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第四期)简报(10)
(按)2020年11月19日,高中组一位语文老师在南菁高级中学创新班上了一节学习交流课,其他高中老师听课学习。课后,寇永升老师对三位语文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对语文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初中、小学组老师们去敔山湾实验学校跟班听课,课后进行了短暂的交流研讨活动,赵校长和老师们举行了简短的告别仪式。跟岗研修即将结束,学习践行依然在路上。
再谈南菁高中的创新班
在南菁高中,有一个神秘而特别的存在,这就是学校的创新班。打探到班级———高二(16)班,为一探究竟,我7:00刚过,就来到高二(16)班的教室,想再次近距离感受创新班的氛围。
学生正在早读,已年过半百的我竟然有几分忐忑,我轻轻地从后门进入,顾亚琴老师正在教室后面的圆桌旁查看学生的书面表达,看到我后顾老师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这让我这个“外来物种”心中感到非常温暖。当谈到创新班的英语教学的时候,顾老师调侃地说,“创新班的课不好带啊,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一时没理解什么意思,经询问才知道,创新班的设置是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的,教学进度肯定要快一些、难度要大一些。创新班的同学到高二的时候就学完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必修和选修所有内容,教学进度比高三的学生都快,因此,老师每天都要编制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其它班级都有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明确的授课内容,而创新班的老师几乎每天都得编教材,这是非常艰辛的劳动。当谈到这个班考试成绩的时候,我才知道高二创新班的同学考试都是随着高三的同学进行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举措。
为方便我听课,顾老师让课代表把今天的学案去给我复印一份,同时顾老师拿出了有关英美文学的一本书,让英语课代表去复印其中的两页,这两页内容应该是学生今天的课外阅读内容,我正纳闷马上就上课了,到哪儿去复印,只见这位同学拿着学案和书到教室的前面去复印,这时我才发现创新班的教室内配备了打印复印机,这是多么实用的装备啊!
这时,我再次环顾教室,这个班共10个孩子,江阴市有165万多人口,这10个孩子可是江阴市这一届学生精英中的精英啊,他们的目标就是清华北大等名校。教室内装有最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屏幕背景为本班10个孩子的合影,每个孩子充满朝气,阳光自信;为方便每个同学放资料,学校为每人都定做了书柜;教室内两块白色的展板可供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成果展示;“畅想青春,梦想飞扬”“越努力,越幸运”“再难也要坚持”等几条标语给人昂扬向上的情绪暗示。
开始上课了,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行走于同学中间。问题设计合理,学生思考积极,整个课堂推进有序,内容有深度,思维含量高。
酒泉的高考质量最大的短板就是拔尖生不突出,怎么才能补齐这个短板呢?南菁高中给我们提供了样板。
(金塔县中学运文红)
合作共享聚智慧,求同存异促成长
——基于南菁中学备课组工作的思考
11月17日,南菁之行第13天。下午四时,我们有幸聆听了高二语文备课组长张卓君老师的题为“关注个性,激发自信,合作共享——备课组工作采撷”的交流讲座,引发了大家对备课组工作及集体备课的讨论,也让我本人对集体备课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备课组长的作用举足轻重
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对自己的组员有足够的了解,要能慎重而又大胆地安排计划,分配任务。每个备课组成员个体差异可能很大,但每个人都会有主备任务。年轻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在担任主备人时有很多困惑和疑虑,备课组长要随时跟进,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并给予专业上的的引导;老教师们理念更新慢,现代技术运用也不熟练,也需要备课组长统筹协调、新老结合,各自发挥优势。
同时,备课组长又是集体备课的引领者、实施者、参与者。必须对课程、对教材、对教学有自己的见解,并将这种见解形成备课组的教学原则,在出现争议的时候,讨论在同一原则下进行,最后才能形成共识。尤其是当大家对有些工作没有头绪或者有畏难情绪的时候,备课组长要能够身先士卒。因此,选用一个有热情、讲责任、敢担当的备课组长是重中之重。
在任务分配上,我觉得张卓君老师的思路和做法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她提出了两种任务分配方式。方式一:列出任务清单,由老师自行选择;方式二:依据个性,统筹协调。具体又包括三点做法:首先,有经验者先行,其他老师跟上;其次,备课组长兜底,完成剩余部分;第三,统筹协调引导,培养老师特长。
