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笔记]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2017-04-23  本文已影响292人  语言和生活
[西方哲学笔记]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69-前399)这个名字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并不陌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然后呢?此外还知道他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苏格拉底。他的两个著名的命题:1)认识你自己,2)德性就是知识;以及他的教育理念: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其实跟我们古代的哲人孔子(前551-前479)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生前都没有著述,都是他们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把他们生前的思想记录下来;他们的教育理念都是启发式的。

[西方哲学笔记]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1)认识你自己 Know Thyself

“认识你自己” 是德尔斐神庙的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他打比方说,那些只是太阳的人会弄坏眼睛,不如通过太阳映在睡眠的影子去看太阳。同样,灵魂是人认识外部事物的中介。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

[西方哲学笔记]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2)德性就是知识 Virtue is Knowledge

前面说到,要求助于内在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相。那么内在于心灵的原则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这个原则就是德性。

“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的知道的原则。在此意义上,他把德行等同于知识。

“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认识。他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这恰恰说明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善),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相反,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善,必然会行善;知道善而又不实行善是自相矛盾的,因而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

[西方哲学笔记]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3)苏格拉底方法 Socratic Method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因为他承认自己一无所知,他不传授知识,他只是与人对话,通过对话,接近真理。承认自己无知,正是苏格拉底的只会所在。

苏格拉底式的无知是真诚的态度。没有真诚的无知,便没有对知识的真诚探索,无知的态度是实施苏格拉底对话的关键环节。

第一,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学习者,这样便能使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只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把学习变成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主动过程。

第二,承认自己无知的态度使对话者双方处于同等的地位。

苏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比作他母亲从事的“助产术”,两者有这样的可比之处:

苏格拉底在对话时并不宣布问题的正确答案,正如助产士的任务是帮助产妇生育,她自己并不生育;对话者对自己既有成见的否定好比是临产前的阵痛,这是每一个获得真理的人必经的途径;对话的结果是对话者在自己内心中发现真理,正如产妇从自己体内产生新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一位传奇教育家Marva Collins运用的就是这种启发式的苏格拉底方法,通过她的启发式教育,创造了很多教育奇迹,让许多在其他学校被放弃了的“差生”或者“问题学生”最终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关于她的传记Marva Collins' Way也是在很有名的“哈佛幸福课”上被Tal Ben Shahar推荐给家长,老师以及企业领导,值得一读。

参考文献

赵敦华. 西方哲学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