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住内观

调伏烦恼

2019-02-06  本文已影响46人  觉太极崔云鸣

调伏烦恼

班迪达尊者

前几天我从三种无上开始说明到,一直到解脱心,获得解脱心的行者从烦恼的束缚当中就解脱,而内心也变成一种不被束缚而解脱的状态。为了要具有解脱心,必然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各位行者,你们现在都有修毗婆舍那,到了这个阶段,或多或少也已经有观察到了这生当中的名法以及色法,当下也有生起了智慧,渐次渐次提升也有达到毗婆舍那的最高顶尖的智慧。当各位行者在修毗婆舍那的同时,也有彼分的解脱,观照的当下也是不受烦恼的束缚,假如可以继续修到,可以成为圣者,可以证得道智、果智的时候,烦恼也会逐渐的继续减轻,假如是预流圣者,他的烦恼就会减轻,因此到了阿罗汉圣者的时候,烦恼全部斩除了。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证得预流果,能够可以成为预流圣者,预流圣者,巴利文叫做“ satapaana”,假如这一生当中自己可以成为预流圣者的时候,这一生是值得的,遇见佛教也是值得的,各位现在都是持续的用功观照,能够可以见到佛陀所说的法,有句话说“见法即是见到佛陀也”,首先我们是要见到法,假如没有见到法就等同没有见到佛陀。我们现在信仰的佛陀又叫如来,巴利文叫做“ tathakata ”,我们的世尊在过去宿世过程当中行了种种的波罗蜜,不断地要减少自己的烦恼不断的修行,直到这一生为止,我们自己禅修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自己会对佛陀,想要供养佛陀或者是想要尊敬佛陀,礼敬佛陀,崇拜佛陀,说到想要供养佛陀,我还是要提到昨天已经说到的两种供养,两种供养第一种是特质的供养,巴利文叫做“ amisa-puia”;第二种是法的供养,现在各位行者按照佛陀所说的这些禅法每天都在实践,实践到这生当中给建立了这些禅法,以这个禅法来供养佛陀,这种的供养叫法供养,巴利文叫做“ dhammam-puja ”。

昨天我又提到了礼敬佛陀的偈颂,我只讲到了两句,它总共是五句,各位行者禅修到这个时候,你们念到这个偈颂的时候,内心也在不断地赞叹,确实如此。因为这个偈颂的第一句话巴利文叫做“ buddho so bhagava bodhaya dhammam deseti”,它的意思是说彼世尊首先自觉之后为令他人觉悟而说法,而下一句是彼世尊是自令调伏而令众生调伏而说法,这句话相当有意思的,佛陀出现在世间绝不是想要宣扬说我已经是觉者,各位应该来供养,都没有这种的含义,但是现在有许多的教授,他们会事先会宣布说他们获得什么样的文凭,还有获得什么样的职位,这样的宣扬代表高兴自己的意思。而佛陀不是这样,他是首先调伏,而为令众生调伏而说法,目的是为了让众生也得到调伏,而佛陀是自然调伏,也没有要批评人家的思想,也不要反驳人家的思想,而是自己是要调伏的。后面还有三句话,我今天争取时间,向各位行者来简短的说明。

为了能够止息烦恼,佛陀亲自去禅修,修习,而这生当中也止息了烦恼之后,为了众生能够可以止息烦恼,佛陀就说法了,这个就是第三句。第三句巴利文叫做“ santo so bhagave samathaya dhammam deseti  ”,它的意思说,彼世尊止息烦恼之后,为令众生止息烦恼而说法。这里有说到止息,它所指的是烦恼果。

