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人-村上春树
人心这玩意儿,我想怕是深井那样的东西。
村上的几个短篇合集。第一次发现看得这么五里雾中。
《电视人》:一开始完全不理解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百度发现了“电视人”理论: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人,在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的大多数中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简单的说就是科技发展后遗症。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近两百年间产生的变化最为翻天覆地,尤其是发展到现在,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黑科技、新应用出现,稍微停下脚步便会感觉自己和社会上的部分人产生了距离感,有时候都听不懂他们在谈论什么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更好的发展,也使得人和人之间距离越来越大。村上在电视走入千家万户的时代成长,经受了因电视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正如我们是在电脑发展的时代成长,而现在的孩子是在智能手机发展的情况下成长一样。在得到新科技带来的成果同时,也经历着他们带来诸多生活迷茫的现实。所以我无法理解村上因为电视而带来的困扰,也无法理解伴随智能手机成长的那一代人的烦恼,每个人都有各自时代的茫然。
《飞机——或他是如何像念诗一样自言自语的》:这一篇看不太懂。
《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发展史》:大约是阐述了战后JP青年男女间的婚恋观的差异和青少年成长到青壮年的心态变化。至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和整个故事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书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婚恋观上最大的差异是在于是否经行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在现在几乎可以被无视。现在的婚姻冲突更多的是都市大临青年面对父母逼婚,在找个合适的还是找个深爱的中对冲,这样一想,那些在高中、大学恋爱然后走入婚姻殿堂的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关于青少年心态变化,不管任何社会都是常见话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因此也必然有相应作家执笔直指弊病,希望当下青少年能更好的成长。
《加纳克里他》和《行尸》:这两个故事读《聊斋志异》的感觉是一样的,怎么看都觉得像志怪小说。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加纳克里他》是因为进入了瓶颈期,所以写个作品练练手,给《奇鸟行状录》做铺垫用。
《眠》:睡不好的人有很多,但是不睡觉的一个都没有,唯一的差别在于睡觉时间长短而已,即使是时常失眠的人也有小憩的时候。如达芬奇这样采用“达芬奇睡眠法”的牛人,睡眠也依然必不可少。故事中的我因为遭遇失眠,而开启了无睡眠模式。从故事中分析,睡眠是人的一种休息模式,而故事中的我,似乎在洗完、做家务和老公做爱中已经完成了生理机能的休息,那么不睡觉似乎也显得合情合理了。而书中妻子的孤独,其实我是比较难体会到的,现在这个时代,不管你在哪个时间点想要经行娱乐活动都是轻而易举。总会找到适合你做的事来取悦自己。
单论失眠,心理上的痛苦远远超过得不到良好休息导致身体疲惫的痛苦。多数人不是想着因为失眠可能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学习,便是在脑海中盘旋无数的孤独感、寂寞感,甚至很多悲伤的往事也涌入心头,含混模糊中心态崩溃。记忆中只有舒子曾在一段时间内遭遇过失眠的困扰,而舒子为此时常感觉焦虑。以前看过卡耐基的一篇文章中给失眠的人的建议便是自我安慰:只要我好好躺着,也是完成了一种休息,明天依然能好好工作。然后让自己逐渐安心下来。——道理咱们都懂,但是失眠了依然焦虑。
《安娜·卡列宁娜》被强行安利了一波,虽然我没有多出的三分之一人生,但是我还是愿意抽时间来阅读一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