思考二:集体备课既要有集体商讨,也应有个体选择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习惯有很大差异。而承担集体备课的教师起点、经验及教学风格也都不同。不一样的教师,如果完全用统一教案,面对不同的学生,按部就班、依样画葫芦,无异于墨守成规、刻舟求剑。所以,集体备课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既要有集体商讨,也允许有个体选择。也就是说,集体的智慧结晶,应该是供我们教学参照的“样本”,而不能是绝对遵循的“标准”。面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如果不假思索,拿来就用,没有个性化的解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其价值是值得怀疑的。集体备课并不意味着备课工作的结束,而应该是二次备课的开始。要允许老师们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对集体备课的结晶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和变通,走出自己的个性之路。
思考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集体备课不是为了“统一”大家的意见,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而是通过集体的研讨把每一个教师都纳入其中,促使每一个人都来思考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教学资源的适切性、教学细节的艺术性,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所以,要想高质量的完成一次集体备课,要想在集体备课中产生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备课组长以及主备人的观点只是大家探讨的引言,开放民主地研讨才应该是常态。备课组成员要勤于准备、乐于分享、勇于表达。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会在思维碰撞中发现自己因经验局限形成偏见,进而完善;年轻教师,可能会因自己的意见得到重视和认可,极大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张老师的讲座,让我进一步走进备课组、也走近集体备课,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集体备课的价值和意义,深刻反思自己学校集体备课的问题和不足。回校后,我和同仁将在实践中探索、完善,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酒泉市实验中学 苏爱)
走出精神的寒冬
——听苏爱老师《寒风吹彻》公开课有感
今天早晨,苏爱老师为南菁高中创新班的孩子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到江苏省南菁高中研修已经十多天了,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季,但这里依然是风和日丽、绿树红花。早上淅淅沥沥的下了一会儿小雨,走在雨中格外舒服。
苏老师的公开课,课题是《寒风吹彻》。这篇文章是新疆沙湾县的一位名叫刘亮程的散文家写的。作者出生在农村,放过牛、种过地,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几年初中,当过十年的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喜欢文学创作。看了这位作者的出生和经历,使得我这个来自甘肃,出生在农村,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来说,无形中有一种亲切感。
这篇课文以寒冬和寒风为主要背景,讲述了作者在寒冬里的夜晚赶着车去拉梭梭,一位路人在寒风中被冻死在路上。文章中描写的这样的情境,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过在大冬天赶着车去干活的类似的经历。但对于江南的这些孩子们恐怕从来也没有见过。
苏老师在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的时候,有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刻,大意是“在一个冬天,外面寒风呼呼地的刮着,作者静静地坐在屋子里,围抱着火炉,吃咸菜啃馍馍”,在学生朗读的时候,苏老师还配了一段音乐,我感到很美妙,这样的情境也让我很熟悉,也很享受。可是,随着苏老师再往下讲,我慢慢地感觉到不对劲了。为什么呢?文章是通过寒冬要表达作者的苦难的人生经历啊!我却感到的是享受。是我的感觉错了,还是苏老师的情境设计得有问题呢。在评课时,寇老师指出了问题,这时的音乐是多余的。既然文章是要表达作者生活的贫寒,那么引导学生就应该读出这种感觉。即使要烘托一下气氛,那么这里的音乐也不应该是轻松的音乐。
文本主要以寒冷为主要情感,写出了我的寒冷——生活所迫,情亲淡漠;路人的寒冷——贫寒和心寒;姑妈的寒冷——孤独;母亲的寒冷——年龄。虽然作者通过四个主人公写出了不同的“寒冷”。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似乎都是要经历这四种甚至更多的“寒冷”的。也是每个人似乎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的。有些是自然带给我们的“寒冬”,更多地是社会和心灵的寒冬。正如文章中所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勇敢地直面人生中的寒冬,要有勇气去克服寒冬中的各种苦难,创造美好的明天。
每个人都走不出自然的冬天,但我们却可以走出精神的冬天。
(酒泉中学 石兴福)
高效的另一种含义
高三的课堂长什么模样,对此我很好奇。为了一探究竟,我走进了高三(4)班,授课老师是章潇。
没有意外,是练习课,练习对象是文言文,因为高三的复习需要相当的练习量作支撑;也很意外,意外源于文言文阅读训练的精致、精细。