烦恼里面有分别有许多的果,贪果、嗔果,痴果。贪也可以叫做是染心的染,染果。这个染是一种执取,一种贪图,贪染。对物质也好,对生命也罢,或者是一定要获得他才能够满足的一种状态,过程当中,有没有正当或是不正当,他不考虑,目的是为了要获得,这种的贪图也叫贪果,或是染果。佛陀自身当中都没有这种的贪果,这些的烦恼果都是止息的一种状态,止息,巴利文叫做“santo ”。佛陀为了要止息这一生当中的烦恼,过去世当中,他不断地圆满他的波罗蜜,到了此生的时候,也象各位行者一样,修四念处禅法,当有了智慧的时候,毗婆舍那禅法渐次渐次地提升。

当有智慧,当明生起了,明生起了,就阻止了无明,我们过去因为无明的缘故,我们就生起了贪心,贪爱之心,进而是生起的是执取,因为不了解,才会有想要去贪爱的现象就出现。现在各位行者都有在观察到色法与名法,以及色法名法的因果的关系,当下止息了什么?他止息了所谓的有灵魂的实践,当下也止息了有创造者的邪见,假如我们没有了解到名法色法的时候,误以为自身当中有灵魂,这就是命我。这个命我,它是要由大我来控制,所以现在明生起的时候,止息了这些的无明邪见,假如能够可以达到道智、果智的时候,所有的这些的果就被止息了,绝对不会有对物质的贪爱,对生命的贪爱,或者是这些嗔恨也被止息了,这些痴果、无明也被止息了,这种止息巴利文叫做“ santo so bhagave samathaya dhammam deseti  ”。

各位行者也会听到有些人会说佛陀自己先止息了烦恼,目的是不是也是想要招收了许多的信众跟他一起学习呢?绝对不在于这种的方面,这句话的后面又讲到为令众生止息烦恼而说法,而佛陀止息了烦恼之后,他的目的只不过想要众生也跟他一样,止息烦恼,而佛陀是与大悲心来说法,目的绝对不会是说想要招收许多的信众或是随众。因为佛陀已经执许了烦恼,也不会贪求说这种的随众与信众。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就是所谓的烦恼是在什么时候止息呢?在哪里止息呢?要说明这个之前,首先各位要了解一个巴利文的词语,有句话叫做“ santana”。它的意思是相续流,生命的相续流,所谓的生命的相续流就是名法、色法的相续流,而当我们听到的时候也有名法和色法的相续流,甚至是我们闻到的,尝到的,触到的,当我们的手弯曲的时候,或者是手伸直的时候,都会有所谓的名法、色法的相续流,除此以外,我们在意识里面也有名法、色法的相续流,整个六门被六识触起的时候,都有生起名法、色法的相续流,对于这种的名法、色法的相续流,生命的相续流,也可以叫做是生命的轮回。轮回,巴利文叫做“ sanasara  ”或者也可以叫名色法的轮回,我们此生当中会有色法、名法的相续流,我们下生当中也有名法、色法的相续流,假使我们投生到梵天 ,也有它的名法和色法的相续流,或者是我们堕入到地狱里面,地狱众生也有自己的名法、色法的轮回,或是名法、色法的相续流,过去我们所造的是善业,现在所获得的是善的名法、色法的相续流,过去所造的是恶业,这生当中所获得的是恶的名法、色法的相续流,由于这些相续流徐徐生起的情况下,就象一条河流一样,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对于名法、色法也叫相续流,或者也叫轮回。

在我们的生命相续流里面,有一个叫轮,轮巴利文叫做“  vatta”,它的意思是凡是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之下呢,轮继续轮转。说到轮总共有三个,第一个是烦恼轮,巴利文叫做“kilesa-vatta ”,第二个是业轮,巴利文叫做“ kamma-vatta ”,而第三个是报轮,巴利文叫做“ vipaka-vatta  ”。

首先说明烦恼轮,我们现在不了解,不了解们执取,不了解就是无明,不了解我们有名法和色法,我们不了解的情况之下,误以为是有我,有人,有众生,自身当中有所谓的命我,因为我们不知道,但是所知道的都是错误的,当我们正确的时候,知道的内容几乎都是错误的,比如说,我们眼睛里面长了白内障,我们看不清楚,看到的全是颠倒的,同样的我们是无明,无明不了解的情况之下,才会生起贪爱,有了贪爱之后,才会有执取。

