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时往筑学写小小说,故事根在湖北

故事设计·上篇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306人  一鸣
【寻找写作的真相】目录
【上一篇:小说设计·下篇】

大纲是什么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谈到了小说设计,故事设计是小说设计的其中一项,有时候在我们无意识当中就已经做了这件事情。当我们来了灵感,我们很容易会想到一些场景片段,一些故事的进展过程,为了不让自己忘记这些重要的东西,我们会把它们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当这些内容显得杂乱无章,我们会不定期将它们整理,有时候会按时间顺序把事件场景排列下来,有时候会将相关的内容分门别类。在整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启发,从一个点子想到另一个点子,脑袋中的故事会越来越完整。这样的事情可能很多朋友都做过,这就是小说设计,而其中关于故事线构思那部分的工作就是故事设计。

故事设计常用的方式就是写大纲,那么大纲是什么呢?对照我们上面所说的内容,我们按一定顺序把事件场景排列下来,这就是一份故事大纲。当然大纲有各种形式,可以写得详细,也可以写得简略,只要作者能够从中看到故事发展的过程,都可以认为是故事大纲。

大家看得比较多的大纲是故事简介的形式,用简单的语言把故事交待清楚。写给别人看的大纲一般都以故事简介的形式来写,特别是给编辑投稿时附上的故事大纲务比要把故事讲得清楚。下图是故事简介式的大纲。

在写作初期,我们连故事都还没有完全想清楚的情况下,我们的大纲可以写得更随意,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我自己所用的方式就是事件列表的形式,用一两行字简单交待一个事件,将这些内容排列下来就是一份大纲。事件列表有一个好处就是修改方便,要添加事件只要加行一行字。事件的先后顺序也清晰,找事件也容易定位。接下来所说到的大纲都专指这种简略的大纲。

我们可以把大纲看作是故事的设计草图,通过大纲的内容,我们可以提前预览小说故事大概的样子。在小说层次那里我们提到,故事是小说的骨架,而大纲就是故事的骨架。当我们把大纲写出来,小说的骨架就可以被直接看到,故事的走向一目了然。

为什么写大纲

我认为写大纲的好处有几个方面,可以让小说创作更容易。

写大纲的第一个好处: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写大纲可以激发灵感。 在构思初期,我建议大家尽量多地收集灵感点子,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静下心去想小说人物可能会遇到什么事情。这个阶段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力,想到什么都可以记录下来,有没有用以后再说。

有些想法如果不写出来,它就是模糊的感觉,也许是一两个不太明确的画面。任由它在脑袋里游荡发酵,可能一直不会发展成有用的点子,也很容易就忘掉。但如果写出来,它就变得清楚,还可能让你从这个点子突然联想到另一个点子。记录点子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创造力。

写大纲的第二个好处:梳理故事情节,把散乱的事件点子整理成相对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故事的走向会更加清楚,也能加深对故事的印象。之后就算不看故事大纲,也能记得一些关键的事件,以及记得主要的发展方向。写出大纲只是顺便完成的产物,真正重要的是构思的过程。有的人没有写大纲的习惯,但是在写作之前他已经在脑袋里把故事的走向整理清楚,他不是不需要大纲,只是把大纲记在心里。

写大纲的第三个好处:在构思初期就可以对故事线进行调整。当我们把故事骨架抽取出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故事情节的起伏是否合理,哪些地方表现力不足,哪些地方需要增加过渡事件。在正文写作之前就把故事理顺,在之后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可以省去一些麻烦。

写大纲的第四个好处:避免写作疲劳造成故事水准下降甚至“烂尾”,降低出现卡文的机会,降低卡文对规律创作的伤害。长篇小说的篇幅从几万字到几十万字不等,创作时间的跨度可以是几个星期到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等。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好的写作状态不能一直保持,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该怎样接下去,有时候搁笔太久前后的情节转折突兀。

大纲的存在意义可以理解为跟时间作斗争,大纲就是我们灵感的结晶,把我们的故事思维状态固定下来。有了这张设计图,我们在小说创作的过程时刻有参考依据。每当我们觉得剧情发展开始不对劲的时候,都可以对照大纲及时把故事主线拉回正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可以预先确定我们的写作方向,避免剧情发展失控。

