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819)上海新天地
如果说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代表,那石库门则是上海民宅的一大亮点。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江浙一带的大量官绅、地主、富商涌入上海租界避难,西方人瞅准这一难得的商机,兴建了大批中西合璧的联排院落。由于其大门边框用石条垒砌,故得名“石箍门”,后来以讹传讹称作“石库门”。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容纳很多人居住,非常适合安置大家族。随着时代的变迁,石库门内的住户也变得复杂起来,由原来的同宗同族的聚集地,逐步演化为没有血缘关系租户的大杂院。
到了现代,石库门群已破败不堪,形同贫民窟,在城市改造中渐渐被拆迁,余者日渐稀少。1999年,香港瑞安集团投巨资对上海老城区进行商业化改造,仅动迁8000居民就砸进6个多亿,开发商对石库门建筑开展了保护性发掘,保留它们临街的原有样貌,形成一处独具老上海风情的现代化街区。由于中共“一大会址”在开发区内,“一大”组成“天”字,而“地”与“天”相对,当时又正值新世纪开元,因此取名“新天地”。
新天地有“上海客厅”之美誉,其业已成为申城的一张亮丽名片。置身其中,人们恍若来到百年前风情万种的大上海,石框、木门散发出恬淡的江南水乡韵味,门楣上的巴洛克纹饰又分明带有浪漫的欧式风范,而掩映其后的店铺则完全洋溢着时尚潮流。这里汇集了全球顶尖的奢侈品,各式高档服装店、美食屋、演艺厅充斥其间,豪奢之气淌满整个街区。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安集团的大手笔投入,肯定是要转嫁给商户,而最终落到顾客的腰包上。贵,是人们在新天地消费的最大共识,人均上百元的饭馆里也只能吃到家常便饭,所以街边的饮品大受欢迎,毕竟一杯十几块钱的饮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能承受得起。但来新天地打卡非常值得,你既可感受老上海的味道,又能体验“魔都”的摩登。
老建筑便在资本的包装下焕然一新,虽然谈不上原样保存,可终归让古建留下一丝旧影。但我徜徉在新天地之中时,心底总有种隔膜感,眼前的石库门似是易容后的风尘女,拉过皮的脸上少有血色,顾盼生情的双眸里满是金元的掠影,并不停地觊觎着游人的钱包。我只是在街边拍下一些酷似老上海滩的美照,便匆匆逃离了,生怕被贪婪的目光嘲笑囊中羞涩。
2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