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注意,有的时候,处在感受到乐受也会生起贪爱,而苦受也会生起贪爱,为什么呢?当我们处于苦境或是在苦受当中,我们不断地期盼说,我们得到快乐,这种的期盼,这种的期待也是贪爱,就比如说一个人没有办法喝到矿泉水,不断地期盼说要喝到矿泉水,因为没有喝到,他的内心是苦的,因为是苦的,他的内心再次期盼的情况下,又生起了贪爱。所以我们无论是乐俱,苦俱,乐受,苦受,就会出现所谓的贪爱。有了贪爱之后,我们得到了,我们紧紧握住,不愿意放下,这种不愿意放下,叫做执着,或是执取,巴利文叫做“upadana ”。

就好比如说,有一只蛇咬到青蛙的时候,它紧紧咬住而不放,认为青蛙是我的食物,是我的感觉,是我要吃这一餐,这种的状态是所谓的执取。

现在我们是因为不了解名法、色法,认为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命我想要吃东西,这身体里面的命我是受到了大梵神,大我的命令,所以必然要享受。它就是有无明,无明故有执取,贪爱故有执取, 现在因为有在无明的关系而在执取,贪爱的关系在执取,这就是所谓的烦恼轮。这个烦恼轮是永远不会停止的,除了睡着以外,任何时间都会有烦恼轮继续流转,当烦恼轮在转的情况之下,因无明而造作善业或是恶业,所以烦恼轮轮转的情况之下就轮转了业轮。

因为造作了善业或是恶业,我们会有所谓的下一下生命,下一个生命就是所谓的报轮,这三轮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断地流转,这三轮重复而言的话,第一个是烦恼轮,第二个是业轮,第三个是报轮。

在内心里面生起贪火、嗔火、痴火的时候,我们内心都是感受到的是非常的炽热,而内心的火也没有办法止息,为了要止息这些的烦恼火,我们必然要去亲近善友,善友的巴利文叫做“ kalyana-mitta”。我们要去了解如何去止息烦恼果,了解之后实际要去止息。有些人虽然是知道内心里面不断地燃烧火,但是他不愿意去亲近善知识,也不愿意去扑灭这些烦恼火的情况之下,他内心里面永远都是无法正直。因为火在烧,这些火总是在蠢蠢欲动,它总是想要去完成内心里面的不满足,想要获得一种的状况,遇到了所缘境的时候,自己也是被所缘境牵着走了,因为内心里面没有办法正直的情况之下,他的内心要达到一个目的地,因为要得到,他造恶的话呢,他也就是犯下许多的违犯烦恼,因为想要得到的一个目的地,他不择手段的做出那种身恶行,或是语恶行,或是意恶行,因为内心的烦恼不断在燃烧的情况之下,必然也会去作出一种行善业或是行恶业,质问自己,自己都会明白的,因此之下,我们一整天没有观照的情况下,这些三轮它是徐徐的轮转,从来也没有办法停止,因此我们也没有办法获得烦恼止息的快乐。

许多众生包括了,人、天人还有畜生,尤其是许多人是没有办法去除掉这些烦恼魔,这些烦恼魔变得非常的旺盛,就好象海洋上面的巨浪一样,我们遇到了贪欲的巨浪的时候,我们内心里面开始生起贪欲的巨浪,这巨浪经典里面也叫瀑流,瀑流的巴利文叫做“Ogha ”。贪流的瀑流巴利文叫做“ kamogha”。比如说入禅定的人,他获得禅定,他认为禅定是最究竟的,因此紧紧握住不放下,这也就是所谓的贪欲的瀑流,而有些人对自己的生命紧紧握住不放下,非常执取,这也是贪欲的瀑流。有些人对自己的生命不了解,特别是有命我,有灵魂,而灵魂受到大我的命令。当下也有所谓的无明的瀑流,贪欲的瀑流和无明的瀑流是无量无边的 ,我们沉浸在瀑流里面,始终得不到安乐,我们必然要去除掉无明与贪爱。

