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为什么向内“反求诸己”那么重要?……

2020-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556自律训练营

        为什么今天我要分享这个向内求的主题呢?因为向内求我们才能牢牢抓住自己的生命,我们生命里的一切由自己说了算,即我们开始掌控了自我的自主权。

      佛家主张向内求,不要向外求,儒家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王阳明的心学也对这一命题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仔细研读比较,虽然从表述上有差异,但从本质上还是有共性的。佛家认为,向外求没有结果,就如同欲壑难填,而向内求,会证得圆满。“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通俗地说: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其实就是八个字:此心具足,不假外求!佛家用戒定慧来克制贪嗔痴,细想想,恰恰就是践行了向内求,不向外求的教义。

      即使我们用了多么高超的手法把每一个和我们联结到的人编写成我们生活事件的配角,但可悲的是,我们要的终极存在——他人的支持、爱和理解,永远掌控在他人手里。他们想给你时,会在你自编自导的戏剧里配合你的演出给你,但是没有人会持续无止境的给到你这些存在,当他内心感受不舒服或痛苦时,心会让他看破你的整个戏剧,最后他会彻底的离开。当然,你可以再联结到下一个人开始编写下一部戏,暂时性的得到你要的存在。可惜,每段戏都不会长,而且会越来越短,人们识破你戏的速度越来越快,离开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最终的结果,你要么迷失在这场幻觉的游戏里怨天怨地,要么在某一次的阵痛里开始向内看,自己选择终结这场游戏。

      自始自终,如果不是开始向内看向内求自己结束这场戏时,你永远都不会明白为什么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没有爱,那么无情,那么冷血。无情的永远是那些别人,而不是吝啬的自己。你的这出戏只是在拿所有人当一个工具,在满足自己的欲求,而从未发心的付出过爱,所以与你联结建立的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关系,而是一场真正的木偶戏。关系是流动的,而在你创造的戏剧里,你拥有的每段“关系”都是虚无的,只有你一个人主导的木偶戏。

      你永远可能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无法真正的获得他人的爱、理解和支持,因为你从未给予过他人这些存在,甚或连你自己都未给过自己这些存在,所以你又如何知道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当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时,别人又怎么知道且给到你呢?所以你的生命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你,你从未真正在活着。

那这些是什么导致的呢?

    1、否定性思想。如:不可能、没办法、怎么会?这些词汇会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没方法等于没能力。

    2、推卸责任。如:没看见、不知道、不是我的错,这些词汇会让人心安理得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损失了很多次成长的机会。

    3、拜金。见钱眼开,看钱说话,钱少了什么也不干。

    4、职责局限。这个不归我管、那个不归我管,无团队意识,不懂沟通,你忘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5、抱怨。自己永远是一个受害者,发生事情永远是别人的原因,慢慢的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自以为是。

    7、不自信。你不相信的东西永远不会全力以赴的去争取,即便有机会,也会被全力以赴的人抢去。

    8、怕犯错。不敢去做更多的事,出了错第一时间先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9、懒惰。不想干,也不愿意去想,安于现状、每天做着美梦,温水煮青蛙。

    ​ 当我们向内依靠自己的时候,有伴侣的时候我们会很快乐,但如果能自立自强、内心足够丰富,有伴侣或没伴侣我们都能一样的快乐。工作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自身就是一个内心丰富、有趣的人。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能感到快乐。只有依仗自己的内心,只有不停地向内求,不断的提升自己内心的力量,让自己变得强大,我们才能更游刃有余的面对生活,真正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


      我是辉哥,被称为自律达人/顾问,每天“5:56”打卡起床,已连续不断打卡592天,使用有道云笔记1348天,每天看书15分钟,“556早起自律营”发起人,前100名入营免费……

      “刻意练习是自律的魂”连载第11篇,欢迎您的监督,也希望您能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欢迎加入“556早起自律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WX:18818715958!暗号:自律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