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一品堂【63】

2016-04-26  本文已影响19人  林少含

“一种生灵的成就,在于他吃什么,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

道理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输入决定了输出。

事物是由材料构建的,材料好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现在材料学很热,就是这个道理,人们要发展到航空航天的地步,必须有材料的发展为基础。

古代虽然没有材料学,但是判断一个时代的标准,却是材料,比如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等。

一旦有一种新的先进的材料出现,就带动一种文明发展,使得时代跃迁,沧海桑田的变化。

而具体到个人,吃什么也很重要,现代人经常补钙,补铁,以免身体缺乏元素。

从广义的来说,任何一种信息输入,也可以是一种吃。

比如看书,比如听歌,这都是人吃的东西。

食气者神明而寿,气在哪里呢?

恐怕不是在空气中,而是在书中,在诗在歌中。

文字思想,里面蕴含的有精神力量,简而言之,就是气。

张扬之气,隐忍之气,恢宏之气,灵巧之气,妩媚之气,娇憨之气。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读书也要揣摩,咀嚼,消化这些高等粮食。

气行周身,自然神开目明。

书中有见识,歌中有意气。

经常的喂养,思维就会壮大成长,灵动活泼,渐渐的产生自己的见解。

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就能看的更远。

掌握前人留下的知识,更能提出新的观点。

人类就是这样的前行,进步。

所以我们都要读书,多读书。

但是也不能死读书。

怎么读呢?

就要把握其中的气。

一本书虽然复杂,可能很多字,但其中的气则是规律性的,有特点的。

可能整本书很大的框架,很多的血肉,但概而言之,却是一股气在支撑。

当我们习惯了这股气,就称为风格,特点,渐渐的就会影响自己,向其靠拢,进而养成自己的气。

有了气之后,就形成一种思维行动的气质,或者称为惯性。

自然而然的就处理事情,写出文字。

并且展现自己的风格。

然后气机外放,又能影响他人,如此传承不息。

个体之气和人类之气相汇合,交融,构成整体进步的宏大图景。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了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更重要的是磨练意志,凝聚精神。

天下,是精密运转的复杂体系,有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有人能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其气使然。

气成而道生,气引而天下动。

交相感应,传达万人,甚至流传百代,随文字而不朽。

所以有圣人之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