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学法笔记佛、儒、道专题

(53)学习心得: 根机不同,区别对待

2018-07-22  本文已影响145人  光明日记
(53)学习心得: 根机不同,区别对待

问题1:

对于世间某一事物过分执著,念佛多年依旧坚固,对这样的人是否应该多讲些厌欣的道理?

法师回答:

是的。对世间的儿女情长放不下,可以跟他讲无常的道理,“这些你放不下也要放下”,慢慢地他对世间有正确认识,生起厌欣心,所谓“理明信深”。厌欣心和念佛行解行并进、心行相扶,彼此互相促进。所以,可以随他的根机加以劝导。

另外,所谓“不见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有的人就是要靠生活苦境的历练,比如亲人去世了,或者得大病了,这时候再跟他讲厌欣,他可能会比较相应。如果听不懂厌欣之理,或者他在这方面不感兴趣,也可以一路念佛念到底。

问题2:

是不是不顾厌欣一直念佛自然转此心?

法师回答:

有这样的功效。念佛之行能够增长厌欣心,因为佛号是趋向极乐净土的,念念自然就清净了。

只不过也有一类根机,如果没有建立基本的厌欣心,可能很难将这句佛号一直念到底,这时就要引导他,不然他难以持之以恒。

厌欣心能够增长念佛,念佛也可以增长厌欣心。像《观经》发起序就有厌苦缘和欣净缘,厌欣是发起净土之缘,如果不厌离娑婆,不欣求极乐,念佛就没有力量,没有动力。

学习心得:

(一)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师父,各位莲友:

我们今天来看第三百七十八个答问:是否应该讲一些欣厌的道理,这个问题是对于世间某一事物过分执着,念佛多年依旧坚固,对这样的人是否应该多讲些欣厌的道理。

法师的回答,分了两段。第一段首先是对这个提问者肯定,就是说这些欣厌的道理,可以给他讲。师父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说,厌生心和念佛行,解行并进心行相扶,彼此互相促进。所以,可以随他的根基加以劝导。师父是比较肯定,比较鼓励给他讲一些欣厌的道理。

第二段师父说:“有的人就是要靠生活苦境的历练,比如说亲人去世了,或者得大病了,这时候再给他讲厌心,他可能会比较相应。如果听不懂厌欣之心,或者他在这方面不感兴趣,也可以一路念佛,念到底。”就是说,人和人的情况可能也不完全相同。有些人可能需要经历一些苦境。这时候再给他讲厌欣,他可能才会觉得和自己这个心比较相应。另外,有一些人,可能他根本就听不懂厌欣之理,像这种人,他只要一路念佛念到底,也是可以得到利益的。

(二)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师父,各位莲友:

我们来看第二个小问题:是不是不顾厌欣一直念佛自然转此心?

师父首先在这里回答:“有这样的功效。念佛之行能够增长愿生心,因为佛号是趋向净土的。一念自然就清静了。”另外一方面,师父也讲到,也有一类根基的众生,他是没有建立基本的愿生心,可能很难将这句佛号一直念到底。如果你只让他念佛,他可能这句佛念不下去,经常会被一些杂缘所影响,这就要引导他,不然的话难以持之以恒。众生的根基不尽相同,我们要区别对待。

最后一段,师父说:“厌升心能够增长念佛,念佛也可以增长厌欣心。像《观经》发起序,就有厌苦缘和欣净缘,厌欣是发起净土之缘,如果不厌离娑婆,不欣求极乐,念佛就没有力量,没有动力。”两个方面,厌欣心能够增长念佛,念佛也可以增长厌欣心。一般情况下两方面都要兼顾的。就像前面讲的,要解行并进,身心相扶,彼此互相促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