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处事之道,就是柔到极致
杜甫有一首诗叫《春夜喜雨》,里面有一句话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好的传播,最好的渗透,就像这润物之雨,它从不大张旗鼓,从不惊扰别人的生活,从不打断别人在做的事情,也从不打断别人的好梦。但你一觉醒来时,就会发现外面的气象不一样了,世界是如此洁净,泥土散发着清新的香气,还有那绿草、树叶等,都在以精神抖擞的面貌,告诉你它们昨晚有过的相遇。老子崇尚的,就是这种境界,在他看来,这就是至高的境界。所以,《道德经》里经常出现一个信息:最好的处世之道,就是柔到极致。
——雪漠《老子的心事》第三辑
1.用心读,而不是用眼睛
昨天他们跟我说,用你的心读,不要用你的眼睛读。是的,这是我需要做到的,因为之前有过这种体验,但好久进入不了这样的状态了。用心读的时候,读到的不是文字,是一种体验,体悟那种直指人心的智慧。
昨天晚上没休息好,说明我心中容易有这些执著和牵挂,不能该做什么时候就做什么,比如,该睡觉时候就睡觉,不要不该有太多思虑的时候有太多思虑。从一件一件的事情上,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的问题在哪。还没有能随时随地的自主、自在。自己控制自己的心这点都不容易做到。
今天仍在回顾昨天的一些话,不定就想到说了什么,能清晰的想起来。然后,我再读《老子的心事》《雪漠诗说老子》的时候,因为有了一些疑情,启发我去重新读书,寻找答案。因为我发现,昨天大让我回答他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读了书,但仍然是内心是大部分的空白的,能讲出的只是一点皮毛,这说明我并没有读懂,我只有道理的一点明白,而且道理上都未必是明白了的,因为时时忘记,更不用说用了。而因为这问,我再去读《老子的心事》《道德经》《雪漠诗说老子》时候,就会去寻找答案。
包括读书,用心读而不是用眼睛读,这种方法,找回这种读书的状态。这也是我目前读书为什总觉得浮在表面,读的很浅层的原因。调整之后,就能接收到更多信息,发现之前发现不了的一些精妙之处,有一些体悟和体验。昨天大问我从《老子的心事》读到了什么,我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还是读的太浅薄了。我跟大说了有一点,前阵子读书结合看老师的讲课视频,有时候是文字层面的时候,收获不大,当心静的时候,才能接收到更多,才能发现更多。
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刚刚又读了一遍《老子的心事》第三辑的第四十三章 柔 壹 无所不在的柔,讲到“那么天下最柔顺、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道。道柔到极致,以至于无形,故能无处不在。水也很柔顺,非常接近至柔的境界……”道是无形无相,无处不在的。水接近至柔,后面讲到人的身体细胞里含水量足够的时候,就会神采奕奕,而缺水会看起来没有精神,脏器运作出问题。水这么柔弱的东西,却关系到人的生存。
从这里得到启发是:细微的事物,却能左右一些关键性的东西。许多被忽略掉的,不起眼的存在,可能正是合道的,比如不张扬的、低调的默默做事的人是合道的。你感受不到他的什么大的气势,因为他不需要一些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君子有这种如水一般的柔性的品德,只管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方式,自然达成。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外在,没有行为的偏颇,没有功名利禄的追求,舍弃许多可能被人认可的一些外在的条件,只管顺应道而行事。只管提供给他人需要的帮助,默默奉献而毫无怨言,毫不做作,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合道的人,不会再去想别人如何评判,他在乎的不是这个,他只在乎自己的心,自己的言行是否与道合一。
道更是如此,世间万物,一切规律,都离不开道,但道是无形无相的。你看不到它,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你离不开它,它存在于你生命的每一个点滴之中,甚至决定了水、空气和阳光等一切生存所需,你无法与之抗衡——当然,你也不会想要跟它抗衡,因为你感受不到它的压迫。它掌控了一切,却似乎不存在,这就是它的高明之处。
——雪漠《老子的心事》第三辑
这段内容得到的启发,万物因道而生,而自然生发,万物因道而灭,而自然消亡。生发和凋零的变化,都是依托于道。道是一种原创力、原动力,所有事物的生成与消亡都有它在起作用。
