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决战皖江》(3)
八人八枪闯皖江
谱写一部英雄史诗
一路上,李大湖心里乐滋滋的,有了这些家伙,皖江联络队的火力是不成问题的了。这个大肚匣子,既能打单发,又能打连发,射程在50至150米之间(一般小手枪的有效射程只有50米左右),射速高达每分钟900发。之所以称为大肚匣子,是因为一个弹夹能压上20发子弹,面对密集的敌人,能打出机枪的效果。
就像能人有许多绰号一样,这种枪也有不少别称,驳壳枪,自来得,快慢机,盒子炮,匣子枪,大镜面,说的都是它。又因为它是著名的德国毛瑟兄弟兵工厂生产的,所以又有个毛瑟枪的泛称。诸多优势加上威猛的火力,使它成为人人都想拥有的军中之爱,所以,当他俩回到独立连,把那两麻袋的枪弹倒出来时,战士们都欢呼起来。
李大湖和曹俊山回来已是傍晚时分,西山的太阳只剩一丈来高,连队所在的村庄已炊烟四起,后岗上部队的训练却仍在进行。连长、指导员不在,训练由一排长荚存义负责。
今天的训练项目是单兵对剌,因为从连长到战士们,目标都盯着打头阵,所以对这个短兵相接的战技尤为上心,山岗上一片喊杀声。远远地看到连长、指导员负重而来的身影,荚排长连忙叫停训练,集合队伍,并和大个子孙家斗一道,把两个麻袋接了下来。
按照李大湖的吩咐,荚排长把麻袋里的枪取出,在队伍前面一溜摆开,每把枪下面压着个长长的子弹袋,看得大家眼都直了。
此情此景,很容易让战士们产生这样的错觉:连长在团部,已经把打头阵的任务争到手了。在嗥嗥叫的乱哄哄中,有人开始请命:“连长,是不是要组织敢死队呀,算我一个!”
“我报名!”
“我也报名!”……
几乎所有人都举起手,蹦跳着。
李大湖摆摆手,让大家静下来。他不想多解释,因为时间不早,吃过晚饭就要立即赶路。进皖江联络队的人员,在路上已经和指导员曹俊山商量过了,此行的任务,也不宜在队前宣布,暂时还得保密,剩下的事,就只有公布入队的名单了。
他清了一下嗓子,尽量以平静的语气说道:“下面,我叫到谁的名字,谁就上来领取一支大肚匣子。”
队伍骚动起来,“山猴子”王有福个子矮,生怕连长看不到他,踮着脚后跟,伸长脖子,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第一个被叫到名字的是一排长荚存义,这个一贯稳重,从不喜形于色的“老大哥”,此时竟难得一见地面露微笑。他今年31岁,比李大湖还年长3岁,他的“老大哥”尊号,就是李大湖叫出名的。老大哥打仗有一套,不蛮干,爱动脑,尽朝敌人的软肋下手。
第二个被叫出来的是大个子孙家斗。孙家斗是一班班长,他身大力魁,拼剌刀能一敌三。
听到连长叫他名字时,他嗡声嗡气地答了一声“到”,便摇晃着身子,漫不在乎地把大肚匣子背到肩上,那架式好像早已胸有成竹,这事儿咋会少得了他,看得大家牙根痒痒。
接下来,三排的副排长陈杰,五班长戴志忠,八班长蒋维金,六班副赵文祥,被一一点名叫出来,这几个背上枪后,和荚排长、孙大个站在一起,个个精神抖擞。
场面上只剩下最后一把枪,队伍里的“山猴子”王有福终于忍不住了:“连长,还有我呢!”
李大湖歪着头,盯了他一会,不确定地问:“你想要?”
“那还用说!”王有福跃跃欲试。
“行,这把枪可以给你。“
李大湖说着,弯腰捡起最后那把大肚匣子,在手上掂了掂,”但是,得有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