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成长甘肃省

我的21天早起实践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65人  曹一白

作为八零初的中年人,逐渐发现有“变老”的趋势,特征有二:

一是发际线,突然间往后漂移,比傍晚时大海涨潮的潮水还快;

二是觉变少了,早早就醒了过来,订的闹铃仅仅是象征作用,还不等闹铃响起,已经开始刷着手机。

变化是悄无声息发生的,有很长时间没有睡过懒觉。还记得很早的时候,睡懒觉是最惬意的美事,在没有事情安排的周末,自然醒来,懒洋洋的躺在温暖舒适的床上,旁边放一本喜欢的小说,沉浸进去,在故事里畅游徘徊,一直到肚子咕咕叫,再也忍不住时,才不情愿的爬起来,一个悠闲的假日上午就度过了。

过去的时光再也追不回来,那就努力向前看吧。

上个月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在号召加入“21天早起实践营”,早起对我不是问题,因为建群的人是引导我接触007的人,因为相信会是件好事情,就加入进来。

微信群建立后,很快达到了预先定的21人,就准备开始践行,规则如下:

每天早起在群里打卡。

7:30前分享学习笔记或者锻炼记录到群里。

对于早起打卡,我能做到,但是学习和锻炼,平时会做几次,天天做就犯难了。

我是今年春节后接触到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和《谷歌方法论》,因为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听,所以就有大量新鲜的内容等着我。我看书性子急,遇到好看的书或者内容,就会忍不住一直看下去,急匆匆的看着书变薄,内容变少,尽快见到结果。但这么囫囵吞枣的阅读,东西是看了很多,但事后不会留下收获,也缺少深入思考,一直觉得遗憾。

也想过学习后做笔记,也想过反复听书加深印象。但是因为懒,因为觉得内容多,就拖到了现在。

这次也准备借着这个早起实践营的机会,每天早晨听《谷歌方法论》最新一期更新,再根据更新内容写笔记,及时上传到到留言区,同时看看其他人的体会和思考。

在此后的二十余天里,我六点左右起来,收拾利索后,就出门上班,会边开车边听最新的内容。因为有课后作业的压力,会在听的时候格外用心:留意要点,有哪些启发,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到达公司后,因为上班时间尚早,就把笔记写好后传上去。

下午时,笔记能不能进入精选,就会收到提示了。

第一次看到进入精选,心里美滋滋的。

第一次看到有人点赞,会忍不住翻翻对方的内容,有人赞同会觉得特别好。

到了今天,已经更新了24篇笔记,也初步培养了定期写笔记的习惯,多一半都进了精选,有一次提的问题也被吴军老师在周末问答中专门回复了,非常开心 !

经过这些天的经历,我得到了养成习惯的以下收获和体会:

1.设定的目标要基于现实,是自己能力范围内能达到的。习惯的养成要基于一定的基础,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看到很多牛人,都想早点成为这样的人,想变优秀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能力和习惯是个逐步培养的过程,需要在一定的基础和平台上搭建,才能稳固和牢靠。

2.设定实践天数,先从容易达到的时间开始。可以先是21天,再49天,再100天……如果先假定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中间有个变故没有完成,很容易打击积极性,造成中断。

3.习惯需要彼此的鼓励和帮助。有了同道中人,就更容易把事情做好;有了表扬和反馈,做事的动力会更足,会更容易长期保持下去。

最后,如果你愿意尝试下,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优秀的路上不孤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