材料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在辅导教材上就有,可老师还是将这篇文章制作成PPT投到了屏幕上。这并非多此一举。和我们平时由翻译到练习的思路不同的是,老师先让学生分析第三题的选项,然后让学生将选项和原文逐项比对,确定选项和原文的范围,这样,就将文言文切割成长短不同的小块,文言文片段翻译结束后,经过和选项的比对,答案就会非常明确地呈现出来,这样就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率。在翻译疏通文言文内容时候,老师将文言知识点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偏难偏怪的知识点,老师直接呈现解释,让学生识记,以便节省时间。第二类是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或理解的知识点,老师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强调,在疏通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大胆推断。第三类是使用频率高的重点实词,主要是一词多义,老师不仅要求掌握这个实词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还呈现其它例句中这个实词的意思。经过这样的归类,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就呈现分明的层次和不同的侧重点。
文言文阅读,重点在于知识点的积累和掌握,尤其是一词多义的积累。章老师在带领学生疏通的时候,对文言知识点有精细化、极致化的追求,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会瞒天过海,轻易放过,落实得非常到位具体。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文化常识,都挖掘出来进行讲解。而且在做积累的时候,综合运用推断、以旧解新,以文解文等多种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样就最大限度发挥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价值,起到以一敌十的作用。整篇文章疏通下来,给人一种通彻、充实之感。
怪不得有老师说,在高三,只要是训练20至30篇文言文,这道文言文题目就可以拿满分。
可有些老师却固执地认为,这样的篇数远远不够,一定要达到100篇以上。
看来这不仅是专业能力上的问题,更是观念上的问题。
40分钟的课堂,章潇老师只讲了一篇文言文,或许有些老师认为不够“高效”,因为数量不够;但真正置身这样的课堂,才能体会到朴实无华之下的真正的高效。
(金塔县中学 李成学)
讲好教育故事 构建育人体系
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是价值观。杨培明校长把校园文化定义为:教师的价值认同与教师的自我认同。
南菁教育人共同讲述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从1882年南菁书院创办算起,至今138年的历史。如果要从“南菁”这两个字的由来说起,就得上溯到800多年前朱熹生活的年代。南菁人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道:“136年(注:应是2018年所写),跨三个世纪,数易其名、多番迁址,而弦歌不辍,教泽流长。从古老书院到高等学堂,再到新兴中学,她与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与新中国的伟大复兴融合在一起,共同见证了南菁的辉煌,一同擎起了南菁传承的火种。”
这个故事讲得棒极了,所以南菁的教育人很愿意认同这样的育人目标:“涵养南菁气质、培育未来强者”。这在他们看来是天赋使命。他们还让黄炎培这位资深校友站出来说话,告诉师生应该坚持的一些为人处世准则:“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没有理由不去践行。
尤厄尔·赫拉利说:“人类语言真正独特的功能是八卦,即讲故事,如此人类可以构建共同想象的现实,即共同的信念,从而进行大规模团结合作,这是认知革命赋予人类力量的核心。”
在南菁高级中学,能够体现他们价值追求和职业信仰的话语随处可见,并且他们一直在讲,一直在做进一步提炼的工作,所以教师就有很高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认同,所以他们能够团结合作,一往无前。
南菁的美是环境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他们在擘画教育蓝图的时候,充分考虑人文历史和建筑风格的内在契合与统一。当师生的文化认同实现以后,剩下的就是挖掘、利用其中的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每一个校友都是资源。他们就是这么构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定位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大美育课程体系”,构建起包括文化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素养、潜能开发、西方文化等多个领域,依托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园建筑、沈鹏艺术馆、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陈列馆、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等。
在德育方面他们也有很完善的设计——“指向南菁气质培育的自主性德育课程体系”。他们是这样说的:“自主性德育课程体系就是围绕‘南菁气质’这一学校育人目标,系统构建学校的价值理念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逻辑建构。将学生‘自主为先’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德育课程的整体实施过程中去,从而整体提升南菁高中的教育品质。”他们的具体抓手是“一核四季十节”(一核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四季即开学季、成长季、实践季、毕业季)为内容的CSF自主式活动德育课程体系。