在短期内设计连续的情节,可以防止前后情节出现逻辑错误,事件之间的连接性更流畅自然。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状态一直在变化,原来很清晰的故事可能会慢慢模糊。写过完整作品的朋友不妨回想一下,你的小说在写完一年之后,你是否还对故事的详细情节和相关细节了然于心?即便创作时间维持在几个月之内,开头和结尾的一些逻辑都有可能对应不上。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烂尾”,开头写得不错,后面的结局明显让人失望。那种感觉是以作者的写作功力,他完全可以写一个更好的结局,但因为写作疲劳或者其他问题的影响,会出现不如人意的效果。

写大纲的方法

写大纲没有标准,只要能够做到提前构思出故事线,作者喜欢用哪种方式来实现都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会分享我的实际操作方法。

写大纲的第一步还是构思点子,将一个点子写出来,这是最初的创作。我习惯在电脑上用文本文件整理这些点子。我尽量给每个点子具体化,让它看得到摸得着,可以直接应用到故事设计当中。有时候点子不一定是画面,也可以一句很有感觉的话,这时候把这句话写下,然后设想这句话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之下说出来,在那个时候人物正遭遇着什么样的事情。这样联想下来,原本没有想到的东西都可以意外获得。

说到这里要先扯一些题外话。有些朋友问我,怎样去构思点子,这一点我目前没有办法教导。我认为这跟一个人的灵感状态,以及想象力水平有关,更偏向于个人天赋上的东西。我的灵感点子往往就是画面和感觉,它们可能随时会出现。看书、听歌、看电影、临睡之前,都有可能会突然灵光一闪,获得一些让小说更有趣的想法。

每个时期的灵感状态都不一样,跟写作经验也没有直接关系。十几年前,当我刚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的灵感状态就比较好。每隔一两个月都会有写一部新作品的冲动和想法,一般也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想到一个不算俗套的故事。那个时期的写作难题在于没有太多写作时间,在大二大三那个时期,我可以抽空写出几部中篇小说和十几万字的长篇小说。当时的状态是,只要我愿意去写,总能写出一点什么东西。

在我工作的那几年里,经常精神紧张,那个时期的灵感状态就不如从前。当我开始全职写作之后,安心写存稿的那个阶段灵感状态不错;当我到处投稿希望取得一些成绩的那个时期,精神压力比较大,灵感状态也不太好。关于灵感状态的话题,我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分享里设为一个独立的章节来详细探讨。

在收集灵感点子这方面,我发现我在深夜做这事的效率一般比白天高。我试过几次,在深夜时分,如果我的精神不太疲倦,我用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比较容易想到有趣的点子,有时甚至可以一下子想通一个大情节的经过和高潮事件。在那种状态下,点子是自动爆发出来的,不必用力去想,只需要快速记录。如果灵感不太好的情况下,有时坐着写画良久也没有获得让自己满意的点子。大家可以回忆我之前提到“喷泉”和“地下水”的比喻,就是不同状态下构思点子的难易写照。

当我获得一定数量的点子之后,我会开始整理这些想法。首先我会选出其中明显的事件或者场景,将这些点子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个整理之后我就初步得到一条故事线。接下来,我会将零散的点子再细看一篇,看看哪些点子可以改编成事件,然后将这些事件加入到故事线的相应位置。

有些点子本身不是一个事件,可能是某个人物到了某个时间点处于一种特定的状态。比如主人公经过某次打斗之后受了重伤,从那以后他的一项能力被禁止使用。这些点子可以跟具体某个事件场景融合起来,我也直接修改那个事件。

经过整理之后,事件列表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接下来我会分析一下这个列表中的事件,看看哪些事件会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或者是故事的转折。我对这些事件标注为关键事件,它们会成为故事的小高潮。然后我再检查这些关键事件,看看它们的间距会不会太密集,如果太密集到时候会造成审美疲劳,需要加入一些过渡性事件,将它们的间距拉远一点。如果关键事件相隔太疏,到时候故事读下来会显得平淡拖沓,那么我会考虑砍掉一些平淡事件,或者在特别稀疏的地方加入小高潮。我这样处理是为了让小说的节奏感更好,故事发展的快慢、情节起伏的幅度,都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不必在写正文的时候不断往回看,检查这些问题是否处理得当。