我们要怎么样去除无明与贪爱呢?我们就要用到佛陀告诉我们的方法。我们用这个方法能够可以度脱到彼岸,可以登上彼岸,我们可以度脱瀑流,登上一个安稳的彼岸。佛陀众生可以登彼岸,他自己作为一个标榜,也是修了四念处禅法,用这种的禅法,他度了瀑流,也登上了最安稳的彼岸,登上之后,为了让没有登上彼岸的众生登上彼岸,他也告诉了众生方法,你们在这个无量无边的瀑流海洋里面,在游泳的过程当中,你们可以用这个四念处的禅法,用这个方法就能快速地登上彼岸,所以我们用佛陀所说的这些方法,不断地可以登上彼岸,可以止息这些烦恼,假如用功禅修,我们证得圣者的时候,可以证得预流果的时候,我们内心止息了许多的烦恼的。

源于烦恼轮而生起的业轮,源于业轮而生起的报轮,三轮是徐徐的轮转,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报轮里面,它也有所谓的无明,贪爱执取的情况之下,在下一生当中再次地会造业,再次造业的情况之下,就再次的轮转了业轮,之后再次就能够促成报轮,这种的徐徐的轮转,我们叫轮回。佛陀对于轮回绝对不会说轮回之乐,佛陀对于轮回说轮回是苦的,轮回之苦巴利文叫做“ sansara-dukkha  ”。佛陀亲自观察到了轮回之苦,他找寻了解决的方法,不断地累积了波罗蜜,到最后终于找到的解脱之道,解脱之道巴利文叫做“ mokkha ”。走在解脱之道必然可以获得解脱的利益。

巴利文“ mokkha”,解脱之道,各位行者也每天都在修解脱之道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四念处禅法,四念处禅法是要时时提起正念,如实去觉察与观照,当目标所缘境生起的时候,立刻瞄准,之后去观照它。比如自己腹部起的时候,腹部起是当下生起的目标,你要瞄准腹部起,紧接着去观照,而腹部伏的时候,伏的状态是当下生起的所缘目标,你就要瞄准腹部伏的一个状态,进而去观照它,假如当下有感觉生起了,这个感觉是他当下生起的所缘目标,你要瞄准到感受,进而去观照它。

假如有许多的杂念妄想,有许多的思维,你要立刻去瞄准思维,杂念妄想,马上去观照它。比如看到的,要立刻去瞄准看到的色所缘,立刻去观照它,而听到的也是如同,内心里面生起了贪欲之心,贪婪之心,也要立刻去观照它,假如内心生起了清净之心,清净之心也是我们要去瞄准的对象,我们要立刻瞄准清净的心的一种状态,进而去观照它,如此观照之下,当下的烦恼是止息的。佛陀也用了这种的方法,不断地止息到自己的烦恼,佛陀也曾经在无量无边的瀑流当中也用了四念处的禅法,也可以安然的登上彼岸。我们偈颂的第三句的巴利文是说“ santo so bhagava samathaya dhammam deseti  ”。“彼世尊是自己止息,之后为令众生止息烦恼而说法。”

第四句巴利文叫做“ parinibbuto so bhagava parinibbanaya dhammam desctiti ”,它的意思是“彼世尊自然度脱之后,为令众生度脱而说法”。就等同刚刚所说的,烦恼的瀑流是无量无边,我们必然要用这些禅法,以观照的方法,登上安稳的彼岸。假如我们没有观照,没有禅修的情况下,有些人当烦恼火一生起,他自己没有办法控制的情况之下的,我相信各位也看过因为嗔怒也结束了他的生命。这说明贪嗔痴是业果,它能够可以燃烧我们的。最后佛陀是扑灭了这些火,就得到了一种寂静,寂灭。当佛陀八十岁的时候,他也寂灭了他的色法与名法,紧接着般涅槃了,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彼世尊是自然入涅槃,而为令众生自然入涅槃而说法。”因为彼世尊在菩提树下是寂灭了他的烦恼。而到八十岁的时候,他灭除的是所有的色法与名法,所有他的名欲,色欲都寂灭了,进而可以进入般涅槃。