从这里我们可以提取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认同,一个是体系。反观我们的做法,恰好是在这个关键处停止了继续前进的步伐。如果我们要倾情打造的“校园文化”得不到教师的认同,引不起师生的共鸣,那就只能是“校长的文化”,或者“纸上的文化”,是假文化;如果我们开发的课程和开展的活动,从没有系统地设计和构建,那就只能零敲碎打、拼凑堆砌,发挥不了持久的育人功能。我想到杨培明校长关于“发展”两个字的解释:“发指纵向持续,展是横向贯通。”这样看来,我们之所以走不动,走得慢,是因为缺少“发展”的内驱力。
(玉门市第二小学 李举霄)
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要做到“四精”
早晨第四节课结束,此行赴南菁学习的三位高中语文老师的汇报课活动算是告一段落。能在这样优秀的学校进行课堂交流,对我们来讲的确是一大幸事。课后,寇永升老师对我们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做了逐一点评,并对我们以后的成长以及回去后如何带动各自学校的语文教学提了几点建议,尤其在谈到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时,他强调必须做到“四精”,使我受益匪浅。
他在评课时说:“做好课堂教学,教师要细读文本,吃透教材,要对教材有独特的眼光,独到的见解。”比如,《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文本解读上一定要抓住“作客山中的妙处”的“妙处”二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他还说:“文本就像是石头,老师要给学生一个支点,让学生自己去撬,否则语言就成了无聊的文字游戏。”例如,在解读“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这一句时,“蓬草”“苔藓”的比喻意义一定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用它们来比喻头发、胡须,而“摇曳”、“纵容”两个词语则要让学生自己去挖掘、体会。“摇曳”写出了“蓬草”随风飘摇、无拘无束的状态,“纵容”则指任凭其疯长不去打理不去刮的状态,而这些都需要授课者深度挖掘文本后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去“撬”出文本的深意。
寇老师在逐个点评完三位老师的课后接着谈到,要提升一个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一定要做到“四精”。即文本解读要精准,环节设计要精心,课堂呈现要精彩,学生学习要精深。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精准解读文本,就是要紧扣文本,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地来解读文本。我们要从作者视角、学生视角、教师视角来对文本进行智慧地、立体地、个性地解读,要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凸显出文本的文体特征及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要将文本放在大单元“是什么让我们感动”的主题背景之下,牢牢抓住徐志摩让我们感动的这种全身心投入大自然、眷恋大自然的情感,感悟出“做客山中”的“妙处”之所在,从而实现真正的感动。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就是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意图、精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科学而巧妙地设计出课堂教学的流程及各个重要环节,如何推进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做到灵活生动有趣地讲授、怎样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等都应该有具体而细致的预设、研判等。如《寒风吹彻》的教学环节中,对对联环节与文本解读没有任何关系,配乐朗诵环节中所配音乐与文本不能达成一致;如《翡冷翠山居闲话》得教学中,师生朗诵《再别康桥》《沙扬娜拉》这一环节设计,亦是与文本解读没有任何关系,纯属浪费时间。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要实现高效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呈现要精彩,只有课堂精彩的“呈现”,我们的课堂才能呈现精彩。课堂精彩的“呈现”包括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自我,教师要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寇老师谈到,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对话、交流,不能一直立于讲桌前拉大与学生的距离。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要呈现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所以,精彩的教学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教师做到精准地解读文本,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呈现给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学生习得的知识自然会精确、深刻,课堂效率岂有不高之理!
