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圈简友广场想法

我与新网师的前世今生

2019-08-04  本文已影响279人  垦读者
我与新网师的前世今生

今天为止,是我正式加入新网师一周年的日子。蓦然回首间,与新网师相伴的360多个日夜,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专业能力和生命的拔节生长。

如果把我与新网师的故事,书写成一曲篇章,那么它将是这样的三部曲:缘起、缘深、缘续。

一、缘起

我的教学生涯,始于2015年7月。怀抱着一颗成为优秀人民教师的宏愿,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当中。然而教育现实的打击让我猝不及防:我所带教的是行规风气最糟糕的地段班,大量的外来民工子弟,年级后进生数量最多,还有三个刺头问题生……我疲于每日的“灭火式”的管理,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处理问题生和后进生,导致班级管理一度处于内耗外亏的状态,我也暴瘦至80多斤。而我当初勾勒的教育蓝图,也在一次次挫败中变得黯淡无光……

我深知依靠一已之力,无法跨越眼前的泥淖,于是我选择向同事前辈请教,不断阅读相关的书籍,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但我依旧迷茫——为什么参加过那么多培训、看过那么多书籍,还是无法完善地解决自己的教室和课堂里的问题?当我翻阅入职初开始撰写的厚厚的教育日记时,我重新回到了那么文字背后的迷茫、痛苦和彷徨。我必须得承认,我读过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但还是无法“降服”顽劣的问题生小何;我也为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所折服,却在运用在班级管理中时仍旧无所适从;我反复地读《与家长相处的艺术》,但依然在与家长的“过招”中败下阵来……我开始质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原先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开始没入迷茫之中。

我开始思考,阅读无疑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为什么我的阅读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是什么限制了我的阅读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因为阅读的方式,还是因为思维的局限?

在第四年,我幸运地遭遇了新教育和新网师。它不仅解开我的疑问,也开启了我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

真正结识新网师,缘于2017年阅读的偶遇。一次机缘巧合,读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那是在去往老家的客车上,长途8小时,全然浸淫在一种对教育本质鞭辟入里而又知行合一、勇猛精进的教育新蓝图中。当时给我最大的震撼和慰藉是,我从思索教育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有这样一群卓越的教育家、能人志士和教育同仁,也认为花时间去思考教育的真正价值、意义和未来的走向,与人的发展、塑造有着何等重大而隐密的关系,去谈论它们,并且通过扎根课程、教室、学校、区域,而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所有这些是重要而有意义的!这种释然,就像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教授吴岭澜在听到泰戈尔演讲时,终于从思考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解脱一般。

这使我重新获得了对自己的真实——一种基于教育职业意义感的思考而希冀做出改变探索的真实。

为了真正走入这个新的学习共同体,酝酿数月之后,我终于在2018年7月提交了入学申请——一份近三十年生命历程的阅读史。看到录取名单上我的名字时,我的内心沸腾了!

二、缘深

1.第一门课、第一个导师

2018年9月起,正式加入新网师的我,慎重地选修了唯一一门课,由执行院长郝晓东讲授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也因此遭遇了我的“重要他人”——郝晓东老师和《儿童的人格教育》课程的学习共同体。如果借鉴怀特海的教育节奏论,那么此时的我开启了新网师的浪漫阶段。

对新网师的学习,一切从零开始。选课、购买书目、阅读、批注、反思、写作、打卡、完成作业、听课、画图、实践。我在这一系列的“规定动作”中亦步亦趋。最初的我,欣喜于新网师带来的更新,新的学习平台、新的导师团队、新的学习要求,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大有一番大有作为的干劲。从接触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一本根本书籍开始,我在一遍遍的阅读中,与书籍形成对话:用批注的方式与文本对话,以实践的方式与教学对话,以反思的方式与自己对话。新网师的学习,改变了我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原先满足于快餐式、表面式、主观式的阅读,慢慢在郝老师,以及榜样学员的带动下,转向了啃读和深度学习。慢慢的,我也进入了课程的精确阶段:随着理解的深入,阿德勒理论的系统性在我面前逐渐揭示,我的阅读批注越来越多,打卡的写作文字越来越长,导图的绘制越来越精确,我的思维,不再迷失于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的理论迷雾,而是对学生行为的背景和动机的分析、对电影人物命运转折的思考中、对自己成长史的回顾中得到了深化。正是这样,在自我对话、认知行动中,我的思维能力达到了以前的阅读未曾有过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我的预习作业,开始连续四次作为优秀作业展示分享。

