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二十二)
终结了短暂的隋王朝,老百姓在乱世之后都渴望安定,为此唐王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作为帝国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让帝国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到达了新的高度,而这一切都和唐太宗李世民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统治时期各方面成就的一个代名词,而这些成就首先就体现在和唐帝国以外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天可汗”的称号足以证明各少数民族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敬畏和推崇,通过武力和安抚两种手段,向唐王朝的俯首称臣的各少数民族不在少数。按他自己的话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或许是因为本身就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太宗时期乃至整个唐朝才对各少数民族采取了相对包容的态度。这种包容也让中华文明的影响扩大到了更远的地区。至今我们在瞻仰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雄时,还能想起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至于说,这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是在作政治秀。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
而太宗一朝的第二大贡献,则是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这项制度是短命的隋王朝根据前代的官员制度,改良创立而成的,但真正让他发扬光大的还是唐代,尤其是在唐太宗这一朝。这套制度其实是中央政府的行政官员制度,也是最高权力的一次重要调整。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则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但和前代相比,唐代的宰相的品级较低,只有正三品,唐代宗时才升为正二品,人数也增加了,权力更是被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更是既有分工又相互制衡。尚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各项诏令,其长官叫尚书令,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六部实际就是尚书省的执行部门。门下省则是最高审议机构,负责政令的审核,如有不同意见可以驳回,其长官叫侍中,共二人,下有门下侍郎二人。中书省则是实际的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叫中书令,共二人,其副手叫侍郎,也是两人;中书省内各项建议和意见在汇总整理后,交由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见起草成诏书。很明显,这样的设计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际增加了皇帝的权力。
而六部则是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具体工作,执行各自的任务。吏部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和人事部,负责官员的任命、考评、封爵和勋赏。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由宰相提名,报皇帝批准,再由吏部授予官职;六品以下官员则由吏部根据各项标准进行批注,再报请门下省审核后任命官职。户部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掌管财政和民政工作,包括土地、人口、赋税等工作;诸如市场管理之类的工作也属于户部的工作范畴。礼部有点类似今天的外交部,到工作内容十分繁杂,负责礼仪、祭祀和外邦进贡等事宜。古代是讲究等级的时代,因此对祭祀和各项礼仪制度特别看重,因此礼部的地位极高;礼部下设的主客司还负责处理少数民族的相关事务。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六品以下武将的任用和考评。另一项则是军令的传达、军籍的管理和中央军队的训练,但兵部不负责具体的行军打仗。刑部就是今天的司法机关,负责各类犯罪案件的审理和复查,以及囚徒和奴隶的管理。国家各项法律的具体执行,社会治安和国家秩序的维护,都离不开刑部。至于工部,它相当于现在水利、工程、林业、后勤等多个部门的总和,主管全国农耕、水利、渔业、牧场以及各类工程的建设工作。
从三省的讨论决策和下令,到六部负责具体执行,中央政府的权力行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一制度能够基本延续到清末,的确有其合理性。而除此以外,唐太宗对人才的任用和对谏言的采纳,也是“贞观之治”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