(酒泉市第一中学 靳小戈)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和老师肩并肩
南菁研学已有十四日,在南菁研学的这段时光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常常映入眼帘:每天第二个晚自修结束的时候,校门口总是会聚集很多等学生放学的家长。南菁校门口是一条交通主干道,空地不算宽敞且车流速度较快,接学生的家长也几乎都开车,周末放假的时候车辆更会成倍增加。即使这样,在这所拥有两千多名学生的学校门口并没有引起交通拥堵,家长们自觉排列井然有序,学生放学也能有秩序服从校警和执勤老师的安排。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让人感觉很舒适。这样的场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它体现了南菁高级中学作为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和南菁中学老师和家长的和谐关系。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形成怎样的一种家校关系,才能有机地形成教育合力。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容不得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严厉;有的家长爱面子,见不得老师指出自家孩子的缺点;有的家长把老师当服务者,总要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待遇”。当老师和家长出现矛盾,有的家长选择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质疑老师,怂恿孩子不听老师的话,甚至到学校和老师闹。种种做法,都会让老师的教育自尊荡然无存。
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家长破坏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老师的教育就会失去底气,越来越无计可施。当老师因此感到委屈、心寒,甚至心灰意冷,教育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家长满意。家长与老师所站角度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不一致。但如果双方都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家长和老师在教育问题上的分歧,完全可以通过真诚沟通来解决。
请相信,老师虽然并非无所不能,但怀着跟家长一样的热忱,为了让孩子更优秀他会全力以赴。孩子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纽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拥有共同的目标,从来不该是对立面。身为老师,应该对得起家长的信任,尽好自己的教育职责。凡是该老师做的事情,绝不能让家长代劳。身为家长,应该和老师形成统一战线,尊重、信任、支持、理解每一位辛勤为孩子付出的老师,和老师共同进步,一起教育好孩子。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既拥有恪守职责、眼中有光的老师,又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家长。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肩并肩,共同为孩子护航,孩子才会走上人生的光明大道。
(敦煌中学 王桂林)
怀想·留念
11月19日,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不知不觉,跟岗研修已经进入尾声。今天也是进班听课学习的最后一天。依次走过厚泽楼、润泽楼、明泽楼、韵泽楼、鸿泽楼……想把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刻入心间,每一条标语都再读一遍。一想到下午要彻底告别蓬勃发展、臻善臻美的敔山湾实验学校;告别热情好客、团结进取的老师们;告别自信大方、聪慧可爱的孩子们,突然之间由不舍而变得伤感起来,心中也仿佛弥漫着沉沉的雨雾。
迈出敔山湾实验学校校门,沉思两周充实的学习之路,确实感到自己收获满满。最为感激的自然是导师冯冬梅——一位拥有典型江南气质的美女老师。是她让我对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为人处世都有了更多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冯老师亲和的笑容,清新飘逸的字体,循循善诱的风格都为她的课堂增添了几分和谐柔美。但她最为过硬的本领应该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课堂上不见她翻阅教材,但易错字、关键句、情感把握,每一个知识点都拿捏得十分到位。每堂课都行如流水、朴实无华,学生也乐在其中,流连忘返。每课结束回看流程,我惊奇地发现,所有教学环节最后均会指向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以今早的自读课文《小岛》为例,整节课老师只出示了三张幻灯片,除了课题和多音字,通篇只围绕“自读提示”一个内容展开。首先她告诉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解课文。”通读、分解学习目标后,学生开始自读,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明晰第一个学习任务:“用将军的口吻讲述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同时引导:“要复述很长的故事,最好的方法是分层列提纲,那这篇故事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学生迅速反应: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人物、找线索……确定方法列出提纲后,老师幽默地说:“请注意,你们现在是将军哦!”提示学生一定要换位思考。就这样,第一个学习任务在教师有的放矢,层层点拨中通过自学、小组探究、交流展示高效达成。最后,冯老师抛出问题“老将军为什么向着小岛敬礼?”学生纷纷打开话匣,有的结合课文谈看法,有的通过感悟谈体会,更多的则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对比文本进行补充谈见解,课堂伴着清脆的铃声达到了学习的高潮。反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读页,人文主题是热爱祖国。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在这节课中,所有教学环节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并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严丝合缝,高度吻合,不得不佩服冯老师深入浅出研究教材的能力。
山美不在高,而在景物;人美不在貌,而在思想和人格。与冯老师的相处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龄只有十年,已经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的她,带领着一群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老师在教学路上阔步前行,一定与她的人格魅力是密不可分的。初识,她说:“有什么需求您只管说,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于是,她向我敞开课堂、传授带班经验,带我参加教研,帮我联系同学段课堂,替我查找资料……一周时间就这样从身边溜走,那么快,留也留不住。临到离别,向她告别,她还不住地对我说:“我们加了微信,很方便的,以后有什么问题或需求,尽管联系,我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多么真挚,多么慷慨!
