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

2018-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彦娥堂鹏辉茶道

        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

      当今时代,研究中国茶道文化的人越来越多,有关的研究成果也是丰富多彩。纵观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茶道文化的古籍中寻找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由于这一派的研究和推广,衍生出了茶道文化的复古之风。这一类的茶人大多是想从古代茶道文化中探求作为目前中国茶道文化的自豪感和自尊心,以显示出比日本韩国高明的多或者比一般做茶道文化的人高明的多。由于这样的心里因素作怪,这一派明显的风格是复古。有的开始恢复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法等符合那个时代又与现代社会不相符的茶道方法。这种复古风还在持续发酵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有一定的问题的。中国的茶道法即泡茶的方法,源于唐之前,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时期,日本韩国从中国学习茶道法回国后继续传承并有所发展,而中国茶道中兴于明清复兴于当代。自此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层面高速发展,精神层面却没有跟上来,造成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内心极其浮躁不沉稳。大多数从事茶行业的人也是内心浮躁,这样就很难体会到茶道修身养性的功效。为了寻求茶道的精神层次的功能,一些茶人开始从古典茶书中寻求茶道文化的营养,以期恢复中国古代灿烂的茶道文明。如果对茶道精神不能领会贯通,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学习了中国古代茶道法的表面形式,而没有学到茶道精神的骨髓,所以只是简单的邯郸学步,继承了茶道的形式,没有继承茶道的精神。只是在形式上用功,而忽视了茶道文化的精髓内涵。这样就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干渴的心灵需求。

      另一方面,另外一批茶人干脆不谈茶道文化,直接走上茶叶经济发展之路。借鉴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咖啡文化的发展,试图把中国茶道文化改变成为年轻人可以喜欢的类似于咖啡的快餐文化,但在中国这片孕育了茶道文化基因的土地上,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乃至折戟沉沙的状况,一腔热情和宏伟的理想但是落不了中国这片土地。这种情况深刻启发了我们对中国茶道文化发展的思考。茶道文化和咖啡文化虽然同时饮料,但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中国茶道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情形的茶道文化发展之路。所以才会写这样的文字,因为茶道文化的起源离不开中国道家的文化,中国道家文化的核心是道,所以才会把茶文化上升为道的层次。这样我们把目光和内心投向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从中寻找茶道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发展的答案,才能深刻的理解茶道文化的来龙去脉,并能在茶道文化的未来发展中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和能量的源泉,并能让中国茶道文化的修身养性的功效惠及整个人类。

      从道家文化中发掘中国茶道文化的起源,这是因为茶道的物质载体茶树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也是起源于中国这片土地的西南地区,所以最早与茶发生关系的就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而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文化之根是道,流淌的血液是道,生命的基因也是道。就如盖一座高楼大厦先要把根基立稳并且扎深,找到了道家的文化就找到了中国茶道文化的根基,把茶道文化的母体道家文化中有关茶的基因挖掘出来并好好栽培,才能把中国茶道文化的根基深植于中国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建立中国茶道文化的高楼大厦。建立中国茶道文化的根基不是简单的把中国道家古籍中有关茶的文字的字句照搬出来,因为这些文字的东西是死的,不能发明人们内在的生命,而是从道家文化中找到中国茶道文化的精髓也就是基因,并把这基因根植于茶道文化上面。让中国茶道文化真正的站立的稳并且走的长远。这就需要透过有关古籍文献中的字句看到字句背后的精意,因为字句是死的,精意是活的。把道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的核心基因道找到,才能正确明白中国茶道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并发扬中国茶道精神,才能真正让中国茶道精神为人类服务,所以真正的茶道和道家精神是超越了一切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的财富。就如茶道的物质载体茶叶一样,不仅是属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它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美好的礼物,所以中国茶道文化虽然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上,但是它却不单单属于中国人民的,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的文化。

      现在茶道文化已经遍及全世界各国家各个宗教各个民族了,中国茶道文化也不是存在于文字上的死的文化,而且茶是受上天的阳光雨露的影响。若是上天不降阳光雨露,茶是不会生长的,所以茶叶的生命力来自于天上。因此,茶的文化不仅是属于地上文化,而且从根本上来讲是属于天上文化。地上会有种种限制,但就像鸟儿在天空自由翱翔一样没有国家,宗教,民族,人种的限制。茶道的文化也是如此,不受这些限制而是来自于天上的文化,对每一个人都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如今这个时代,到了怎样把中国茶道文化的精髓慢慢挖掘出来,把茶道文化的生命力复活出来并让茶道修身养性的功效惠及地球村每一个人,这是作为传承并推广中国茶道文化的人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每一个茶人应该努力思考并学习与实践的方向。

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 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 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 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 道家与中国茶道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