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就一招,清除自己的内心中的“小人”
上一篇,我们聊到了“如何对付小人”。有人直截了当地问我:“你咋知道你自己不是小人?如果你自己就是小人,还有脸说别人?”
这话问得好。普罗大众,芸芸众生,还没几个人敢于标榜自己是“君子”、“圣人”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人的毛病,可以说,就人性的幽暗而言,每个人都有“小人”的一面,都可能变成“小人”,只是境遇环境和个人意愿的原因,我们大多数人没人堕落为令人厌恶的小人,行事为人在“小人”之上。所以,我们姑且把大部分人界定为高于“小人”的“人”。
今天来说说,如何一招识别和清除自己内心中的“小人”。
01
说来也很简单,就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能见得了别人的好吗?当别人比你强、混得比你好的时候,你会羡慕嫉妒恨吗?”
见不得别人的好,是所有小人的基本特质。
其实,我们许多人在遇到“别人的好”的时候,多少都有些羡慕嫉妒恨,只是在社会规范和内心道德的约束下,没有恶性发展成小人式的搬弄是非而已。
02
为什么会有羡慕嫉妒恨?
这源于错误的“比较”和错误的“归因”导致的心理失衡。
其实,许多“比较”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仅仅因为是同一年龄段的人,就把个人成就拿来比较,从而分出好中差。这种比较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年龄因素仅仅是取得成就一个次要因素,把年龄作为比较的基础,肯定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低水平比较在日常中很常见,为什么?因为好操作,可以回避复杂的分析思考,而人,大多数时候是懒惰的,趋利避害的,大量耗费精力能量的分析,不是人们愿意做的事情,用一个简单可见的条件做简单的比较,更省事一些,至于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往往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了。
连带的,就是错误归因。在错误的条件下比较,肯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自然也就跟着错了。
当这种错误“比较”和错误“归因”植入你的脑海,成为你自己的思维模式的时候,就是“小人”占据你内心的时候,这时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恶劣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羡慕嫉妒恨,层层递进,越发让自己钻进了思维的死胡同。这就是“小人”的思维模式和感受模式。
所以,我再次强调,“小人”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思维模式和认知架构的问题。
03
当察觉自己见不得别人的好,各种羡慕嫉妒恨从心底升起时,该怎么办?
尝试问自己下列问题:
——除了运气因素,TA做对了什么,才有今天的成绩?怎么做到的?我能不能复制TA的做法?
——人家的“好”和我有关系吗?如果没有关系,那我为什么要生气呢?
——我现在这些“羡慕嫉妒恨”的感受,是怎么来的?我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类似的问题可以一直追问下去,这就是自省的力量。
持续问自己这些问题,挖掘自己心理失衡的感受和原因,就是驱离“小人”思维的过程。
一层层扪心自问,最后会直指你自己的思维逻辑,也就是你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这时你发现,你该升级你的操作系统了。
与其耗费精力去为别人的“好”而生闷气,不如做点什么来提升自己的价值。
04
假如,人家的“好”来得的确不那么光明正大,不那么公平,不那么正义,这时你的心理不平衡就合理吗?
也未见得。
除非涉及法律法规,你的不平如果改变不了别人的“好”,不妨无视之,别人的“好”,说到底是别人的,与你无关;做自己的事,过自己的日子才是正经事。
05
需要为别人的好祝福吗?
主要看关系远近。关系近的,同时判断对方人品不错,是个可交之人,给予祝福是个好主意;关系远的,和自己没关系的,直接忽视即可。
END
总结一下。
——如果你见不得别人的好,那么你需要警惕了,你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小人”,这个“小人”可能会耽误你的迭代升级,或者耽误你赚钱。
——清除内心中的小人——自省,扪心自问自己的感受,挖掘这些羡慕嫉妒恨背后的原因,逐步调节自己的心理失衡。
——与自己无关的别人的“ 好 ”,直接忽视(TA的“好”不关我事),做自己的事,不断提升自我;与自己有关的好,尝试提问“TA做对了什么才得到现在的一切,怎么做到的,我能复制TA的做法吗?”把内心的不快转换为对自己有利的积极行动,既能提升自我,也能有效转移注意力,从关注别人转为关注自己。
——即便别人的“好”来得不那么正当,只要不涉及法律法规,你就该无视TA;继而继续做你自己的事。至于说是否要为别人的“好”祝福,看你自己的意愿吧。
好 ,今天就到这里。你的内心深处是否也藏着一个“小人”呢?你是怎么对付TA的?
我是Kevin.Stewart,下次见。
Bye-bye
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