从一句话开始,又从这句话分别,相信以后也还会因为这句话再续情缘……
(酒师附小 何丽娟)
强大自身是根本
跟岗研修已接近尾声,十几天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学习感悟的同时也进行了不断的自我反省,发现了自己好些有待提升的地方。
首先,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后和老师的交流中,敔山湾的每一个老师都能侃侃而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准确地解释我们的疑问。但交流应该是双方的双向互动,唱独角戏式的单方面发言很容易让人失去兴趣。由于自己时不时的那种词不达意,致使交流时有中断,让我尴尬的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我深深地认识到:有思想、会表达应该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能力。
其次,学科素养有待加强。交流中导师一个个的专业名词以及对专业的深层次见解,让我时有愣神和汗颜;看到的导学案中老师对知识点的完整整理和独到阐释,让我真实地感觉到了对待教学和自我要求的差距。随着新高考的到来,对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那种浅层次的知识传递势必落伍甚至遭到淘汰。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点的演变与生成、特别是对新教材内容的把握与拓展,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能适应变化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教育理念须不断更新。每每听到学生因停课而发出的欢呼声,心中有迷茫、有无奈、也有深思;看到学生因活动停课而爆发出的兴奋与欢悦,既为即将获得的片刻轻松而高兴,也为学生表露出的对待学习的状态而担忧。时代在变化,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生活的品质、未来的憧憬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教育的难度、挑战越来越大,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反思的问题。以应试、成绩为唯一目标的教育理念越来越举步维艰。南菁高中“关注师生生命幸福”的教育理念以及取得的成效,给人启迪,发人深省。教育,应该多一点温度、多一点情怀,少一点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相信学生未来生命中的幸福也将会多一点。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一个教师,教育理念是否契合社会进步、学生成长实际需求,直接会影响到师生间的亲和度。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主动改变,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成就学生!
(油田一中 周建军)
不忘初心 负重前行
今天,当我离开敔山湾实验学校的时候,突然觉得鼻子有那么一点酸。是的,我本就是一个感性的人,在遇到分别的时候总是显得不那么洒脱。转念一想,也许这并不是一种分离。如果,我将敔山湾的精神、敔山湾的理念带回去,将它植根在我们的土壤里,用心灌溉,细心呵护,让它生长、成熟,那我们就没有分离。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普通的班主任,我在这里学习到的都是非常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重回工作岗位,我一定要学以致用,才能不虚此行。
作为一名教师,以生为本,才是我们的初心。不应该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而教育。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态发展,注重成绩,但又不仅仅只注重成绩。让学生感到学校是幸福的地方,是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同学的认同,是可以自由自在成长的地方。要想让学生有幸福感,老师就必须有爱心,有胸襟,有情怀,有耐心。
作为一名教师,站稳讲台,才是我们的追求。敔山湾的老师们从入职开始就非常注重自己的职业提升,在学校为他们提供的良好氛围中,力争向上,努力成长。校领导对他们重指导,轻批评,给他们磨砺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充分的信任,满足他们的愿景,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老师们兢兢业业,热爱他们的学校,热爱他们的事业,热爱他们的学生。在有魅力、有能力的领导带领下,一呼百应,团结奋进。他们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重视课堂,提高课堂效果,注重学生反馈,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示范课。他们严格把关,自己设计符合学情的作业,及时批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负重前行,带着这次研修给我的思考和启发,在西北的土壤上做一名勤勤恳恳的园丁。
(酒泉二中 张阿蕾)
好校长成就好学校
在敔山湾实验学校的一周里,感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有诸多的年轻教师已然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在各种竞赛中斩获大奖,更有一群为之奋斗,勇往直前的领导老师们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每一位老师都表现出他们身为这所学校的老师的骄傲。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位好校长,有诸多好同行。学校建校短短几年,就从170名学生增加到了3002名学生。学校从上到下,都能坚决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拥有一位好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路、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和风格等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的全局性影响。是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教育人、培养人和发展人,在教育领域中敢于破禁锢、树新风,真正成为一所学校,成为真正的一所好学校。
敔山湾实验学校之所以发展的如此之快,得益于学校为老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学校教师普遍较为年轻,在教育名师引领下,第二年就敢于放手让带毕业班,同样,第二年就敢于走上市级赛课的展台。老师为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成长舞台而心存感激,满怀感恩之情,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了学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只要学校老师所提的建议是好的,有利的,学校领导一定会立即付诸实施,久而久之,老师感到了自己被学校重视,得到了认可,会更加以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学校的发展。
