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很累心员工不积极?最好的企业管理,就在这18个经典提问里
原创 文/七棱镜
镜子物语:只要你给员工一片尊重的土壤,他们就会回报你鲜花和阳光。
1
自从从北京的国企离职,回到东北工作后,我已经前后经历了几家私企。最深的感触是:老板都很紧张管理。可以理解,对老板来说,企业能不能管好,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所以,每个员工的表现,每项工作的进度、质量,都必须牢牢掌握在手里。
记得我来东北的第一家公司,有一个专门的“管控部”,负责按领导要求,对所有岗位的工作细节、进度进行把控。那时公司要开展一项活动,需要所有客服人员给客户逐一打电话发出邀请,于是我看到了办公室里的一个“奇葩”场景:三排工位,客服在不停地打电话,而每排工位的一端,都站着一个管控部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干活儿,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及“话术”进行监督。
这已经不是监督,而是一种“监视”,当时的我很想问问老板,如果你是那个客服,有个人直挺挺地站你旁边看你干活,你心有何感?
最近这几年,东北企业生存的大环境很不乐观,企业管理者们在重重危机下深感焦虑。越焦虑,就越紧张管理,但越是严加管理,企业下滑的速度就越快,甚至很快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究竟是什么,让企业陷入了这样的怪圈?
可以说,这些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很规范,但正是一种事必躬亲、严格管控的“家长式”管理,不仅令管理者身心俱疲,也完全压抑了团队、员工自身潜力的发挥,使企业最终丧失了发展的活力。而当我读了约翰·惠特默的《高绩效教练》,才惊喜地发现,原来世界上真的存在如此轻松又如此高效的管理方法,太值得所有管理者学习。
2
最累的管理者和最轻松的教练
我在上一家公司做策划主管时,我的总监是我见过的,一个最累的管理者。每天一上班,他就召集我们开早会,大会开完了,还要挨个点名开小会,事无巨细地交待每一个人,手上的工作应该怎么做。他早上给我布置一个任务,要求中午完成。但每过一小时,他就会走到我旁边,盯着我的电脑问:进展怎么样?
这位总监对每个人的工作都严加监管,细到我稿件里的一个空格或标点。发现谁的工作有一点偏差,他就会找这个人谈话,小到文案该怎么改,大到工作态度、人生哲理,每天都得强调几遍。他曾几次感叹,管人真是件太累的事,部门每增加一个人,对他来说都是负担。
但在他如此熬心耗力的管理下,下属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没提高,还变得越来越懒惰。因为我们自己不必思考什么,让总监来想,照总监说的做就是了。最终部门业绩直线下滑,这位总监也被迫“下马”。
一个管理者,就是团队的教练,相对于这位最累的总监,《高绩效教练》让我看到,做一个成功教练,竟然可以如何轻松简单。该书作者惠特默博士曾创办了一个体育俱乐部,有时候俱乐部里网球教练不够,他就会让滑雪教练去代网球课。滑雪教练根本没打过网球,说自己不行,惠特默鼓励他们去试试。有趣的是,一学期之后,滑雪教练教出来的网球选手,居然比网球教练教出来的人打得还要好。
滑雪教练是怎么教的呢?因为他不会,所以不能像网球教练那样像纠正学员的动作,只能说:“你觉得刚才自己打得怎么样?哪儿的力没发出来?”学员就会说:“我觉得胳膊上的劲儿好像不太够。”滑雪教练就会顺势说:“那好,你自己想想怎么调整,能把这个力发出来。”如此这般。每次都是这个学员自己在思考、调整,教练只负责问。结果教出来的选手水平都很高。
你可能不知道,澳大利亚著名游泳健将伊恩·索普的教练,竟然不会游泳!有一次比赛,大家得了冠军之后很高兴,一激动,就把这个教练扔到水池子里去了,结果教练在水池里不停扑腾,喊救命。
为什么这样的“外行”教练反而能教出更好的选手呢?原因就是,教练因为自己不会,所以把训练这件事交给了选手自己。教练不示范、不干预,只是提出问题引导一下而已。而这种做法,反而充分激发了选手自身的潜力。沿着这条思路,惠特默就发展出了一套名为GROW的模型,用一套提问的模式,快速激发对方心中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这套模型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给无数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效果堪称神奇。
3
信任、尊重和责任感
在具体说明GROW的模型的应用方法前,我想谈谈,这个模型为什么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因为它满足了员工潜能发挥的三要素:被信任感、尊重感、责任感。而很多企业,正是因为不能满足这些要素,才使企业面临危机。
首先,很多企业老板,对员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在他们眼里,员工都是懒惰的、不负责的,他们从不相信员工会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来做好工作,所以只能施加严格的监管。这种想法,其实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正是因为企业营造出一种不信任、不友善的氛围,员工才变得只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卢梭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而决定的。”爱因斯坦也曾在一次访问中表示:“如果世界是个友善的地方,我们就会花时间去搭建桥梁。否则,人们会用尽一生修筑高墙。”
