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读书随想
《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断断续续读了很长时间,宫玉振教授将曾国藩总结的为人处事之道结合现代事例为我们做了精彩分享,里面好多内容都需要我们慢慢咀嚼慢慢消化。
宫教授在书中指出,真正成就大事的人,眼光要长远,格局要宏大,但是对于关键的细节,必须把握得非常精细。高明、精明,二者缺一不可。
高明就是站位要高,格局要大,眼光看的长远。眼光够长远,事业才能够做的长久。
书中说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但是一旦布局成功,很多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他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为了七八年后的布局,一般人是看不透的。
这让我想起了曹德旺做玻璃生意时也是如此,一个朋友带他去美国考察,期间他被领到了美国福特博物馆。
这就是一部美国工业发展史的博物馆,因为是福特投资,所以叫福特博物馆。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当时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前途渺茫,此次美国之行并没有给他带来改观。
回国的路上善于思考的曹德旺忽然意识到可以借智历史,看看发达的美国工业在处于跟我们同阶段时在做什么,并且发展至今仍然很好。
于是在回国一个月后他再次带着翻译到美国福特博物馆,这一次可以说是收获巨大,回来就决定了福耀今后的发展。
这也是眼光,曹德旺当时自己身陷局中,看不清方向。所以他跑到比我们发展更快的美国去看未来,这就相当于他穿越到未来去看工业发展,自然就明确了发展方向。
所以眼界很重要。
胡雪岩曾说过一段话:“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你有一个府的眼光,就能做一府的生意;你有一个省的眼光,就能做一省的生意;你有天下的眼光,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高明是战略眼光,是对全局的把握,而精明则是精确的分析,是对细节的重视,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有很多强调细节的名言警句,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注意细节的处理,往往就是大厦倾倒的前兆。
历史上曾有一个被马掌钉掀翻的国王。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在和亨利决战的清晨,让一个铁匠给自己的战马钉掌。但由于铁片不足,最后一个掌缺了一根钉子。由于缺了这根钉子,战马在冲锋时马掌脱落,查理三世连人带马跌倒在地。不明原因的士兵以为国王中箭身亡,纷纷转身逃命,理查三世最终丧命敌手。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既能抬头看远方,又能低头做实事,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