学校各级领导,注重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从思想上引领,重指导,轻批评。这样的方式,有谁会不喜欢呢?老师面对自身的问题,会积极主动的去改正,而不是被动应付。给老师的建议多于抱怨,让他们明确了自己发展方向,在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中,哪有不愿意认真工作的人呢?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更要学习这一方法。先让自己所在的团体,成为一个和谐、奋进、向上的团体,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建议。我相信,我们也会创造出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搭建出教师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人人心生向往的幸福校园。
( 金塔县第三中学 党建军)
明心笃志 砥砺前行
——赴临港实验学校参加江苏省江阴市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集中研修活动有感
冬日的江阴,依旧和暖,如同南菁学者含蓄、热情,悄无声息间传递正能量,儒雅、干练,一副笑眯眯的圆脸谈吐中透露出睿智,作为学校引进的特殊人才,江阴市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高级教师,我的导师孙海峰老师,问我周三有个研修活动有没有兴趣参加?由此良机,怎能错失!忙不迭点头答应,感谢。急匆匆准备,第二天六点起个大早,洗漱、搭车,与孙老师一行五人出发赴临港学校,同行的柴雪勇主任也想去,可孙老师说“不好意思!车子只能坐五个人,没办法带柴主任了”,坦诚、直接,遗憾之下只身前往。
导航、堵车、等待,穿过芙蓉大道,申港新区,来到了长江之滨、季子故里的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这个学校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五彩缤纷的操场,一眼望不到头的宽阔马路,依旧是两旁绿树成荫,绿意盎然,小院内的崇文楼、尚德楼、各类教学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看到红底白纸的“江苏省江阴市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集中研修活动”25个大字标语,我才恍然大悟,孙老师没给我提前透露,现场揭示,我遇到的是一场规格层次高,内容丰富的研修活动,暗暗惊喜昨天的英明决断,一天的活动,我深深体会到原来教研活动还可以这样开展。
一、邀请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增强数学教师工作能力,提高数学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学数学组教学质量,江阴市培育站采用的方式是邀请专家引领。上午安排的是无锡市省锡中孙学东主任的专题讲座,孙主任以《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与教学设计》为主题,分享了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大单元角度如何设计数学深度学习两个方面,孙主任从案例入手,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实践定义,我们的课堂中深度学习是这样发生的,回应深度学习的若干基本实践疑问,在单元教学设计方面,孙主任用整式的运算举出实际案例,讲了单元备课方法、逻辑关系,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牵着“学科内容”何以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主线,教给老师如何把数学教学任务向深度学习问题转化,一场报告,集中解决了老师们的困惑、难点和堵点问题。这是一场视觉盛宴,不虚此行,意犹未尽,些许渴望,但时间已经接近午后。
二、搭建平台助力老师专业发展
江阴市培育站对全市的老师分学科集中研修,三年内将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集中学习、自主研修、网络研修等方式,持续为老师们提供内容丰富的课程,所有学校的骨干教师必须参加为期一年的研修活动,每期学员45人左右,每个月两次集中研修活动,对老师教育教学行为提供理论及操作上的指导,有效促进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为学校及区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给老师们搭建交流平台,如同今天的数学课中搭乘摩天轮观景试题情景一般,在地面的专业最低点,旋转到人生至高点,看到全景,感受教育的彩之路。
三、名师课堂共建教师高效课堂
下午,培育站安排是临港实验学校的陈俊老师和江阴市一中方老师的初三数学示范课,他们都讲授的是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呈现,建模思想、分类讨论、数形转换复杂的数学思想悄无声息的融入课堂,流入学生头脑,陈老师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方老师能大胆放开学生思维,归类到数学规律,语言严密,表述完整,思维导图引领完成,对老师做一个放开学生,大胆走路而不是扶着孩子达到一定高度的引导者,拍手叫好!这样高效的课堂不正是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最佳例证吗?课后的七个小组讨论、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直奔主题,没有套话,没有水份,分享收获,提出建议,正如培育站美女王俊蓉主任讲的“没有点评的课堂如同吃过美味佳肴不吸收的身体一样”,“听课必须评课,才有收获”,我陷入细细的思量之中。
四、读书沙龙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江阴市培育站真抓教研,研修活动落在实处,王俊蓉主任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学员的严格要求,甚至有些苛刻,“一次活动老师们如果没有收获,会留下遗憾的”。王主任无意间流露出他们组织活动的丰富性:有教师基本功大赛,有无锡市能手评选,江阴市学科评选,初中论文大赛评选等等一系列活动,学科负责人真心为教师服务,真心为课堂着想,王主任通过精心网络海掏,给本期学员遴选出数学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让老师在书本中寻找课改理念如何落实?核心素颜如何培养?深度学习如何开展?定期开展读书沙龙,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分享体会,交流心得,细细回味孙海峰老师的分享:“书要读经典的,文章要看最新的,经典的书给人以沉淀,最新的文章给人以启迪”,“读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闲暇之余翻一番,茶余饭后看一看,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看书要讲究方法,在多次的浏览中去顿悟”………我在想,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最缺这些?我们的活动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开展?