而下学期,我依旧跟随着郝老师学习《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一方面,我在课程与写作中耕作:日复一日的阅读打卡,280多天一天不落,近30万字书写,收获10次优秀作业、100多次置顶、3000多次点赞,我还坚持观察,写教育随笔;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写就科研论文,并多次获得大大小小的嘉奖。

2、第一篇生命叙事

2019年初,新网师为所有学员布置了统一作业——个人2018年年度生命叙事。这是我第一次书写,而我把它当做在网师修炼、在学校流动的“自我流放”的一年经历的自我审视。在农历新年前夕,沉浸于思考中,那些在网师学习当中的一次次遭遇、碰撞、反思,与那些在S中与小六班用教育行动检验经典理论的共同相伴的日子,相互交织成思维的浪潮,不断翻涌在心。历经半个多月的持续思考、书写,这篇7000多字的生命叙事《我选择了那条路,无问西东》最终有幸被评为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而更重要的是,我确凿无误地感受到新网师给我带来的历练与成长。

3、第一次新网师盛会

与网师相伴的日子,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授课用的学习通、发通知的QQ群,每日读写的小打卡,虽然我和学友、与郝老师、郭老师们从未谋面,但是围绕着知识的篝火,我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地体验着深度学习的苦和乐,而我内心里也曾不止一次期盼着,何时能够亲自谋面、促膝长谈呢?

这样的机会,在6月份的太原高级研修班得到了实现。这次研修班围绕着“构建理想课堂”展开,不仅面向所有学员、更有李镇西老师、郝晓东老师、郭良锁老师、孙影老师以及榜样学员,我毫无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因为十佳生命叙事的殊荣,我还有幸站在了演讲台上,为伙伴、导师、前辈们做了《我的新网师“三字诀”》微演讲,讲述了我与新网师的故事和体会。

这次盛会不仅让我见到了熟悉名字的学友和榜样们,更让我和新网师大家庭的心紧紧地绑在一起。在高密度、高强度的三天中,两堂观摩课、四个闪电演讲、六个榜样学员专题演讲,还有若干主题报告和讨论,新网师人脚踏着课堂大地,仰望教育的星空,不论是旺苍组团而来的伙伴们,还是新网师课程里熟悉的同伴,我们都虔诚朝圣,渴望进一步目睹理想课堂可能的模样,并带着憧憬和希望,回到自己的教室与课堂中播种、耕耘、收获。

三、缘续

在新网师,得到的磨炼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深度学习,还包括深度的思考与写作能力、公众提问与表达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在新网师两个学期,所有的组长、助理、综述等职位,甚至于专家组、课程讲师,都是自主申报产生的。我深知自己初出茅庐、经验不足,所以总在这样的机会前怯场放弃。而当我看到,积极申请成为组长和助理的翟小洁老师、张海英老师,因为这样的经历而拔节生长的巨大改变时,我的心也蠢蠢欲动。尤其是太原盛会之后中,尤其是郝老师写的那篇每周观察《学习当如方娇艳》之后,我仿佛被注入了强心剂,想加入到新网师管理、为其贡献绵薄之力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2019年春季课程即将结束前,我主动申请接任下学期郝老师课程的组长,让我感动的是,原组长张海英老师给了我不断的鼓励,在太原三天的同舍生活,我们把话言欢,畅谈深夜,我这才知道,身兼园长、校长和妈妈的海英姐,仍然可以把新网师的管理工作做得如此精细和高效,如果是这样,我又何尝不能尝试呢?

对于我来说,这将是我在新网师的一个新里程碑。至今郝老师的那句话仍言犹在耳:不是因为优秀才做得到,而是因为做了才变得优秀!

四、结语

有一句话深得我心: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与新网师的相遇,冥冥之中,就已经在我的教育理想,以及新网师的蓝图里注定。在和新网师结缘的一年以来,我获得了从未敢想象的蜕变。在流动到S中,接手“放牛班”的至暗时刻,是新网师给了我自我重塑的力量,遭遇新网师和S中的双重磨炼,让我被遮蔽的生命从昏睡中惊醒,并且通过啃读与知行合一,真正提升了我的教师专业能力,并且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和教育的初心。这一种生命的去蔽、显现之后的明亮,是我与新网师相伴一年来最珍贵的成长。

我期待着在新网师,继续书写属于我的,一个平凡教师的生命传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