我们要修四念处禅法的话,我们要有恭敬心,我们在禅修前要遵守五戒或是八戒,假如自己是比丘的话,要遵守比丘的相关的戒律,因为我们持守戒律,这些违犯烦恼对它是止息的状态,因为各位持守戒律,自己都没有去违犯,当下获得的是身业和口业的清净,这个就是当下现起的利益及止息的状态。假如基本的戒律都没有守好的话,这些的违犯烦恼也不会止息的,假如遇到了烦恼的境界来了,也会被这些烦恼所冲走,原因是自己都没有持守戒律,而现在持守戒律的情况下,纵使遇到了这些的对境,而自己也不会被这些烦恼瀑流冲走,当下也获得了许多的利益。要说利益,也根本说不完了。

我们持守好戒律之后,我们要提起精进的心,观察腹部起伏,当提起精进之后,我们克服的是懒散、懒惰的烦恼,内心都是如此的活跃的情况之下,烦恼也不会再生起,自己的正念也可以牢牢地跟贴着所缘目标,而定力也能够可以跟贴着所缘目标,此刻内心都是清净的。各位行者,自己也可以想一想,自己的修行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假如你不相信,目前你没有观照,内心里面立刻充满着生起的是烦恼,想要伤害对方,想要获得对方的物品,或者最想要这些不善的念头,当你在观照的时候,你的内心心路过程都是系列的清净的情况之下,这些一系列的烦恼也没有办法再次生起,它是一系列的被止息的状态。到最后自己都会觉得佛陀所说的这些道理都是正确的,我认同这些道理,因为自己在观照禅修的情况下,当下也是获得一种彼分彼分的止息以及寂灭,最后对佛陀的这种信心越来越有加倍,因为佛陀也是用了这种的方法,他是永远的止息,永远息灭的一种状态。

为相信礼敬佛陀的偈颂,他自己是自觉的,而佛陀已经止息烦恼了,而佛陀自己可以度脱了,因此之下,自己会有越来越多的信心,现在各位行者每分每一秒都在观照,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止息,以法来供养佛。物质的供养虽然有上等的福报,但是物质的供养形成的善果报不会让我们度脱烦恼的,各位行者对于这个概念必需要认清楚。

能持守戒律 ,它能止息的是违犯烦恼,这是谁也没有办法否定的事实,当下也从违犯烦恼的束缚当中解脱了。持守戒律也是解脱之道的其中之一。进而我们培养定力,而定力可以止息的是缠缚烦恼,现在各位行者都有在观照,培育的是刹那定,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在止息了烦恼。进而我们也生起了智慧,而慧止息的是随眠烦恼,它可以斩除烦恼的根本种子。所以现在假如现在不观照的情况下,不断地生起无明,贪爱,执取,进而会造善业或者是恶业,所以才会有下一生的生命或是恶的生命。

现在修了四念处禅法,在观照的时候都有使用八正道,我们修八正道断除的是这三轮,假如不修八正道,不修四念处禅法,三轮是徐徐的轮转,它永远不会停止的。对于这个部分各位也必需要了解。

在一起的禅修里,我也只能讲到这个阶段而与,现在各位行者观照腹部起伏,内心就清净了,因为我们持守戒律,我们培养定力,这些持守戒律的人能量越来越加强了,而定力也越来越加强了,到最后自己的意业的清净是越来越增长,越来越茁壮,这些增长和茁壮叫做是修习,修习巴利文叫做是“bhavana  ”。让我们这些禅法可以增长,让我们内心里面的定力可以增长,让我们内心清净的力量可以茁壮,这个叫做是修习。