再说尊重感。当一个管理者相信员工潜能存在的时候,他就会放下架子,给员工足够的尊重。而正如威廉·杰姆斯所说:“人内心最深沉的渴望就是得到充分的尊重。”GROW模型以提问、而非指教的方式,满足了员工被尊重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激发下,员工会有源源不断的智慧产生。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从下到上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樊登表示,其实人们对这个理论的解读漏掉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当一个人能够在自我实现需求上得到充分回报时,他就会忽略下面层次的需求。比如,当你给一个人足够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时,他就会觉得有没有钱没关系。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无法满足,他就会在低层次需求中拼命索取。所以,当你的员工整天和你谈钱,你不应该质疑他,而是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员工高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回报。
第三,GROW的模型使责任感从老板回归员工。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我们轻易地给对方提建议,指出对方应有的做法,对方立刻就会把责任感推到我们身上。如果这个建议是老板给的,那么一遇到困难,员工就会认为这是老板的问题,之后会不断地找老板,把无穷无尽的问题都推给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板都当得特别累的原因之一。
而GROW的模型用提问的方式,把责任感归还给员工自身。让员工意识到,这是我的工作,是我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解放了老板,也能促使员工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
4
GROW模型的4步18问
GROW模型包含四个步骤:目标、现状、选择和意愿。每个步骤包含一组问题,常用问题共18个。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当一个员工跑过来,问你某项工作该怎么做时,你不要马上告诉他该怎么做。试着用这一套模型来提问,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步“目标”中的常用问题包括:
你要实现什么目标?
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有什么具体的指标吗?
打算什么时候实现?
你能设想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工作,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些问题就是要引导他把目标具体化,激发他对目标的感受。注意:只要让对方说出准确清晰的目标就可以,不要评判。
第二步“现状”中的常用问题包括:
现状是什么?
哪些事让你特别心烦?
你做过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都有谁与此相关?
这组问题,能够让对方认清自我的现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基础。注意:“都有谁与此相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够放大人们的视野,研究一下其他相关的人是什么态度。
第三步“选择”中的常用问题包括:
你有哪些选择?
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类似或相同情况下,你见过别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
还有其他办法吗?
在前一步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方往往自然而然就会说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是他的内心会很激动,因为发现自己找到了很多方案。
第四步“意愿”中的常用问题包括:
你打算怎么做?
何时是下一步行动的最好时机?
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你还需要谁的帮助和支持?
还有哪些资源是必需的?
显然,这些问题能帮助对方理清行动的具体步骤。问题问完后,对方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步的行动了。
不管是对老板还是管理人员,最简单激发员工潜能的方法,就是按上面的问题一个一个地问下去。不用加入任何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就能让对方发生巨大的改变。
最近几年,“激活员工”已经被管理专家和企业家充分重视,但大部分企业决策层并不知道除了用胡萝卜加大棒来逼迫员工“拼命”外,他们还能做些什么,恐惧和焦虑使他们的路越走越窄,却感觉别无选择。GROW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只要管理者放下成见,“勇敢”地去信任员工,充分激发员工的巨大潜力,相信一定会促进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七棱镜,资深媒体人,用碎片时间坚持写原创的上班族,热爱深度阅读,崇尚自我管理的文字控。专注提供自我管理/职场领域的有用干货文,帮你少走弯路,越变越好,实现人生幸福加速度。微信公众号|七棱镜,头条号|七棱镜2010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期待遇见爱生活、爱思考、追求优秀的你。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