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即自由2018想法精选大学生活

20多岁的我们,该如何治疗拖延症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38人  柳树招风
文/柳树招风

01

昨天上午去了一趟惠州,下午去了一趟福田,总算把档案转了过去,不由地重重送了一口气。

档案的事让我苦恼了很久,当初毕业填错了地址,错把档案寄到深圳,结果深圳的人设局只接受本地户口的档案,我的档案就成了一个错误。

一想到转档案就是件很麻烦的事。

又要去惠州的人设局,又要去深圳的人社局,我不知道它们的地址,也不知道转档的流程,加上那时的工作也比较忙,所以这件事就放在了一边,想着,等有时间再去办吧。

这一等,就是两年。

直到上周父亲问起我档案的事,知道我还没办好后,狠狠地训了我一顿,我才决定去彻底解决这件事。

我请了三天的假,打算好好做个周详的计划。

一天时间上网查阅转档的流程,一天时间去惠州人社局,一天时间去深圳人社局。

经114电话的查询,我带齐了证件坐着5分钟一趟的客车就到了惠州,下车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是惠州人社局,没有人排队,花10分钟填好了调档表格就回来了。下午坐着地铁到了深圳的人社局,又是只花了十分钟就搞定回家了。

加上来回的路程,我总共竟然只花了三个小时就解决了转档的全部流程。

三个小时就能彻底解决的一件事,我生生拖延了两年。

“自我设限”是拖延症人群的通病,它会让人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给自己不正确的暗示:这件事很麻烦,我需要好好规划,从而一再拖慢事情的进度。

02

朋友的房子刚刚装修完毕,老婆劝他赶紧买好家具和房子一起搁置释放甲醛。

“买家具很简单,抽一天时间逛个家具城就好了,这事不急,时间还长着呢,年底肯定能搬进去。”朋友信誓旦旦的说道。

三个月过去了,问他进度如何,他说只订了一个书架。

“装修的时候的把年假请完了,周末又总是有事情缠身,时间总是很赶。而且家具的款式太多了,还要考虑和装修的风格搭不搭......”

所以拖到了现在也没挑好家具,年底搬进去也成了一句大话。

把一件事情看得过于困难的人是傻,把一件事情看得过于简单的人更是傻。

说到底,这都是拖延症患者的借口。

“明天再说吧”

这是多少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事实上,明天的你并不会比今天更勤快。该必须完成的事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少。

事情只会越拖越多,人也只会越拖“丧”。

我更相信拖延症的本质不是懒,而是【怕】。害怕犯错,害怕无法承担结果,害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从而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学生时期的我一直认为自己很聪明,哪怕成绩不太好,那也只是不爱学习的缘故。只要高考前花一个月的时间,心无旁骛地学习,做题,成绩肯定可以提高。

如今已经毕业多年,始终不能抽出那一个月的时间。

我就知道这已经不是懒惰了,这是怕。

害怕自己竭尽全力后终究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害怕自己全力以赴终归是白忙一场。

对未来有所恐惧的人,总会徘徊在“做”与“不做”之间。

关于这一点,我只能劝你,“嘿,先迈出第一步”。

03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并且把拖延当成了习惯。

我很佩服同事海珍,公司九点上班,她总是能在八点五十九分打卡。

明明公交的容错时间或者楼下电梯的容错时间都不止这几分钟,她偏偏能准时在五十九分打卡。

但好几次她明显是跑着来上班的,打了卡坐在座位上还脸色通红,气喘吁吁。

前半个小时的她绝对无法投入工作,排队打水,开电脑,平复心情,整理杂乱的桌面,早上的她总是显得无比忙碌。

而另一个同事婷婷恰恰相反,她喜欢提前至少半个小时到达公司。

我问她天天那么早不累啊,她说少睡那三十分钟也不会有多精神。

反而早到公司人不多的时候,打水没人排队,慢慢泡杯咖啡,整理整理心情,从容地打开电脑,一切都不用那么赶,工作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

不说谁的工作态度更好,单说两人的生活方式便高下立判。

一个每天急吼吼地赶时间,一个每天从容应对一切。

当拖延成了习惯,那就成了放纵。

04

在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一书中提出:拖延是一种完成问题的习惯。

就像从一片雪花到雪崩的累积。

拖延症也是由各种拖延行为累积而成的恶果。

而书中提出的“立即行动”哲学颇有效果:即以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时间去做合理的事情。

简单的说,就是找出那些你认为容易做的事情立即行动起来。

因为当你总是被前一天所遗留下来的事情所困扰,这种习惯性的拖延会给你带来挫败感,从而陷入“我不行”的错误思维中。

遗留的问题越多,我们越想逃避。

想要戒掉习惯性的拖延,你最好还是学会制作表格记录需要做的事。

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表是解决拖延症的最好方法,当然,能制定表格并按照表格自律自己的人,也大多没有拖延的烦恼。

说到底,改变是从心里出发,从行动开始,光靠说永远是不行的。

不要透支明天,因为明天会更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