我们用这种的方式,我们可以度脱了烦恼的瀑流,我们观照的过程当中,也分别了知名法与色法,我们度脱的是无明的瀑流,这些是我们要时时刻刻去观照,不观照就会生起许多的烦恼和痛苦,观照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从生度脱到不生。我们现在都在建立所谓的前分道,在我们用功努力之下,到最后我们也能够证得涅槃,获得的是究竟的快乐。如果没有办法证得阿罗汉果,至少至少可以证得预流果的时候,可以断除掉这些邪见和疑惑,过去的一些常见,在证得预流果的当下也被断除了,认为有我见的这些邪见在证得预流果的当下也被断除了。但是有些微细的贪和嗔是没有办法断除的,这些无明,是没有断除的。粗糙的贪和嗔是断除了,但是微细的贪和嗔,纵使有生起,也不会让我们堕入地狱。证得预流果的人,对三宝是坚信无疑的。

我们现在禅修,为的是达到止息烦恼的目的地,当我们坐下来观照,每一次观照都是用法来供养佛陀,在经行的时候也是如同,我们的行住坐卧当下都是以法来供养佛陀,这个是最好的供养佛陀的方式。最后礼敬佛陀的偈颂,特别的有一种的深切的领悟。这个偈颂的巴利文是“buddho so bhagsva  bodhaya dhammam deseti”,彼世尊是自觉之后,为令众生觉悟而说法,这句话是确实的,自己认为这句话讲得是非常确实的。下一句的巴利文是“ danto so bhagava damathaya dhammam deseti ”,佛陀是他自能调伏之后,为令众生调伏而说法。各位在禅修的过程当中,尤其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深深的会有领悟,自己在观照的过程当中,身、口、意都有在调伏的状态,何况说是佛陀呢?

假如我们继续观照,证得预流果的时候,我们有些烦恼也会被调伏的,我们证得预流果,我们作为人是值得的,我们遇见佛教是值得的,我们的生命受到了保障。巴利文最后一句是说“  parinibbuto so bhagava pannibbanaya dhammam deseti ”。  佛陀是入般涅槃之后,为令众生入般涅槃而说法。的确佛陀寂灭了他的烦恼,寂灭了他的名法,色法不受后有了。现在各位以禅修观照的方式不断地供养佛陀。我们学习了四念处禅法,我们要以恭敬心继续地禅修,仔仔细细地持续地观照。

这一期的禅修营里面开示的内容是没有办法讲得非常详细,以简要的方法向各位行者说明,这一期我说的开示内容,完全来自于原始佛陀的教法,原始佛陀的教法的巴利文叫做是“ mula-buddha sasana  ”。我这次开示的内容,它的出处在于《中部》,《中部》巴利文叫做是“ majjhima-nikaya”,也有引用的《长部》里面的,《长部》巴利文叫做是“ digha-nikaya ”,我这一期的开示没有添加我的思想,来自于在经典里面佛陀所说的道理。假如我过去找不到学习的方法迷失的情况下,却没有办法抵达最安稳的目的地,现在我找到了,现在各位在禅修的时候,绝不要让杂念妄想浪费掉许多的时间,正确的方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持戒和持续的观照是唯一的正路,所以我们观照的时候,以恭敬心来观照,仔仔细细来观照,相信这位行者必然会获得许多的利益。

我们是以时时刻刻地修习来供养佛陀,以法来供养佛陀,当各位禅修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自己都会很明白,不会化很多时间以物质的供养,想到的是时时刻刻以禅修的方式,以戒、定、慧三学来供养佛陀,到最后自己很肯定的说想要时时刻刻以法来供养佛陀。为了要达到这个阶段,我在这里要督促每一位行者,必需努力观照,在这里也勉励各位继续提起正念,不要忘记了自己想要观照的念头。今天我的开示到这里结束。在这里也向各位道歉,因为今天开示的时间超出许多时间。

班迪达长老在宝峰内观禅修营开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