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社工加油站心理空间

重述:两颗心相撞

2019-07-25  本文已影响7人  爱反思的方
重述:两颗心相撞

在重新学习重述的技术时,对重述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有了新的理解。

一、如果说倾听是咨询师愿意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倾诉的环境,那么重述是进一步的靠近。

1、抓关键词。

如何才能抓出关键词?这个很考验我们倾听的质量。

听出对方的核心情绪,最好运用对方的原词:纠结?矛盾?愤怒?压抑?

同时要考虑使用的语气与对方一致,反应出你对情绪程度的把握。

还可以重复重述:

“愤怒!”如果对方喊出来“我很愤怒!”这个时候同等语气的重复让来访者感受到你理解Ta情绪的强度。那引出的是对于愤怒情绪更具体的表达和宣泄。

“愤怒。”如果我们仅仅是重述了愤怒这个词,用的是陈述的语气,那么我们就是在承认Ta愤怒的事实。那引出的就是对愤怒情绪发生的事情的解释。

“愤怒?”如果我们用疑问的语气在重述愤怒这个词,那么引出的是来访者对愤怒原因的解释。

重复这样一个来访者说的一个关键词,不仅仅是让来访者感受到被听到,被接纳。也代表着在重述的过程中的一次贴近。代表着新的对话空间被开启。

问题来了。开启的这个对话空间会因为语气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谈话方向?这个地方如何区分是咨询师的需求还是来访者的需求?我们往往在过程中要不断评估,不断探索以及不断核对。例如我们感受到了来访者的强烈情绪,可以同语气重复“愤怒!”来访者可能进行愤怒情绪的发泄,然后慢慢情绪平复了,就可以接着往下走。如果来访者只是描述情绪,或者在咨询师想开启的这个空间来访者根本不想深入,可以变换语气进行陈述,也许来访者会描述带来愤怒情绪的事件,在事件描述中提供更细致的信息,来访者想描述事件的本身是想表达什么?这个对话空间就可以延续。如果来访者对愤怒表达的很迟疑,也许后面有一些对表达情绪有一些文化上的认知,例如一个文雅的人不应该发脾气等。用疑问的方式重复愤怒的词,也许对方可能去解释愤怒的原因,也许会探讨对愤怒的认识。我们尝试着去了解来访者是哪个方向的需要,会走进不同的空间里,让来访者表达出更多的ta想表达的内容。我们因此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来访者愿意更深的展示给我们的东西。这个贴近就可以看见了。

抓想法,抓核心信念。

“我特别讨厌他说我是乡下人。”可以重复“乡下人”。“特别讨厌?”这个可能引发出来访者描述乡下人的概念,别人眼里的乡下人,来访者对乡下人的理解,来访者曾经遭受过的歧视的例子,来访者的自卑,或者来访者对自我身份的界定及否认等等,在这些的背后会有很多人对乡下人的认知,来访者对乡下人的认知以及他人对来访者的影响等等。可以引出很多的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探讨。也许在这样的对话中,来访者可以对自我认识有些觉察。

抓身体反应

“我感觉我的胃都气疼了”可以重复“胃都气疼了”来访者也许会去联想到每次遇到相同的情况时胃疼的例子,可以觉察到自己的反应模式。也许可以去感受胃疼想反应的信息。

抓行为

“我忍不住打他了”可以重复“打他了,忍不住?”这里面有个“忍”和“不忍”也许想了解来访者在这里面的一些信息。

抓来访者想说却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抓来访者在说但是没有说清楚的内容,抓来访者没有意识到,但在潜意识里已经出现的内容。

这个部分有的是来访者下意识重复而自己不认、口头禅、口误等语言。

也许那是无意识内容的窗口。

有的时候来访者要表达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得不聚焦在与咨询目标相关的内容上。抓关键词也可以起到聚焦的作用。

抓关键词用原词表达的作用也是同频共振,起到共情的作用。就是咨询师能说来访者的原词表示咨询师在听,而咨询师在听这个事实需要来访者看见。来访者看见咨询师在认真听,这本身就是连接,一个建立关系的过程,通过关键词的重复,增加连接的次数。放在关系建立阶段非常重要。我们常说要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接纳来访者,怎么证明?重复的频次也是一种行为上的验证。同时,语气一致的重复与来访者同频,表达一个非评判的态度,传递出在咨询的环境里,是安全的,有人愿意听,愿意无条件的接纳。这个在关系建立初期很重要。如果在核对来访者感觉时,来访者感受到强烈的被支持,被感动,也许这一块的建构就是非常重要的介入。