(敦煌市教育局教研室 孔军)
听快意课堂有感
光阴转瞬即逝,我们在南菁跟岗研修活动进入倒计时——今天是深入学校听课学习的最后一天。总想抓住一切时间把这里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多学一点,回校后能更多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所以除了听导师的数学课之外,麻烦导师帮我联系了三节课:六年级创新班的一节语文课——作文讲评课,一节数学课——有理数的加减法,还有四年级邵燕主任的一节数学课——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式题),其中邵主任的课堂给我很大的启发,也给我太多的感慨。
邵主任是数学老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担任学校的科研主任。连续十几年担任数学教学并兼班主任工作,所开展的班队活动获全国二等奖,所带毕业班获无锡市优秀班集体。参加江阴市教学大比武获一等奖,参加江阴市数学教学设计比赛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考试周刊》等教育核心刊物。本着“让孩子自由呼吸” 的教育理念,邵主任驰骋于快意的数学课堂,指导孩子们不断成长。现就观课后的一些感受梳理如下。
第一,课堂节奏快。邵主任本人三步两脚、健步如飞,课堂也是节奏明快、线条清晰。从导入、新授、小结到练习、挑战、解决问题,环节清晰、过渡自然、结构完整、一气呵成,没有冗长的解释、分析,时间安排合理,利用高效。课中对孩子们的引导到位,如说运算顺序的题目,老师给出范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每道题目大约花费5秒钟就完成,效率可见一斑。真是课如其人!
第二,课堂容量大。邵主任是学校中层领导,站在学校协调发展的高度,看问题眼光更长远,考虑更周全。邵主任说:敔山湾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的课堂容量要大,不然怎么进行思维训练?怎么和初中的学习接轨?邵主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统计了一下邵老师课堂习题:单纯说运算顺序的题目10道,列综合算式并计算2道,递等式计算9道,判断并改错2道,填空2道,合计25道。四年级的孩子,课堂练习密度如此之大,思维训练能没有效果吗?所以邵主任说,她班上孩子的数学成绩好,期中考试全班只有2人90分以下,最低分也要82分。真是除了仰慕就是敬佩。
第三,语言有魅力。我们有时会苦于学生上课纪律乱,教学效果差。但在邵主任的课堂上,这些似乎都是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邵主任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邵主任说话快人快语,语言极其精炼,对孩子们上课的常规要求仅用一个字、一两个词明确,不信你听一听:先算的一步划线——划,开始做题——行动,做递等式计算时提醒——左手握尺、右手动笔等等。课间和邵主任闲聊时,谈起上课的语言,邵主任说:理科生嘛,就要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邵主任也告诉孩子们思维要走在动笔的前面,我想孩子们的邵主任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今后做事一定速度快、效率高。
第四,板书有看头。我在许多老师的课堂和购买的教案书上看到过,一节课结束时,留在黑板上的老师们的板书大多以例题的解题过程为主,数字多,文字少,或者老师一边写着,一边擦着,到下课时什么板书也没有留下。而邵主任的课堂不一样,敔山湾学校很多老师的课堂不一样,因为他们下课时留在黑板上的是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孩子们回顾总结时,明确了本节课的收获,知识体系自然而然的就在脑海中建立起来了,真是一举两得。
邵主任身上还有很多我要学习的成功经验,愿今后能联系不断、交 流不断,但愿今日之所学能让我的教学有改变、有收获!
(酒泉育才学校 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