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如何不花钱走遍全世界旅行

看不见的线:第8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

2016-01-22  本文已影响335人  任宁
夕阳西下,从Palacio Barolo顶楼俯瞰布宜诺斯艾利斯老城区。

在陌生的地方,总能长很多见识。

说实话,来之前我对阿根廷的印象非常破碎。高中地理课硬背下来的名词“拉普拉塔河”、高级牛肉、红虾、“潘帕斯雄鹰”的外号、梅西、吉诺比利、博尔赫斯、贝隆夫人、马岛战争、急速通货膨胀和两夫妻轮流当总统……我连这个国家大概有多久的历史都不知道,遑论它以前的辉煌。我猜也许很多人跟我差不多,觉得这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而熟悉,也大多仅仅是因为体育。“一个典型的阿根廷人长什么样?”这样的问题,相信不少人会被难倒。

好在现在信息时代,只有不想学,没有学不到。我快速查了一下,大概是这么一回事——

阿根廷人多为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移民后裔,白种人占97%,印第安人占2.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九成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西班牙人入侵以前,阿根廷居住着约30万印第安人,大部分部族处于原始社会。

在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1536年(在中国是明朝嘉靖十五年),西班牙远征队到达拉普拉塔河地区,建立布宜诺斯艾利斯城,但过了四五年就被印第安人烧成白地,因为西班牙人曾对印第安人进行大规模的屠杀。30多年后,西班牙重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城。

如此这般,过了差不多六七代人,西班牙语已经彻底奠定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各种欧洲文化也根深蒂固,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不公平还是让阿根廷人不满。1810年5月25日,趁西班牙忙着对付拿破仑,分身乏术,阿根廷人瞅准机会成立了临时政府,史称“五月革命”。六年多以后的1816年7月9日(这一年是清朝嘉庆二十一年,英国派来的使者不肯给中国皇帝磕头,结果给赶了回去),阿根廷打赢了仗,正式独立。

当然了,幸福绝没那么易得。再要经历将近60年的内战外争以后,阿根廷人才终于能坐下来发展,而且一不小心就靠农牧业发了超级大财。当时在许多欧洲城市,人们要形容某人腰缠万贯,常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当时的阿根廷,完全算是发达国家之列。接下去,两次世界大战它都没打,但在二战期间悄悄给予轴心国支持,并成为纳粹在美洲最大的基地之一。战后由于政策失误、经济转型困难和国际形势萧条等种种原因,阿根廷的经济一落千丈并且一蹶不振。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茬架,马岛战争爆发,四个月后阿根廷就败给了撒切尔夫人——博尔赫斯评价这次战争是“两个秃头在抢一把梳子”。

匆匆而就,考证不严,但发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大事,似乎就到此为止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内有“五月大道”,也有全世界最宽的道路——双向18车道、近150米宽的“7月9日大道”——看过上面那段话,你就知道这些路名的来历。我们下午去参观19世纪初建造的科隆大剧院,同去其他游客都是美国人。阿根廷导游以仿佛要争口气般的口吻反复向他们强调:“这大厅多漂亮!你们知道的,我们那时候非常有钱,大理石是意大利的,瓷砖是英国的,天花板上的彩绘玻璃是巴黎做好运来的,你们知道的,我们那时候非常有钱……”

我一边笑,一边想起我那虚构的绍兴同乡阿Q说过的话:“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文集题图均为本人拍摄。连载完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