2、用咨询师的语言重新整合来访者的语言。可以起到澄清的作用,可以起到协助来访者理清自己的表达,可以让来访者了解咨询师不仅在倾听来访者,不仅用重复表达贴近来访者,更重要的是咨询师听懂了来访者,被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起的感觉,咨询同盟的达成使咨询关系更近一步。不被理解不被认同,是来访者寻找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这个时候来访者的语言被整理过,基本还是来访者的词,但是重组后表达更顺畅了。这个就不是重复了,而是复述。是重述的第二层。对咨询有推动。来访者不仅感受到被听到也感受到被理解了。有的时候复述因为有整合就需要向来访者核对。因为整合本身就加入了咨询师的理解,这个理解是来访者想表达的意思吗?在这个核对中,贴近的深度加强了。但是核对本身就封闭的感觉,不如原词重复的开放性大。也许来访者说“对的,我就是这么想的”。不再延续,这个话题就结束了,就必须重新开启新的话题。这个是要小心使用的,不能过早。

如果用于澄清基本就是一个闭合的结果。

如果用于整合提升,那就是把来访者表达不清楚的部分有个提升,来访者说“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也许这个时候来访者也会重述这个部分的内容,这样来访者会觉得对自己的认识变得清晰也是一个领悟。这里有引领功能的体现。一定要注意是来访者表达完整了,只是没有表达清楚而已。这样同内容的整合来访者才会有被理解的,被懂了的感觉。不能超过来访者的理解,不能将咨询师的经验过多的放进来拔高,来访者会出现困惑,反而压抑了来访者的表达。如果复述过程中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很能干,更愿意去听咨询师的,减少了表达和反思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3、情绪背后的情绪,想法背后的信念都是客观存在的,在意识层面的语言没有表达,但是在无意识层面的非言语中表达出来了。结合咨询师的观察进行总结性的重述,可以启发来访者用不同的视角去认识自己,这里的引领作用更增强了。一般是来访者表达了较强的反思习惯,有较强的领悟能力的基础上才逐渐增加的部分。这个对咨询师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仅仅要透过语言表面看到来访者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想表达又表达不清楚的,已经存在但是没有意识到的部分都需要有预估,同时对这些产生的原因也需要有个专业学习和经验上的积累。在这个环节,增强核对是非常重要的,避免专家权威的压迫,建议教育的审视,及判断性感受的不适。在核对过程中有关探索里面融入了心理教育的内容,这个里面也会用到领悟阶段的一些技术的联合使用。这个贴近更像是两个圆的交叉部分逐渐增加的过程。

二、被接纳、被理解到一起探索改变。不断贴近咨询的目标。

来访者来咨询一般都是寻求问题解决的。我们一般要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去了解来访者是如何对问题进行定义的,如果引入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也许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新的方向而不至于陷在问题里无法改变。有的时候来访者会把人等于问题本身,解决问题就解决了人,这个无解。人与问题是两个概念,而看问题的视角发生改变,问题就有解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来访者自己。所以咨询师一开始一定不能陷入问题解决的惯性里,也不能因为来访者急于解决问题咨询师卷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中。而是从贴近来访者开始,唯有两颗心碰撞,才有可能去体验问题改变的过程。

三、当我们感受到咨询在原地打转的时候,当我们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可以想想:来访者改变的动力在哪里?也许ta只是想找个人去聊一聊,并不是真的想改变现在的局面。或者我们感受到了来访者原地打转无法出来的那个难受,也许那个难受也是自己面对这个局面也无力无奈的一个表现。或者来访者就是需要咨询师帮助打破而咨询师的能力不够。我们运用不同的重述形式,可以介入到探索,领悟及行动的不同阶段,可以开启不同的对话空间,特别是通过重复来访者的意识与无意识不同层面的语言与来访者的心碰撞,激发来访者多方面的表达,在这样的对话里,不仅仅打开新的对话空间,同时也是寻找可能,打破无解的循环。

一个技术,看我们怎么用,都不要忘了我们是在贴近来访者,是不断提升我们的倾听质量,共情水平。接纳理解我们的来访者,不断核对我们的重述,确保不是我们的专业及经验在侵犯来访者的界限,而是用我们准确选择关键词的能力去回应来访者的需要,只有充分感受到来访者的心,心心相印,才有可能让来访者愿意打开自己,愿意和咨询师一起探索,朝向目标前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