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散记(407)

2025-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兰若_f318

一到周末,没有特别的事,我和杨先生过得都是随心所欲。他睡不着,照例早起去跑步;我主打周末补觉,好不容易不用早起,放心大胆的睡,睡到几点是几点。不过一般八点左右也就醒了,因为九点多吃早饭,八点多杨先生锻炼就该回来了,我再睡下去就有点不像话了。尽管他从不说啥,但咱自己也得自觉呀。

今天是个有太阳的大晴天,有风,温度也不高,所以一点儿也不热。这么好的天,窝在家里太浪费了。吃饭的时候,杨先生一个劲儿的问我,今天去哪溜达。去哪?远的去不了,也不想去。不如再去爬山吧,换个地方,乍浦海边走起。

四月的江南,出门就是风景。一路绿树相伴,空气中浮动着树木的清香,这感觉,真是太美了。

先去海边看看。

空气里弥漫的大海的咸腥味儿。远处的码头似乎更多了,长长的栈桥伸向大海的深处。

正是涨潮的时候。岸边停着好多渔船,有的正在收拾渔网,卷起来,整整齐齐的码在岸边。

看这些缆绳,有一人多高,也齐齐整整的码在岸上。

一艘大船正在靠岸,看他们解缆绳,又挂缆绳,好一阵忙碌。

直到结结实实的停稳后,才在船岸之间搭起一条窄木板。从岸上停着的一辆汽车里拿下好多水和菜,轻利爽快,踩着窄木板三下五除二就运到了船上。原来这船是靠岸补给来了。

我在一边看稀奇,可对靠海为生的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就是他们的日常。

旁边就是天妃宫炮台,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是清代海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后因战火损毁,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它曾为鸦片战争期间抗击英军发挥过作用,是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可惜这个顶上已经露天了,风吹雨淋的,铁炮已经锈蚀很严重了。

这个还有棚顶。不过,铁炮筒也已经锈迹斑斑。

炮台旁边有一大棵苦楝树。旧年的苦楝子落了一地,新年的苦楝花正开满枝头。白瓣紫蕊的小花簇拥在一起,很精致。

蓝天白云的,今天的天空特别美。海边的大广场上,绿树成荫,这色彩,简直美到天花板了!

大都是香樟树,米粒般的小花,开得密密麻麻。

这棵大香樟树,就是天然的大伞。树下的小店、小摊,是孩子们的乐园。

原本想顺着海边的栈道进山,不料入口已经被围起来了。目之所及,海边山脚下的那些房子叫山湾,原来都是居民自家开的海鲜小馆,小店,做餐饮顺带卖些小鱼小虾等海产品。现在正被拆迁,要统一打造旅游区。

记得疫情前,我和杨先生曾经骑着自行车走栈道,好像还是近在眼前的事,掐指一算,竟也好几年过去了。这变化也太大了!

这么好的房子拆了,实在有些可惜。

海边的栈桥不通了,不过,进山的路还是有的,而且是更好走的大路。

满山翠绿,绿树成荫,简直是太美了。

拾级而上,没感觉太吃力。我把它归结为氧气太足了。

山顶有个小平台。不知谁在树上拴了小秋千,旁边那棵大树上还有几个大的,几个家长正和孩子一起玩耍。先不说这样对树是一种损害,单从安全来说,这样实在不可取。

我们转到山的那边,可以看到海。确切点说是海湾,泥沙多,所以终年海水浑浊,几乎没有清澈的时候。

今天的莫大惊喜莫过于在山坡上发现的风车茉莉。

最初的察觉是花香,茉莉花的香。回身一看,是一棵构树,上面爬满了洁白的小花。我知道,那肯定不是构树的花。再一看,是攀在它身上的藤蔓开的花。小小的,洁白细长的五瓣花,像风车一样旋着。

风车茉莉?不确定,因为先前我只在花店里见过它罢了,不知道它还可以是野生的。

形色告诉我它叫络石。再一看,它的别名就是风车茉莉。

还有更惊喜的,攀在石头上的,就成了花瀑!

下面这个开成了一面花墙!

这个攀在树上,就开成了花树!

惊喜连连啊,简直太震撼了!

有个年轻的爸爸,折下几支花枝,给小女孩做个花环戴在头上。小姑娘美得又笑又蹦,快乐得像只小鸟。

还有一大棵白色的野蔷薇,也开成了一片海。

念念不忘。来年春天,不,以后每年春天都要来,看风车茉莉,看野蔷薇。

下山遇到一只可爱的狗狗

下山,又在汤山公园转转。

槭树开花了,满树的红蝴蝶。

两个老阿叔在凉亭下拉二胡,一曲《红梅赞》,拉得有滋有味儿。

帐篷下,悠闲的一家人。

小石桥,流水,大树。别有一番韵味。

又是美美的一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