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就更高贵的灵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最初被朱永新教授的“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思想不会凭空产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就是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师的理念的领会、学习与掌握。”这一句话所触击到,开始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实录、案例、随笔,如《完美教室》《爱心与教育》《缔造完美教室》《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等,发现,原来新教育实验已经有一批人进行了实践总结,为正不知如何实施的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范本,于是,“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开始启动。做着,读着,想着,慢慢地也就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
做着,读着,也想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还可以有别的做法吗?”于是,不满足于读这些教育教学案例了,开始啃读教育专著。《教育目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刻意练习》《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书籍进入了我的视野。虽然一开始感觉读不懂,那就反复读,一遍两遍三遍地读;做批注,画思维导图,与共读群的成员一起讨论着读。
这样深入地啃读,知性地读,也读出了一些眉目:我们的认知是要经历浪漫——精确——综合的发展过程的;只要经历一定量的刻意练习,很多人都是可以成为专家的;课程的研发并不是那么随意的,要根据社会、学校、学生个人的需求而定等。开始反思自己及身边教师的教育行为:自己的阅读史,浪漫期明显非常的贫瘠;学生的阅读一定要在量上和范围上继续扩大,有足够的浪漫感知,到了高段的精确期才能更深刻;我们身边不少教师的课程研发过于随意等等。于是,开始了新的改进与创新。
读着,想着,做着,越来越感觉到“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的重量。不能只是一个人读,更要引领身边更多的教师读起来,才能让我们整个教师队伍更专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启蒙。于是,我在2020年9月在学校成立了“尚美读书社”,从此,开启了与一群年轻人的共读之旅。
我们在一起商量我们的社名、社歌、社诗,我们制定共读计划。我们每两周一次线下共读交流,每天自己线下阅读,可以在微信小打卡里写下自己的感悟思考,可以只发发阅读的图片。
每一次相聚,都让我感动,没想到,这群年轻人也能如此克服困难,坚持阅读。一年下来,我们共读了《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完美教室》等书籍。有一个赖老师连续打卡200多天,不断地从书中获取力量,她说:“读着读着,我会把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践进行比照了,会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了,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想法了。”有一个黄老师,毕业才一年,她说能加入这样的共同体,让她收获特别大,在共读中,她知道了怎样对待后进生,知道怎样与家长沟通了,还知道读书的力量如此之大。还有冯老师、刘老师她们都在共读中发现了成长的密码,激扬起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激情。
阅读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但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知道了自己的无知。让我反思教育行为的对错,让我不断思考该如何理解学生,理解我们的教育。现在,我真有点“三天不读书,不知肉味”的感觉。阅读,让我们的灵魂更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