《凯尔特人》(The Celts)、1995年发行的《树之回忆》(The Memory of Trees)等等,将古老凯尔特的神话传说倾注到音乐创作之中,将叶芝和乔伊斯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于诗歌和小说中取得的成功翻版到音乐领域,以魔法式的人与万物相通为音乐幻想基础,使人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真善美的体验,拥抱纯然新生的喜悦。

        2013年席琳·迪翁(Celine Dion)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重现了奥斯卡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闻者如同逡游于广袤深洋,被禁锢的心灵在美妙的音乐中释放,这首凯尔特风的歌曲如同凯尔特文明历经沧桑,千锤百炼,却不改本质,蕴藏隽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