道是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所以,你不会想与它抗衡,感受不到它的压迫,因为道的角度来看,没有对立的概念,没有压迫或对抗之意,因为它无形无相。具体的、有形象的事物虽然是道的载体,但不是道本身,对于道的本体,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存在的,一直在发生作用,从未远离,任何事物都没有离开道,没有离开道而存在的任何东西。
它掌控了一切,但又好像不存在。如果顺应道,合道,就能借助道而超越一些局限性的东西,因为道本身是有超越于具体的事物的局限的。合道之后,也自然能像道一样借助自然之力而自然达成。我是这样理解的,道有一种柔到极致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成事,道法自然,万事万物是自然而成的。我们为人处世也当效法自然,这就是一种修道。
3.最有力量的传播,最强的渗透力
我们总是强调渗透力,【无有入无间】就是一种很强的渗透力。它的意思是,即使别人不给你一点机会,你也仍然可以影响别人,让别人接纳你,并且接纳你的观点和你传播的文化。
从这两句话,想到内证功德和润物细无声的言行。语言上的传播,有时候未必能影响人,因为你自己许多做的不到位的时候,劝说别人就是徒劳。而你从自己入手,别人却可能最容易受你影响,当你改变自己的时候,已经不执著于改变他人,但这时候,自然能影响别人,认可你传播的文化。
要学会善巧方便,用别人能理解的话语,而不要说一些对牛弹琴的话。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传播文化,言传身教,身教是同时的,只有言传,就不是知行合一,就难起到真正的作用。因为你自己不够诚。“忠诚地对待走入你的生命与你相遇的人”(老子的心事第四辑)。你并不需要改变别人,需要的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入手。不要在乎外界的评价,只管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情。
石头坚硬而兰花芬芳,
这取决于其天性基因。
君子用人也要循其特性,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且要循其天性区别对待,
奖励扶持或抑制惩戒,
不要手有病却去医足,
不要混淆是非不明其性。
选自《雪漠诗说老子》
上面这段话,今天在听自己录的回放时候,就想到昨天大也提到的,因材施教。“石头坚硬而兰花芬芳,这取决于其天性基因。君子用人也要循其特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理解这里意思有因材施教的意思,把握不同的特性而顺应,不对抗天性基因,不勉强去改变难以改变的人,而要借助其特性,顺应特性去发展和引导,并且经得起等待,没有想要快速达成目的的功利心。 要尊重人事物本来的特性,不强加于人不需要的、或者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东西,如果有这种改变别人,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的念想就是自己的贪心和执著。因为站在别人的角度,他的所思所想也都是对的,不需要因此觉得优劣评判和对立之心,有的话,就又陷入二元对立的评判之心,失去了平等的心。
4.把经典唱出来
今天返程路上,给宝宝唱《千字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唱了两三遍,原唱庄典。唱《百家姓》(纯歌版),原唱情愔。一向总是翻精翻个不停的宝宝,也有安静下来愿意听的时候真是难得。唱《千字文》这些词的时候,我内心是特别感动的,能感知到老祖宗的心。内心有把这精神传承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为人处世的责任,又深知自己差的还太远。
由百家姓想到,每个姓氏都那么亲切熟悉,一个个家族,许多先贤前辈,都在这些姓氏中,想到中华民族的根,想到许多被我们遗失了的精神传承。那些最珍贵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能否担得起这个责任,中华民族的责任,济世大愿,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点点滴滴做起,许多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经典,实践到行为上才是落到实处。形而上的追求和务实精神。厚德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