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无到专注
2019/4/28 星期日 晴
经典是什么,是不知不觉中引导你发生改变的力量。我想说的还是李安的《卧虎藏龙》。
人想不被周围影响,太难了。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的观点容易被高赞回答左右。不论是以前的微博,还是现在的懂球帝,甚至抖音也一样,看评论的乐趣有时候甚至大于事件本身。为什么?一则好多人慢慢的变得不太会思考,二则即使会思考,也不能准确的概括出自己的意思,于是心甘情愿被高赞答案牵着走。对事情看法变成了,“我觉得某某说的很有道理”。
原本这样一个现状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因为我每天很多时刻也就是这样去做的。但是当我看完《卧虎藏龙》之后,这部电影的很多思想经常在我脑子里飘荡,最后形成了我开篇说的,“不知不知引导我发生改变”。这样的功能意义,不可能是高赞答案能带给我们的。
具体一点说,电影里有一段不太起眼的情节:李慕白一直在思忖道家的终极哲学,不得其解,渐渐陷入一个怪圈,觉得一切皆空,都是虚无。于是更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接受他和俞秀莲的感情。秀莲劝他说道,“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虚无,你刚刚摸着的我的手,它不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吗?”
我觉得我身上也有些虚无主义的思想。典型的例子是,两年前的我,终于淘到过一首好歌,麦浚龙《罗生门》。我想大多数人碰到一首真正喜欢的歌,跟我的做法会很不一样。我当时一两个月的做法是:强迫自己不经常去听她,总觉得听的多了,这首歌跟我的缘分就越来越浅了。尤其不要去学你喜欢的歌,等你学会了,这首歌对你就一点吸引力没有了。
本质上好像是某种悲观主义。最近又发现一首好歌林奕匡《高山低谷》,这次我一遍遍的听着,学着,感受到了更大的乐趣。学习,学会,即使只是一首歌,也能带给人狠原始的一种快乐。为什么要拒绝快乐,只迎合那份虚无。
实话说,我的思想改变,不完全在看《卧虎藏龙》之后。但我相信,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没有这部电影的点拨,我不会那么快跳出之前的怪圈,这就是经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