当故事线足够长的情况下,我还会尝试给故事线分阶段,每个阶段当成一个小故事来写,设置开始、发展、高潮。其实每个阶段也可以看成一部中篇小说,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可以分拆成若干部中篇小说来完成。将小说划分阶段,在写作过程中更容易估计进度,哪个地方应该详写,哪个地方应该略写也能心中有数。

在划分故事阶段这一点上,可以先构想故事线,然后再划分阶段,也可以先划分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填充相应的事件。这两者之间没有一个必然的先后顺序。比如下面就是一个先划分阶段再构想相应事件的过程。在写作之前我先确定至少有这几个关键事件(高潮事件),当我把这几个事件写完,这部小说也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大纲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得很完整,每个人每个时期的灵感状态都不一样,有时候在两三天时间内就把故事过程完成80%以上,而有时候可能在一两个星期内也只完成50%,甚至有些关键的地方没有想通。如果实在想不通,又感觉短期内没有办法想通,那就开始写正文,在写正文的过程中也许某一个瞬间就可以想到解决办法。我在准备写一部小说之前,在构思阶段我没有办法把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想清楚,我最多就是把几个关键的地方想出来,然后加入一些过渡事件,感觉完成度在六七成左右就开始写正文了。在写正文过程中,我要不断细化大纲。

有些朋友担心写了大纲会束缚故事的走向,如果后来想到更好的方向怎么办?很简单,你可以随时修改大纲。大纲只是一个设计草图,意味着故事写得再差也就这个样子,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想到更好的点子是极正常的事情。如果某个地方后来想到的方案更好,完全可以替代掉。

对于还没有写到的情节故事,大纲可以随时改,随意改。对于已经写出来的部分,最好不要在一开始就反复改,这样容易造成心累,不利于之后的写作。有不少朋友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明明已经写了大纲,但写正文的过程中还是不按大纲的路线写。这同样是极其正常的事情,大纲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初期就拓宽故事格局,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它不应该成为后来限制我们想象力的东西。

大纲其实就是修修补补的东西,每次回看可能收获都不一样。我认为修改大纲有两个前提:第一点是,后来修改的点子比原来的好;第二点是,不要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如果改了某个地方,后面的情节全部都接不上,那么最好先把后面的情节再构思好,让大纲比较完整了再继续写。

当我计划写一部比较长的小说,我会先确定几个关键大事件,然后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预计写六万字到十万字。前面的阶段我会想得比较细腻,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都连通起来,直到小高潮结束。后面的阶段我不会想得太细致,可能只留几个大事件和几个过渡事件,等写到那个阶段之前再细致构想。正如前面所说,大纲会一直改,后面的阶段如果在一开始想得太细,到时候可能要改动的地方比较多。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习惯,我还是觉得把故事想得清楚细腻再写有莫大的好处。

在构思结局这个环节,我会遇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我想不到细腻的结局场景,只是凭感觉给结局预留方向,比如要解决掉某个困难,男女主角到时候的关系怎样。在写作过程中看看有没有灵感想到更好的结局。第二种情况是,我已经想到非常好的结局场景,然后我就先把这个场景定下来,然后反推前面的情节,确保故事线可以自然接住这个结局。所以说,构思故事未必要从头到尾来做,可以从中间开始想,然后向两边推;也可以先从结局开始想,然后向前面反推。

如同之前所说,写大纲最大的好处是激发灵感,而且没有固定的形式。在我接触过的写作技巧教程里,还有一种卡片法的构思方法。就是买一些纸质的卡片,用笔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灵感点子,这些点子可以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当作者把一堆卡片铺开在桌子上,可以更容易将这些独立散乱的灵感碎片组成小说片段。还有一些作家用卡片构建故事场景,他们认为这些场景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把这些场景都写进小说,作品的完成度也差不多了。

我个人认为,卡片法跟上面提到的大纲构思方法原理是一致的,只不过是用不同的工具来实现。构建大纲常用的工具还有思维导图软件,表格软件,只要适合自己的工具都可以尝试去用。


【寻找写作的真相】目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